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古茶树下

2013-04-29 04:28:43杨镇瑜
青年作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副乡长布朗族寨子

杨镇瑜

布朗族祖先帕艾冷临终遗言:“我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遇到灾害死掉;给你们留下金银,怕你们有一天会用光;只有给你们留下茶树,子孙后代才会吃不完用不完。”

令忽必烈铩羽而归的“八百媳妇国”

到景迈去,有点近似烧香还愿的味道。

因为一直以来,我喝茶只喜欢喝普洱;普洱茶我只喜欢喝澜沧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山上的古茶树茶,而且只喝生茶。我充满厌倦的舌头和味蕾对景迈古树茶有天然的癖好。所谓闻茶识普洱,几年来我只闻一种香,只喜欢一种普洱。真要命。

一盏茶端在手上,那氤氲四散的香气,弥漫的是年华远去的味道。茶喝干了,杯底残留的陈香仍让人陶醉,让人欲罢不能。茶气足,而且刚柔相济,入口回甘。等茶味淡去,水味上浮,浑身每一个毛孔都舒展开来,那种通透令人顿生飘飘欲仙之感、凌虚御空之态。

无数个夜晚,我就这样一个人泡一壶茶,陶醉在物我两忘的浑然境界里。有人说喝了茶睡不着觉;而我正好相反,不喝茶睡不香,总觉得一天的生活中缺少点什么。

我们取道澜沧,一不小心踏上了一条扬灰路。土路上不时有拉满甘蔗的汽车呼啸而过,卷起的黄尘像一面大旗,眼睛什么都看不见。路面上的粉尘有尺把厚,三三两两掉落路面的是车上的甘蔗。

细细的粉末钻进了驾驶室,呛得人直淌眼泪,几乎让人窒息,我却觉得兴奋:这样的路况是如此熟悉——事实上已经够幸运了,与雨季汽车经常深陷泥淖相比,一身灰尘大不了洗个澡完事。

满目青山绵绵亘亘,像无数条矫健苍龙。汽车带起一路黄尘,奔驰在弯曲的山路上。

据说在思茅港附近的整控有一处元代摩崖石刻,记载了一段悠悠往事:元朝大军南征“八百媳妇国”。这段题刻我至今都未能见到,就算见到了也是白费,因为据说可以辨认的只有32个字。我们只能从另外的史料中,寻找有关“八百媳妇国”的蛛丝马迹。

《明史》记载:“八百媳妇,元初征之,道路不通而还。”清代《道光云南志抄》载:“八百媳妇,元初,征之不下。”据《新元书》记载:“八百媳妇者,夷名景迈,世传其长有妻八百,各领一寨,故名。”也有人考证,“八百媳妇国”就是“兰那国”,意思是“百万稻田之国”,是13世纪至18世纪存在过的一个王国,我国史书称其为“八百媳妇国”。

历史总是充满缺憾,而且这样的缺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浩浩荡荡的元朝大军卷着猎猎旌旗、滚滚狼烟,几乎无坚不摧、无攻不克。但景迈的山高林密,令元世祖忽必烈望而兴叹!而且除了古道绝险、瘴疠横行的密林幽径,还有头人和他八百个媳妇精心设计的弩箭和陷阱。就我个人理解,“八百”也许是“号称”,不论古人今人,都喜欢夸大其词。

历史有时候惊人地相似。据传,日本人在上世纪侵略中国时曾经闯入过澜沧的竹塘,武器精良的日本兵所面对的,是一群手无寸铁、衣不蔽体的山民——他们躲在大树后,藏在草丛里,设陷阱、用毒箭、埋竹签……毒箭上抹的是那种叫“见血封喉”的箭毒木的汁液。村民们用对付山禽野兽的办法,对付这群穿了衣服的不长毛的畜生。日本兵闻风丧胆,最后夹着尾巴狼狈撤了。

汽车终于拐上了柏油路。为了这段走错的路,我们付出了小小的代价——每个人的头发和睫毛像裹上了一层面粉。车到惠民,惠民乡拉祜族女副乡长吕玉梅早已迎候在路边的大青树下。

越长越矮的树

不长的一段柏油路后面,紧跟着的是新铺的弹石路。吕副乡长已经送走了两批观光客,我们是第三批。高山顶上一个小小的寨子,如今已经名扬海外,吸引着多如牛毛的参观者。

景迈和芒景是山水相连的两个寨子。进入浓密的原始森林不久,已能看到一棵棵碗口粗细的古茶树。它们错落有致,默默无闻。斜阳的光斑透过浓密的树荫洒下来,落在厚厚的枯枝败叶和长满苔藓地衣的树干上。一棵苍劲的大树下,是傣族人插下的经幡。吕副乡长告诉我们,这是傣族的神树。神灵通过大树虬壮的枝干,连接着天空和大地,为这一方水土的风调雨顺祈福。

我仔细地观察着古茶树,说真的,有一点点失望。我的目光越过了山林,一直在心里寻找着更大的一棵。吕副乡长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告诉我,这不奇怪,古茶树长到一定的岁数之后,就会越长越矮。这片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茶园,据《布朗族志》和景迈佛寺木塔石碑傣文记载,可以追溯到佛历七百一十三年(公元180年),迄今已有1831年的历史。多数茶树上生长着“螃蟹脚”(一种具有降压功能的药用植物)和多种寄生植物。

景迈芒景古茶园是目前全世界所发现的古茶树中数量最集中、面积最大、历史最久、保存最完善的栽培型古茶园,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明代以来,这里的茶叶已经是孟连土司进贡朝廷的贡品,并远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一个嗜茶如命的民族

吕副乡长决定带我们去拜会布朗族头人苏里的儿子,年近古稀的“布朗王子”苏国文。

路两边墨绿的茶山像用梳子梳过一样整齐。还没到采茶季节,茶园里两株野樱花已经不甘寂寞地绽开了花蕾。“快看,那里是糯干村——著名的长寿村。那是一个不到五百人的寨子,9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几十个。”吕副乡长指给我看。

不长寿才怪。住在这海拔一千四五百米的高山上,空气清新,吃的是没有污染的山茅野菜,喝的是生态茶,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儿茶素,绝对抗衰老;更为重要的是,山里人对物质的欲望低,生活压力也小,没有多少烦心事,门迎山风,暮送夕阳,日子过得恬淡而从容。

苏国文先生还在睡觉,吕副乡长带我们在芒景寨子里随便转了转。

令人稀奇的是:这里的布朗族寨子几乎看不出多大区别,一样栽有寨心树,一样的干栏式建筑。有几家掌台(楼上用于晾晒的平台,木制,上面铺竹篾,相当于“土阳台”)上晒着茶叶,村庄宁静得像是在打瞌睡。寨子外面一棵3800年树龄的老柏树让我着实吃了一惊。我觉得这可能是云南树龄最长的一棵柏树,昆明黑龙潭的宋柏也仅仅800多年树龄,而这一棵,足足有黑龙潭宋柏的四五棵树那么粗。

猜你喜欢
副乡长布朗族寨子
寨子河油区长8油藏注水开发研究
云南化工(2021年5期)2021-12-21 07:41:46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行
“文明上山”之后——《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读后感
“淳朴寨子”,一个品牌的形成——我在小山村里启动了“消费扶贫”
当代陕西(2019年23期)2020-01-06 12:17:54
寨子
扬子江诗刊(2018年4期)2018-11-13 02:18:15
寨子
扬子江(2018年4期)2018-09-26 11:38:08
保山市布朗族音乐习俗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5
政绩
幸福(2016年5期)2016-04-19 03:48:08
不信摆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