警惕中暑的“错招”和“误区”

2013-04-29 16:34
新安全 2013年8期
关键词:喝啤酒泼水汗液

近日,全国各地因为气温高攀,中暑事件层出不穷。中暑只是小症状?热了马上洗个冷水澡?大树底下真的好乘凉?对于消暑,我们有着各种奇招,但炎炎夏日,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正确地防暑避暑,如何做一名健康卫士。我们为你解析中暑的七大“错招”,三大“误区”!

切勿小觑“中暑”!

夏日中暑,轻则头晕、乏力,重则嗜睡、昏迷、痉挛,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其中中暑分为三类: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热射病,主要是一方面人体受到外界环境中热源的作用,另一方面,体内的热量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性散热,从而难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

热痉挛,主要是由于大量出汗使水和盐过多丢失,肌肉痉挛,并引起疼痛。因为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依赖出汗。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的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是,在高温中劳动者的出汗量可达10L以上,而汗中含氯化钠约0.3%~0.5%,导致人体的水和盐流失过多。

热衰竭,主要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同时,也可能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

七大错招

错招1:防晒霜太厚或涂满清凉油

很多人误以为,防晒霜能防晒,自然也能防中暑,所以每逢外出都涂上厚厚的一层,或者全身涂满清凉油来降温。其实,这些做法不仅不防暑,反而会导致人中暑。厚厚的防晒霜覆盖在皮肤上,会影响汗液排出,自然会导致散热慢。同样,在全身涂满清凉油,由于有一种凉凉的感觉,也会减少汗液的排出。

错招2:在密封的室内泼水降温

很多人喜欢在室内泼水降温。事实上,用泼水的方法,的确会使水汽蒸发,带走一些热量,因此,刚泼完水时,室内气温会暂时下降,但是,如果室内通风透气不好,空气不流通,在地面上泼水,蒸发的水汽难以向外散发而滞留在空气中,就会使室内空气湿度不断增大,而且,时间稍长,室内气温又会上升,这时,就会使人感到室内更闷热,从而引发中暑。此外,由于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室内的细菌和尘埃随着水汽进入空气中,使空气比泼水前更混浊。

因此,夏季在封闭的室内泼水降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室内泼适量的水进行降温的时候,要打开门窗,使得空气流通,最好打开风扇加快空气流通。或者,可采取用脸盆置水的方法进行空气增湿降温,但要注意脸盆的水要每日一换。

错招3:夜晚在大树底下乘凉

不管是农村村民还是城镇居民,在盛夏的夜晚,很多人习惯到树下乘凉。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在气候闷热的盛夏,白天树下的温度的确要比空旷地的温度低3℃多,因为树冠能反射和吸收大气中的一部分热量,而且,树叶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因此,白天在树阴凉处乘凉或走路,会使人感到凉快、舒适。但是,到了夜晚,情况就完全不同,树下往往反而比空旷的地方要闷热。原因是太阳下山后,树下地面散热受到树冠的阻挡,散热的速度更慢,而且,二氧化碳较多。因此,盛夏的夜晚,人们不宜在树下乘凉,而是应到空旷的场地乘凉。

错招4:大量喝啤酒用以解暑

很多人认为大量喝啤酒能解暑。事实上,这也是错招。他分析,夏天时,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较大。

如果这时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会不断持续,口渴、出汗现象会更加厉害。因此,想通过大量喝啤酒来解暑的做法根本不靠谱,相反夏季喝啤酒,还是应该适量。

错招5:洗冷水澡“降温”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冲凉”让人更舒服,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但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温水浴,因为洗温水浴散热更快,而且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错招6:中暑后喝大量白开水

很多人中暑后会喝大量的白开水。虽然在中暑时喝白开水可以补充水分,但是,人在失水状态下,喝下太多的白开水,就会产生“排出去”的反应,结果反而又回到失水状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喝些淡盐水或者鲜果汁。

错招7:室内空调保持低恒温

在高温天气,有人认为在室内把空调开得越低越舒服,因此,不管外面温度多高,室内温度一直保持在很低的一个“恒温”。可是,事实上,空调开得过低,会使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容易使人中暑。“这也是很多销售人员中暑的原因,因为他们经常要在温度很低的空调环境和室外的高温环境之间来回切换。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使人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疾病。居室温度的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摄氏度到5摄氏度之间。

三大误区

误区1:只有在高温下才中暑

有人以为只有在高温情况下才会中暑。其实不然。因为有时候虽然气温并未达到高温,但是,如果是在湿度太高和通风不良的闷热环境里,人同样也可能发生中暑。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衣裤的人,或者是患有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以及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的人,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者散热受阻,他们的体内就会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从而导致中暑。

误区2:只有在室外才会中暑

虽然在户外的暴晒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中暑,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在高温的室外才可能中暑。在室内,如果通风透气不足,湿度太大,同样也会使人中暑。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

误区3:穿得越少越凉快

天热时,衣服少穿一点更凉快。其实不然。在盛夏季节,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如果大部分皮肤裸露在外,会更多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散热反而更慢。因此,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对于户外作业人员,除了要注意及时补淡盐开水,还要注意衣服不要穿得太少,最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并要记得戴帽作业。

专家提醒

该出汗时就出汗

要预防中暑,首先要有“该出汗时就出汗”的意识。因为一来出汗可以带走热量,汗液在排出的过程中既可带走环境高温带来的热量,又可带走自身运动产生的多余热量;二来出汗可以排泄废物,因为汗液含有大量新陈代谢的废物,随着自身流失,废物也随之排出体外;三来出汗可以保护皮肤,因为汗液中含有“乳酸”,它与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结合之后,能够形成天然的杀菌剂,防止细菌侵袭,保护了皮肤,减少疾病。

然而,如今长期在空调房间工作的白领,本来平常就已缺少锻炼,缺乏出汗的机会,而到了该出汗的夏季也不经常出汗,人体汗液不能正常排出,也就无法散发身体所负荷的热量,极易发生中暑。而且,汗腺不畅就等于丧失了一条重要的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了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

中暑后少吃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进补过早的话,会使暑热不易消退。

(文章来源:搜狐网)

猜你喜欢
喝啤酒泼水汗液
汗臭从何而来
泼水成冰,“冻”感十足
汗臭从何而来
好想好想喝啤酒
在德国喝啤酒
泰警方呼吁民众理性泼水
泼水咯
泼水狂欢
汗液的味道
酒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