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知识管理

2013-04-29 12:56朱琳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3年8期
关键词:成员职工管理

朱琳

摘要: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引领企业走向创新之路的有效途径,知识管理是职工创新工作室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职工创新工作室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主要障碍,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字:创新工作室;知识管理

一、引言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以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物为负责人,组织带领本企业一线职工,围绕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职工团队。近年来,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各类企业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发展起来。它让职工的创新活动由个人行为上升为团队活动,在创新工作的时间、技术、资源上给予了更加充分的保障,使创新活动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在企业的支持和推动下,职工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员工参与企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在企业的教育培训、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技术共促、技能传帮带等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职工创新工作室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知识管理,是在企业中构建一个知识系统,使企业内部的知识通过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不断地回馈到这个知识系统中,形成不间断的知识更新循环,达到提升员工生产效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速企业达成战略目标的目的。

知识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知识集成性。知识管理是以企业现有的知识资本为基础,以各类创新机制为动力,通过将企业内部知识的集中管理和对各类知识的吸收兼容,实现知识的最大化作用,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组织文化性。实施知识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一方面使员工愿意贡献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员工吸收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3.集成创新性。知识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核心和基础;制度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前提;管理创新是知识创新的保障。知识创新是集这三者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缺一不可。

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多以创新项目制的形式开展。项目知识来源于企业知识,企业知识是项目知识的源泉,而积累项目知识是促进企业知识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职工创新工作室知识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利用企业知识为工作室的项目服务,同时使工作室各个项目开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项目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

由于创新项目的如下特性,实行项目知识管理对创新工作室是十分必要的。

1.创新项目的知识密集性。创新项目的顺利推进需要知识、知识工作者和知识活动之间的协调作用。

2.创新活动的变化性。项目管理是对变化的管理,这其中不仅需要大量的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描述的知识),更需要隐性知识(不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发挥作用。

3.创新项目的临时性和一次性。职工创新工作室通常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完成专项创新任务立项,这就决定了项目具有临时性和一次性的特点。虽然创新成果通常不可复制,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另外,由于创新工作室项目团队通常采用矩阵式的管理办法,项目结束后成员会回到各自岗位进行本职工作,不利于知识的总结、保存和共享。因此,开展创新工作室知识管理,有利于减少知识的流失,保留“前车之鉴”。

三、职工创新工作室知识管理的主要障碍

虽然知识管理对工作室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但其实际效果却因为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障碍而大打折扣。这些障碍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知识的性质、工作室成员的心理状态、工作室项目制的特点、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的导向。

(一)知识的性质

知识具有复杂性,这包括表达形式的复杂性和知识理解的复杂性。

1.知识表达的复杂性。知识需要通过共享来不断发挥价值,共享的前提是知识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或手段得以表达。但是,能够用语言或符号表达传递的显性知识只是一个人知识总和的一小部分,隐性知识远远多于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是人通过实际经验获得的,无法用正规、系统的语言或符号来描述,很难进行沟通和传递。因此,知识表达的复杂性直接限制了工作室成员之间知识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2.知识理解的复杂性。某项知识的存在依托于许多其他的知识,因此对某项知识的理解也需要更多方面知识的支撑,这对知识接受方理解某项知识提出了很大挑战。例如,面对专业领域的新知识,经验丰富、知识层高次的专家能够很快领会,而刚入行的新人则需要查阅很多书籍甚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才能逐渐领悟。因此,创新工作室中知识差距大的成员之间很难发生知识联系,使知识活动难以发生。

(二)工作室成员的心理状态

在竞争激烈的年代里,员工一般会把知识当作立身之本,不会轻易分享自己的“独门秘籍”。这是知识活动的最大主观障碍。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利用“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很多师傅并不甘愿将自己掌握的本领教给徒弟,这种知识独占心理严重阻碍了知识传递。知识独占心理受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1.知识拥有者的奉献精神。一个乐于对组织奉献的人,更倾向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可以主动的帮助他人;对一般大众成员来说,在不损失个人利益的情况下,会有选择的分享自己的知识;也有极端少数员工,出于不正当的目的,或者变相向对方索取回报,或者有意误导他人。

2.知识拥有者对知识需求者的情感认同程度。知识需求者可以是个人、部门、创新工作室或企业。知识拥有者对需求者的情感认同度越高,就越倾向于与之分享知识。

3.知识拥有者的工作状态。一般来说,在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心态平和或不再渴求更高发展的知识拥有者更乐于分享个人的知识;反之,那些处于事业上升期且渴求发展的知识拥有者更加注重对自有知识的保护。

