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无言护千年 高清语释真颜容

2013-04-29 19:59:28李鹏,陈建辉,赵战荣
今传媒 2013年9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技巧

李鹏,陈建辉,赵战荣

摘 要:2010年度广电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帆奖)评比中,陕西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大秦岭》荣获视频图形录制技术质量专题类二等奖,本文介绍了参评节目前后期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及体会。

关键词:金帆奖;艺术创作;后期;技巧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04-02

《大秦岭》以人文的精神俯视秦岭,用文化的积淀来解读秦岭,并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科学的态度,展示今天秦岭所具备的现实意义及对于当今社会的价值,突出秦岭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纪录片采用高清晰度电视技术拍摄,从扩大秦岭人文影响的角度,以历史进程为主线,阐述了秦岭腹地发生的时代变迁,体现了秦岭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对我国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新的角度展现给观众一个埋藏着深厚历史和人文的秦岭,力求使人们对秦岭的历史人文背景进行全新解读和认知。

《大秦岭》刷新了多项国内有关纪录片的纪录,也创造了业内许多“第一”。首先,这是国内第一次花费一年时间,拍摄一部关于秦岭的纪录片。而且,担纲总导演的康建宁曾执导过著名纪录片《大国崛起》、《复兴之路》,对重大题材的把握经验丰富。此外,《大秦岭》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从中华文明、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来审视一座山脉,《大秦岭》还第一次在纪录片中用唐诗作为主题歌。

大秦岭摄制组从2008年开始启动,历时一年,选配了全台最具实力的摄像和编导,兵分四路深入秦岭山脉进行艰苦的拍摄。为了追求不同平常的镜头感,摄制组大量使用了摇臂、轨道、广角、长焦等器材,在崎岖陡峭的深山中使用这些重型设备的难度可想而知。常常为了捕捉秦岭景象的瞬息变化,摄制人员顾不上疲累,连夜准备设备,与大自然抢夺分秒来完成拍摄工作。

由于《大秦岭》涉及实拍的内容多,要拍摄到秦岭四季的画面。制作周期也比较短,前期的任务很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拍摄到了大量唯美生动的素材,为后面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这一切离不开高清设备拥有的先进技术。正因为有了前期不辞艰辛的拍摄,为《大秦岭》这部片子的制作提供了优秀的高清素材,才使得以《大秦岭》第二集《山佑汉脉》为基础做后期的参评版本,有机会获得2010年金帆奖专题类录制技术质量二等奖,这都是全体参与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本片的制作人员,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想在这里粗浅的与大家分享一下整个制作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首先就是分工,在参与这个制作团队的时候,我们以每个制作人员在各个领域的专长(例如画面、音乐及音效、二维和三维动画等),分配了每个人主要负责的部分,也就是“千金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在后来的实际制作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分歧,每当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大独裁者”总导演来拍板做决定。在这里特别要说明一点,项目开始前,一定要明确这个项目的最终决策者,当发生争议和分歧的时候一切听他的决策,哪怕后来出现的错误而返工。只有这样,每个人在制作过程中才能充分给力。其次是对设备的选用,本片的制作周期历时一年,前期拍摄使用的设备主要是SONY高清数字摄像机HDW-800P、搭配富士HA13*4.5高清广角镜头、富士 HA18*7.6高清标准镜头。后期剪辑制作主要使用了AVID视频工作站、Tektroni WVR 7020示波器、SONY PVM-2541 24.5英寸专业级OLED高清监视器。

数字高清带来了丰富的细节,也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同时对前期的拍摄和后期制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因为前期拍摄的素材不尽如意,在后期编辑时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慨。

在这次拍摄过程中,虽然力求保证高清画面完美,但是受野外拍摄条件所限,遗憾总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地形、光线变化的影响,有些镜头难免出现光影、影调或者暗部层次方面的问题。而且参评的节目《山佑汉脉》本身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对于选择素材也有很大限制,很多镜头很少有选择余地,甚至是无可替代的,因为个人认为片子的整体性高于画面的美感,不能为了镜头的美而降低了观者的感受。因此,在整部片子的制作中,除了常规的剪辑外,在高清校色方面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尽量使各个镜头之间的色彩、影调协调一致,整体效果统一、色彩美观、画面协调,从后期弥补拍摄的遗憾。

二、色彩:是一种视觉 更是一种艺术

《山佑汉脉》参评片后期校色采用AVID的MC-Adrenaline,利用软件自带的调色特技和一些光效特技插件来完成全片的校色和细节打造。在软件中可以调整图像RGB色彩分量,各个亮度层次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分别调整暗部、中间部分和高光部分的值,精确调整亮度和颜色。最后达到光影的层次均匀、丰富,色调准确、色彩饱和的目的,调整后的镜头清晰、通透、鲜艳。下面笔者就以《大秦岭》中的一个镜头为例,阐述具体的调色思路以及调色的方式。

