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鹏
【摘要】为了探索适合河南省体育赛事发展的策略,以提升河南省体育赛事的整体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体育赛事发展的现状,发现在举办赛事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依据现行的社会体育体制,取长补短,政府统筹市场化,突出优势项目,加大人才、技术和资金投入,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体育体制;体育赛事;河南体育;体育强省
前言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著名观点。这是挣脱资本束缚的号角,是生产与劳动的高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教育对所有自己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2〕,人的全面发展无从谈起。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国人的体质普遍较差,很少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取得成绩。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夺得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中国才彻底摆脱“东亚病夫”这一不光彩的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步形成了体育管理的组织系统,政府是管理的主体,又是办体育的主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体育管理体制的弊端日趋明显。政府部门开始了以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为突破口的体育体制改革,提出在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行各业各部门办体育、管体育的积极性。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体育事业发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体育发展过于依赖政府,而社会的积极性没有没有充分发挥。因而,又引发国家体育管理体制的新改革。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管理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的转变。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方针与任务,展现了体管理体制改革的蓝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管理体系〔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举办的体育赛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目的,阅读大量的文献。比如:体育管理学、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等相关著作。同时通过CNKI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以及其他互联网查阅大量国内有关体育赛事以及经济发展等资料,为本研究论文框架奠定理论基础。
2河南省体育赛事发展现状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充分发挥体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河南省制定了《2001—2010年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把体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河南省体育赛事已在省内渐渐成长起来。但由于体育赛事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也接踵而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体育赛事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阐述,探索了发展体育赛事的可行性。
2.1河南省体育赛事社会状况
河南省统计局与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联合发布了《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初步核算并由国家统计局认定,河南省2010年全年生产总值(GDP)229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年CPI同比上涨3.5%〔7〕。经济的持续繁荣为体育赛事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吸收更多的技术和人才,保证赛事各项设施设备的及时到位,促进了赛事的顺利进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河南省的常住人口为94023567人〔8〕。据统计,到2010年底,河南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8.1%,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合格标准的城乡居民人数比例为87.2%,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为13.8%〔9〕。由此可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到提高身体素质上来。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和实施,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人口的增长也为河南省举办体育赛事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更为体育赛事进行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广阔发展前景。
2.2河南省体育赛事经济状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建立在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上。在现有的政府领导,社会参与的体育产业大环境下,通过对体育赛事的研究得知,我国体育赛事在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李玉健在我国大城市大众体育赛事营销发展现状研究中也说到:政府对体育市场的竞争意识不清;资金投入少;商家缺乏现代体育赞助观念和先进的营销策略;赛事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4〕。河南省在举办体育赛事方面也存在政府包办赛事,社会团体参与较少等问题。从1979年以来,河南省GDP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2006年河南的GDP达126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但河南省的体育产业产值仅占GDP比值的0.49%〔5〕。2008年,河南省体育局主管体育产业的副巡视员何黎东曾说,河南省体育产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实现产值占GDP由目前0.4%到2010年1%的跨越,仅靠重视还远远不够,需要有更多的资源、途径,以及发现资源、提供思路的人〔6〕。
2.3河南省举办体育赛事的优势
2.3.1政府政策的扶持
目前河南省举办的体育赛事大都是由政府牵头、企业协作来完成的。从而保证了赛事的权威性和正规性。比如:2011年3月《河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2001年《2001—2010年河南省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河南省漯河市体育局更是根据体育赛事的举办而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市体育局系统大型体育赛事及大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河南省体育局局长彭德胜同志曾这样告诫体育局的领导干部:只要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要求自己,营造出风更清、气更正的良好环境,就能为推动河南省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10〕。政府领导开道,政策支持,这些政策法规都在不同程度上鼓励和激发着河南省举办体育赛事的积极性。
2.3.2河南省举办体育赛事的经验