(三)工作室项目制的特点

工作室创新项目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使得工作室团队比其他传统型的团队更易忽略知识的积累和共享。

1.创新项目的独特性对知识活动的阻碍。创新项目是为达成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的一次性活动。这种独特性往往给工作室成员造成一种错觉,即项目是不可重复的。这个项目进行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其他项目没有用,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学习或者知识管理。实际上,每个项目本身虽具有独特性,但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仍值得其他很多项目学习和借鉴,达到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创新项目的目标导向性对知识活动的障碍。创新项目管理的重心是确保项目在既定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成创新目标、产出创新成果。因此,工作室成员在单一项目中的工作效率与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成员的绩效评价也往往集中于该项目中的表现和对该项目顺利完成所作出的贡献,而在知识积累与转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却很少被纳入评价体系。这种强烈的目标导向直接导致成员丧失了进行知识转化和积累的动力。另外,由于创新项目的最终交付成果是为企业发展服务,而不是为了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所以很难从项目成果中学习和获取知识。

3.项目资源约束性对知识活动的阻碍。创新项目总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主要包括时间和成本。这些限制导致在进行项目计划时缺少对项目知识管理的考虑,导致成员在项目进程中对知识管理的关注极其有限。

4.项目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对知识活动的阻碍。创新工作室一般采用矩阵式的团队结构,其成员来自企业的各个部门。项目结束后,成员就会带着从中获得的经验回到自己的本职岗位。但是,项目进程中的很多知识是以个人经验形式存在的隐性知识,通常并不记录在项目文档中,也很少在成员之间进行自动转移。成员并不知道别人都有怎样的经验,就容易出现重蹈覆辙或重复性工作。另外,由于对项目知识管理的轻视,记载项目知识的文档并没有得到持续地完善,很难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并被其他成员吸收服务于之后的发展。

(四)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的导向

成功的项目知识管理有赖于开放性、建设性的沟通环境。但在创新项目中,成员因分工明确而导致缺乏分享知识的动力,这种封闭的项目环境往往造成团队成员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私人知识,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困难向他人求助,只能够通过自身摸索缓慢学习,因此降低了知识积累的效率,阻碍了项目知识的积累和在企业中的传递。

另外,工作室项目知识的流转扩散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由个人学习到团队学习再到组织学习的过程,要实现知识在这三者之间的顺利流通就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如果企业或工作室层面无法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明确员工的知识所有权、为知识共享提供必要的激励机制,知识就无法进行准确、流畅的传播。

四、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知识管理的建议

针对如上关于职工创新工作室知识管理主要障碍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1.建立一种知识管理规则。要求项目团队严格进行文档管理,对项目进程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准确、及时地记录。在达到每一个里程碑节点时立即召开团队会议,对这一阶段的进程进行回顾、评价与分析,总结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整理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教训,委派专人进行记录与整理。

2.加强创新工作室知识库建设。知识库的建立是将显性知识整理成文件,以利于知识的储存与流通。建立、使用知识库,可以将工作室或企业中的知识以容易获得及学习的形式呈现给有知识需求的团队成员。即便项目团队解散、团队成员离开后,积累下的知识还能够留在工作室的知识库里,不会流失

3.建立项目知识地图。除了可以表达与文档化的显性知识,项目知识也包括成员通过直接经验获取的不可传递的隐性知识。建立项目知识地图,就是构建一种清晰、规范的知识库存目录,记录的内容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所在地的索引。通过查阅项目知识地图,成员就知道哪些人具有哪些知识,进而按图索骥找到他们需要的知识来源。

4.构建一种开放性的团队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下,项目组成员能够主动地创造和积累知识,主动地与其他成员分享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能够正视困难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营造这种文化氛围的关键在于明确知识所有权与建立激励机制。由于工作室成员一般都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因此他们往往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视为自己所拥有的财产,将项目看作是自我知识积累的手段,而没有将团队知识的增长与自我知识的积累有机地契合在一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工作室成员开展知识积累与分享工作。

五、结语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引领企业走向创新之路的有效途径。为了促进创新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必须要做好知识管理工作,促进成员不断吸收、积累、共享和创新知识。但由于知识的性质、工作室成员的心理状态、工作室项目制的特点及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的导向所造成的障碍,创新工作室的知识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建议职工创新工作室从建立知识管理规则、加强知识库建设、建立项目知识地图、构建开放性的团队文化氛围四方面入手,不断深化创新工作室知识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玉武,田力.基于项目知识管理的企业成长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03).

[2]蔡继海,刘凯.职工创新工作室[J].中国职工教育,2012(01).

(作者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成员职工管理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