《大秦岭》第二集《山佑汉脉》中有一帧表现秦岭空谷幽林美景的典型画面。对于这个重要镜头的较色,我们分两步进行了颜色的校正。首先我们对画面的整体颜色的偏向做出调整。在调色工具的通道面板里,选中主输出,在对红、绿、蓝三个通道的参数做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主要看监视器的画面效果,直到调整到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效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对调色的把控上主要就是凭借的个人对色彩的感觉和长时间经验的积累。

在主色调调整好的基础上,我们紧接着有对画面的明暗进行调节,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对高光区域蓝色调节使得飘荡在竹林间的云雾带点淡淡的蓝色,配合上音乐,显得画面幽静空灵。同时增强对比度,突出光线的感觉;调节绿色高光部,让丛林光照中的植物颜色正常,甚至更鲜亮一点;去掉一点画面中的一些红色部分,使画面偏冷,以符合全片的整体风格。

在对整个《大秦岭》的后期制作中,我们特别注意到高清的后期校色和以往标清校色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没有针对高清节目的技术质量标准,若以标清的标准来套用的话,造成的结果是牺牲了图像信号的宽容度,使得图像变暗、丢失细节、缺少层次。所以在参评《山佑汉脉》的后期校色过程中是以示波器做为参考,主要依靠观察监视器,通过在监视器观察图像的实际效果来进行后期的调校。所以高清信号校正的环节更加依赖监视器,这就对监视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黑、白电平需要校准,中间灰度层次也需要校准。而CRT和液晶监视器各有优缺点,最后通过反复的比较观看,配合示波器,在心中形成一个大致的标准,在后期处理对图像的最终呈现做出一个综合的调整。

高清16:9的画幅显示,比4:3的标清画幅更接近人眼的自然视野,在字幕制作上也调整了以往标清制作习惯,使字幕有了更好的视觉效果。由于纯白的字幕容易超标,本片在字体颜色上采用了带有轻微淡绿的字色,和画面结合起来效果也比较理想,也算使惯用的白色字幕有了小小的变化。

三、“声”临奇境

在音频方面,本片采用立体声制作。《大秦岭》的音乐均是摄制组专门为节目量身制作的,特别是片头曲,意境高远、气势浑厚。进行后期声音调整时,音乐输出挂ML4000效果器,在保证音量表不超标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响度;在音乐段微调混响,调整好合适的混响,提升空灵大气的感觉,充分表现音乐的意境,使音画结合更加完美。

在人声方面,本次后期制作涉及到大量的各类专家和当地老百姓的采访。由于环境复杂,在前期录制的时候,人声录制的部分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需要把人声做一些处理。

一般的处理程序为:先把录制到人声里的杂音(例如咳嗽声、电话铃声等)部分给切除掉,然后降噪,再压限;对做好的一整段人声进行均衡处理,对人声进行频率均衡处理时,为突出某一音感而进行的频段提升,要尽量使用曲线平缓的宽频带均衡。这是为了使人声鼻音、乐音、齿音三部分的频谱分布均匀连贯,以使其发音自然、顺畅。还要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对高低不同频点做相应的调整,最后加混响以适应当前讲话的环境,最终的听感要求是清晰、悦耳。

另外还有一点是比较容易被制作人忽略的,就是音响效果的制作。随着多个高清频道的开播,视觉效果发展的日趋成熟,对声音效果声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响效果声是创造影片真实环境最重要的声音元素。当观众看到画面的各种活动时,会习惯性地想听到相对应的声音。所以在影片中,可以通过声音来尽量扩展画面空间,更好的诠释影片主题。

小溪、大河、瀑布,千姿百态;牛铃声、狗叫声、风雨声,汇成了一幅幅乡村画卷;秦岭山中的数百种动物,苍鹰的叫声,小鸟的展翅声,猴子在林中嬉戏,大熊猫在林中攀爬、咀嚼食物的声响……这些在生活中时常被忽略的音响全部被呈现出来,让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总体上,本次《山佑汉脉》参评片的后期制作技术控制参考金帆奖标清节目技术质量要求进行调整,尽量保证不损失画面细节,特别强调了高光和暗部的层次。

随着节目制作人员水平的提高,高端设备的投入,评奖片在客观技术指标上已差别不大,更多的在于评委的主观评价,所以如今金帆奖的评选除了要保证画面的质量外,用节目的内容来吸引评委目光显得更加重要,金帆奖的参评节目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够参与这次节目的评选,是对我们团队的综合技术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提高,更是对我们的审美观、艺术修养的一次提升。

《大秦岭》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气势恢宏的秦岭。在结尾有一句话:“秦岭无言,只是默默的守护着胸怀里的万千生灵。”的确,我们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秦岭胸怀里的万千生灵。《大秦岭》让我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秦岭,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秦岭,加入到保护秦岭的行列当中。

参考文献:

[1] 赵坚勇.数字电视技术(第二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 方德葵.电视数字播控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3] 郭鸿雁.现代视频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技巧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6:34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36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网上点外卖的7个技巧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02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6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指正要有技巧
4个技巧快速消除头上的飞发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