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

2013-04-29 07:24李明辉
考试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课件生物教材

李明辉

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施行,一些教学中的问题便逐渐显现出来,如理论和实践相脱离、讲实验而不做实验、考核评价方法不够完善等,这必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面谈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学会应用知识。

1.1预习与复习紧跟法

按照高中生物课程进度,经常提醒学生养成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1.2归纳图示法

对学生易于混淆的内容可进行总结归纳,以简单图示的形式概括出来。这样,学生会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掌握。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图的总结归纳。

1.3设问启发法

在讲解高中生物课的重点和难点时,以问题的形式作为讲授的切入点,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启发学生重视问题、大胆设想,寻找科学合理的答案。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掌握了寻找答案的方法。

1.4问题式探讨对话法

在教学中仍然以问题为起点,鼓励学生思考、训练思维、集思广益,变教师讲课为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教学方法。教师带着问题“教”,有的放矢;学生带着问题“学”,兴趣浓厚。师生互动,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如此,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2.指导学生通读教材,解决预留问题,步入新课。

高中课程种类多,每一个科目都需要学生去学。因此,每一个学生花在每一科目上的时间肯定不多也不同,课后花在生物上的时间更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想象,学生对生物教材自然不熟悉,做生物题时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了。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读不懂题,一旦老师把题意分析圈画出来后,学生又往往觉得这题也能够解决。因此,老师要在课前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阅读生物教材,使其快速浏览教材甚至做到熟悉教材,从而为老师的生物教学好做好铺垫,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和做生物习题的能力。这样坚持下去,通过对其阅读能力的逐步培养,他会发现自己解题能力的提高源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渐渐地就会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

3.及时布置、批改、评讲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很多学生都说:老师,我听懂了的,可就是不会做题。因此,针对这种问题,老师要及时布置习题,通过检阅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改进和补充的依据与方向。

在教学中,我慢慢做到了对这个细节的准确把握。通常,讲完课后及上晚自习的时候,我会走下讲台,看看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从而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对于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做的题,我会收集、提取抽出来列在一个题单上,然后放到课堂上评讲。若是因为知识点的欠缺而不会做的题,我也会抽取出来,补充相关知识点后,让学生再做,然后我再评讲以达到巩固所学,加深理解的目的。

4.适当运用多媒体。

4.1要注意精选课件内容

需要用的就用,不需要用的就不用,在内容上实现“无缝连接”。对于那些用传统方法不便展示的生物过程辅之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識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1)在时间上实现无缝连接。课件的内容要便于多媒体过渡,比如黑板和显示屏的过渡。在制作或者选用课件及编写教案时,要设计过渡内容。使用时要把握好切入时机,不要因为切换时间过长而“冷场”。要准确把握这些时间的长短及其相关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时间上的“无缝连接”。

2)在空间上实现无缝连接。在硬件设施上,必须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与黑板及其他媒体的有机结合,合理安排其空间位置,学生的视线跨度要尽量小,操作要方便,切换要迅速和自然,且视听效果好。

4.2课件内容要详略得当

课件视觉效果好,而且字体是采用标准字体,再配以不同的颜色,学生看起来非常清晰、舒服。关键在于其内容:内容太详尽了不行,那与直接展示教案无异,会使学生忙于记笔记;内容太简单了也不行,一些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就无法展示给学生看。所以在制作课件时,要做到详略得当,在保证课程内容的基本章节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对一些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尽量多做一些说明或多采用一些图像(图表)的形式来给学生进行演示,而对一些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则只作简单说明或只列出要点。

5.正确处理课标、教材中的活动和实施条件之间的矛盾。

新课标设置了大量的探究实验,几乎每章、节的内容都是以学生探讨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出发点在于通过探究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发掘知识,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很多困难,如怎样开,开设条件缺乏,开展用途不大,甚至完全没有必要开设某些活动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正如课程专家赵占良所说:“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应当追求活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我认为对每一个活动,首先要考虑它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价值。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分别去考虑,价值不高的就不要做。对教材中的活动进行精选,价值相对不高、可行性差的要删去。课改一开始出现矫枉过正的倾向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纠偏。

6.找出教学中的不足。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地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在讲授突触的结构时,在做题时常常会用的简略的图形,我本以为不论是模式图,还是简图,我都仔细讲解过,也举过大量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但是最后效果不佳。经过课后反思调查,发现简略图与模式图在构图方式上正好相反。我以为分开讲细就能解决,却发现许多学生不能对比分析,这是我的疏漏,但是通过反思,解决了问题的同时,也积累了下次解决时更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课件生物教材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