河南省在举办体育赛事方面也有一些可喜的成就。1956年全国篮球锦标赛在郑州举行,这是河南省第一次举办全国性赛事。直到1990年,已经有近三百次全国性的比赛在河南举行。接着郑州市也成功举办8届中国国际少林武术节和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2007-2013年连续举办7届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截止到2013年,河南焦作已经举办了8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从2000年至今,漯河共举办国际国内赛事和重大活动200多次〔11〕。河南省体育赛事举办的场次和种类越来越多,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个河南省的国际国内知名度,而且为河南省举办体育赛事提供了练兵场,积累了相关办赛经验。对河南省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
2.4河南省举办体育赛事的劣势
2.4.1政府参与过多
河南省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力度不够,深度也不够。政府搞垄断,求政绩,门槛高,企业参与度低,这些都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而闭门造车必然导致落后。河南省举办的体育赛事吸引力弱,没有合理的市场定位。人云亦云,跟风办赛。在举办同种规格赛事面前竞争实力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影响力自然也小。
2.4.2赛事类型单一,缺乏特色
河南省在举办体育赛事面前仍然是只做到全面撒网,而忽视了重点捕鱼。赛事没有形成特色。对消费者不具有诱惑力。如果只追求赛事场面的宏大,那这种赛事带给人们的瞬间震撼也会瞬间消失。而且赛事举办至今所带来的旅游者消费经济效益对河南省GDP的贡献率仍然很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缺少特色就会减少市场占有率。这对河南省体育赛事的长远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2.4.3人才、技术和资金短缺
目前,河南省赛事组委会在策划赛事方面还不够成熟,体育赛事层次低。导致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人才、技术和资金的缺乏。没有人才的赛事就不成系统。没有技术含量的赛事就不能突出水平。没有资金赛事就缺乏质量。总体来看河南省举办的大都是一般规格的赛事。体育赛事规模和档次都因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匮乏而降低。
3河南省体育赛事发展策略
3.1政府统筹加市场化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在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的同时,政府为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不仅要厘清自身职责还要还权于民,逐步地由“划桨”向“掌舵”的权力转移,始终把科学化的指导摆在首位。在举办体育赛事方面,体育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不仅要在政策上给以保护,更要打开场地设施的绿色通道,以市场化的眼光培育和扶持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发展体育赛事。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共同进行调节,政府要在宏观上起统筹全局的作用,跟进市场化的步伐,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体育赛事的市场经济。
3.2突出优势项目
河南省武术项目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观赏、健身、娱乐等社会价值,有着无穷的魅力。武术赛事的举办已对国内外的武术爱好者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和感召力。开发武术赛事也成为推动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有增进国内国际之间的交流,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人们的生活,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等重要的意义。武术是河南省传统优势赛事项目,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把武术赛事办好办出彩,将成为河南省吸引八方宾客,提高体育赛事经济价值的有效手段。还要发挥武术的名人效应,通过名人的宣传来活跃赛事气氛,形成独具特色河南省体育赛事文化。
3.3加大人才、技术和资金投入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促使人才与技术的需求量急剧攀升。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无论是开闭幕式还是赛场的基础条件设施都体现出了“科技奥运”的办赛理念。给世界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河南省在举办体育赛事方面亦应继续加大对人才、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吸收适合河南省体育赛事发展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引进专业体育赛事人才。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会议、海报、讲座等形式集思广益,广泛搜集民意,总结出市场需求,以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体育赛事是一项大型的社会活动,需要大量资金作为运转基础,因此赛事举办方要多方筹集活动资金。比如企业赞助、媒体广告和社会人士募捐等等,为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做好充分的保证。
3.4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首先全民奥运是基础。其次政府支持与引导是保证。许多大型企业的赞助使赛事的运转提高了水平。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使奥运会成为震撼世界的圣会。开闭幕式的精彩演出诠释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吸引众多的世界友人来华。冯惠玲说,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GDP同比增长7.8%,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12〕。这些都是因奥运会的举办而带来的喜人经济效益。河南省在办赛方面可以邀请奥运会的组委会专业策划专家,借鉴吸收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河南省体育赛事开发计划的实施,为河南省体育赛事的举办开发出具有系统性的方案。
4结论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事业都处在不断发展进步当中。现阶段的体育管理体制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河南省要想改变体育赛事运行机制不成熟的现状,提高体育产业产值,就要采用科学的发展观,利用发展的观点进行赛事管理,以符合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开放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并以求索的精神认真的心态提高河南省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化的体育事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栾开封.从“人的全面发展“看体育在提高中华民族全民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J].1896.10.
〔3〕张林.实用体育管理学[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5):21-23.
〔5〕姚洁.河南省体育赛事市场开发SWOT分析 http://sports.sina.com.cn/s/17401434649s.shtml,2008-06-17.
〔7〕《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日报,2011,3.
〔8〕河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河南省统计局人口,2011,5.
〔9〕河南体育突出中原特色[N].全民健身兴武术重农村,http://sports.qq.com.2011,8.
〔10〕彭德胜.彭德胜同志在全局系统领导干部廉政谈
话会上的讲话(摘要)[N].大河网-河南日报,2006,9.
〔12〕冯惠玲.北京奥运会经济价值分析[R].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2009,8.
(责任编辑:李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