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庆
摘要:目前,扬琴教学,除了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术、技巧之外,还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表达作品的内涵和风格,塑造鲜明、完美的音乐形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扬琴的基本知识、演奏技法和音乐感觉等方面对学生做严格的训练和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扬琴的训练。
关键词:规范化训练;教材;演奏方法;音乐感觉
1教材选用的规范
中国扬琴流派众多,曲目纷呈。但是近年来,尽管有许多的扬琴教材已经出版,但是在笔者的教学与演奏实践中,仍然感觉到扬琴的教学和训练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对左手的训练和开发的重视不够;轮音技巧的训练缺乏深度;在音乐的表现上对学生乐感的启发和要求不足等等。致使在扬琴教学中,基础训练不规范,拔苗助长、深曲浅奏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选用规范的扬琴教材是扬琴教学的基础。
另外,扬琴教材的选取必须严格,扬琴的教材分为:练习曲和乐曲。练习曲以技术性为主,通过系统、规范化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肩、臂、腕等所有参与演奏的肢体机能,训练中也应重视旋律感的训练和要求。乐曲的音乐性较强,富于艺术表现力,是技术上全方位的体现,也是技术与艺术巧妙的结合。因此,将练习曲与乐曲相结合,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功曲并举”是扬琴教学训练的最佳选择。
2演奏方法的规范
中国扬琴,潜能尚多,音域宽广,音色明亮。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之中,应当重视和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的、规范的演奏方法。
2.1正确的坐姿与持竹
首先要知道不正确的方法既会影响演奏的力度、速度和音色等,还会导致肌肉的疲劳僵硬,进而影响琴艺的进步与提高。正确的坐姿是:全身放松,坐姿端正,两臂自然下垂后曲肘平伸,两脚一前一后,保持身体重心平稳,便于弹奏。注意不要夹臂或者架起雙臂,动作要自然松弛。
正确的持竹:持竹时只使用大指、食指、中指,这种持竹法称为“三指持竹”。基本手形是呈半握拳状,外实内空,手中如同握着一枚鹌鹑蛋,大指自然搁在食指外侧,四五指自然弯曲。琴竹的使用如同我们小臂的延伸,要让琴竹松弛、灵活而又不失控制。
2.2正确的击弦动作
扬琴的基本动作是手腕上下运动敲击琴弦发音。击弦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音质量,发音质量又直接影响演奏效果与水平。
当前普遍使用的击弦法是手腕弹动击弦法,端正坐姿,举起琴竹,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手腕发力,力量通过手臂传达到琴竹头部,并以手腕为轴心,快速下弹到琴弦上,然后借助琴竹的弹性,自然反弹抬起手来。在击弦的过程中,琴竹下落抬起,均是要垂直的直线运动,要注意,手腕在运动中不可“内扣”或“外翻”,击弦后立刻放松,否则会直接影响击弦动作与发音。可以先单手练习,找到手上的感觉后在左右手交替进行击弦练习,在双手交替击弦时,两手之间保持大约15公分的距离,手心相对,呈“八”字形。只要按要求联系,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2.3正确的发音
(1)手腕弹动的运力。在扬琴演奏中,力量的运用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各部位肌肉收缩运动产生的肌肉力量;一方面是手臂放松下垂的自然重量,这两方面的结合才产生演奏时的力量。在力量的运用上要掌握“既用力,又放松”这样的辨证原理,使我们的力量能够通过通畅的手臂、协调的身体灌输于琴竹头,产生圆润、饱满、厚实的音色。
(2)击弦位置。击弦位置就是弹击琴弦上的位置。发音的关键就是要有正确的击弦位置。从扬琴形制来看,通过振动琴弦发音的。一般高音区有效发音弦长比较短,低音区有效发音弦长比较长。以有效弦长的十一分之一处为最佳击弦点。以此位置计算方法是:高音区在距琴码2公分到2.5公分处;中音区在距琴码2.5公分到3公分的位置;低音区在距琴码3公分到3.5公分处。通过耳朵的聆听与眼睛的配合,再加上长时间的训练,一定可以找到标准的击弦点。
(3)触弦点。即击弦过程中琴竹头触及琴弦的部位。正确的发音是用琴竹头中部击弦,音色最为饱满、厚实,靠前或靠后,即影响音色,还容易碰到别的琴弦,影响准确性。只有正确的击弦位置、触弦点和运力才能保证弹奏出干净坚实的音质和理想的音色。
3音乐感觉的培养
音乐情感表现是音乐的高级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演奏技巧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且使之对音乐作品进行良好的二度创作,达到一种与欣赏者在心灵上的一种高层次的沟通与交流。所以说,音乐感觉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
3.1准确掌握乐曲的节奏和速度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因此必须把严格的节奏和乐曲的各种旋律形态、节奏类型、织体变化在内心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使各种音乐结构的发展变化与稳定的内心节奏律动感产生对应关系。此外,还要在不同乐曲的各种速度标记之下,仔细体验节奏律动感的快慢和性质的差异,以及不同拍子的节奏律动特点。另外,在扬琴的演奏中,很容易出现节奏不稳、赶拍子的情况,要尤为注意。
3.2注意旋律的歌唱性
扬琴的发音是“点”状的,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那么旋律就是音乐的肌肤。在演奏旋律时应当去寻找“线”的感觉。旋律是音乐中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每个人对旋律的感受虽有差异,但情感是旋律的灵魂,是学生在演奏中必须要准确把握的。
3.3演奏中的强弱处理
在演奏乐曲时,应当遵照谱子的强弱标记来进行弹奏。在乐曲演奏中,根据谱面的要求,做到强弱结合,可以增强乐曲的戏剧性。要求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之外,还要注重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扬琴教学中,涉及到的问题很多,要抓的环节也不少,以上的几点是笔者在教学与实践的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实践与总结,提高我们认识和掌握扬琴专业教学规律的能力,更好地学习和从事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项祖华.扬琴音乐的传统和发展[J].中国音乐1993(2).
[2] 马昭艳.器乐演奏中力的技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1).
[3] 林蔚丽.论扬琴的音乐表现力[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03).
[4] 肖笛.论高师扬琴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研[J].怀化学院学报,2008(12).
[5] 孙玥.论扬琴演奏技术训练的难点及其训练方法[J].黄河之声,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