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博 张少莹
摘要:滚动轴承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工农业不可缺少的零部件。轴承厂用无缝钢管生产滚动轴承的轴承套圈,我国是在20世纪50年后期开始,逐步的掌握了轴承套圈的生产工艺并投入生产。本文概要分析生产要点、关键参数及热处理工艺制度。
关键词:GCr15 滚动轴承 工艺要点 关键参数 热处理
1 概述
无缝钢管为原料生产轴承套圈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1953年鞍钢三大工程之一,鞍钢无缝厂-Φ140自动轧管机组(苏联援建)投产,当时在我国是先进、唯一的无缝钢管厂家。由于建国后大规模经济建设,钢管需求量极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作为当时急需的航空机构管、石油用管、枪炮军用及一般结构管都是这套Φ140机组来生产。由于轴承钢工艺要求特殊,热处理复杂,受设备所限,在1955年后,轴承钢管生产量较少,主要用于军工等要害部门。鉴于轴承钢管产量低、周期长、工艺复杂、热处理设备要求高等特点,至今鞍钢已经不再生产轴承钢管。1956年后,成都钢管厂建成Φ216、Φ318周期轧管机,包钢Φ400,到1958年全国建成40余套Φ76小型无缝机组,80年衡阳建成Φ108三辊穿轧机组,随后大冶(黄石)、天津Φ250等大型国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为我国无缝钢管蓬勃发展打下基础。
2 GCr15钢的特点及冶炼要求
滚铬15钢(GCr15)至今为国内外公认的标准牌号轴承钢,为什么常用不衰呢?我们可从它的牌号和化学成份中得到答案,见下表1
从表1看出:它含碳量在1%左右,含Cr量在1.5%左右,含P.S量≤0.025(属于优质钢),所以GCr15钢准确说叫高碳低合金优质铬钢。
其特点:
①用高碳(1%)增加硬度和耐磨性;②用铬(1.5%)增加强度和耐腐蚀性;③加热时要防止脱碳:钢管内、外表面每边总脱碳层深度应符合高碳铬轴承钢标准(GB/18254-
2002)见表2。④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不均性等要求应符合GB/T18254-2002的规定。特别是P.S含量尽量少。因为P易造成冷脆,而S易造成热脆。
3 GCr15工艺要点与理论分析
目前,我国应用最多、最广的轴承钢管,仍旧是Φ114以下的中小轴承用管,多用穿-拔(冷拔)工艺完成,而大规格轴承管可用Φ170~Φ460Assel机组热轧生产工艺完成。
本文主要用穿-拔(冷拔)工艺生产GCr15的工艺要点加以阐述和理论分析。
3.1 加热工艺
①加热速度。GCr15属于高碳低合金铬钢,导热性差。因此,加热速度不易快,要缓慢加热,确保加热不均匀性。一般使用10~11min/cm速度最佳。②温度。GCr15为高碳(1.0%)属于过共析钢。在Fe-C平衡相图中固熔区较窄,为防高温(上限)脱碳和下限抗力大、塑性差等综合考虑,用下表加热工艺,见表3。
3.2 穿孔工艺
①确保穿后温度在1110~1140℃;穿后温度=出炉温度+(10~30℃)。②顶前压下量=4~7%;一般在5%左右为宜,所以顶前压下量太大易出现内折,顶前压下量易弓顶杆,顶头磨损快(阻力大)。③椭圆度系数。穿孔一般钢椭圆度系数控制在1.03~1.18,因为GCr15变形抗力大,椭圆度系数大易产生内折,椭圆度系数小易包顶头、弓顶杆,所以椭圆度系数控制在1.1左右为最好。④调整与操作要过硬。
3.3 冷拔(轧)工艺
3.3.1 工艺过程。原料——检查(修磨等)——锤头
——退火——矫直——打捆——酸洗——水洗——高压水冲洗——中和——磷化处理——皂化——拔管(冷轧)——中切(过长)——重锤头——退火——矫直——打捆重复——成品热处理(淬火、回火)——矫直—切定尺——检查(超声、涡流)——火花与光谱分析——入库。
①原料(热穿毛管)
管料外径与壁厚要比成品稍大些
例如:外径D料≥D成+(5~30)mm
壁厚S料≥S成+(0.5~1.5)mm
②冷拔(轧)
GCr15钢管分为普通与高精密两种钢管。前者用在一般轴承上,后者用在精密轴承上。
一般轴承管用穿-拔工艺即可。
精密轴承管用穿-轧(冷)工艺来生产。
3.3.2 冷拔(轧)工艺要点。①冷拔。由于GCr15系高碳低合金钢变形抗力高、塑性差,所以冷拔工艺最好采用短顶头拔制,尽量少用空拔。
a短顶头拔制
中式(圆柱形)顶头:因为管与顶头间摩擦大,所以变形量小,一般每道次延伸系数μ=1.4~1.6。
优点:减径量大,吃肉面在外部,所以外表面光洁,多用在头几道次上。
苏式(锥形)顶头:该顶头摩擦比中式还大,所以变形量更小μ=1.3~1.4。
优点:吃肉面在内,所以内表面光洁多用在中间和成品道次上。
b空拔
因外表与外模接触面而内表无顶头约束,所以空拔变形不均严重,易产生内应力,延伸不能太大μ=1.4~1.6,故GCr15钢管尽量少用空拔,如用可在成品道次上拔一道次μ≤1.4。
②冷轧。冷拔主要是减径其次是减壁。而冷轧相反,冷轧主要是减壁其次是减径。所以轧-拔配合时钢管冷加工最佳选择。目前,常用的冷轧管机有二辊和多辊式两种:
我国标号为:二辊式LG 小型:LG30、55
中型:LG80、120、150、200
大型:LG450
多辊式LD 小型LD8、15、30
中型LD60、90、120
冷轧特点:a因變形力学图示要好于冷拔,所以可提高金属塑性,有利于轧抗力大、难变形的GCr15。b二辊道次变形量:相对变形量≤80%,μ≤5;多辊道次变形量:相对变形量≤50%,μ≤2。
所以对GCr15钢精轧管头几道轧制在LG上,后几道(成品道)用LD轧制更好。光洁度可达>?荦8(LG>?荦5),由冷拔(轧)工艺过程可见,除关键的拔(轧)外就是拔(轧)后中间退火和成品热处理了。
3.4 热处理工艺
GCr15为高碳低合金铬钢,为了能够满足轴承套圈的硬而不脆、强度高、耐磨、耐腐蚀、耐用等特点,必须采用较高的热处理工艺。
3.4.1 穿后在线正火(常化)处理。为防止碳化物沿晶缓慢析出,而锤头后,喷水雾化处理。
目的:防止网状组织出现,降低晶界强度。
正火温度:900~920℃,时间30~40min后,待毛管颜色变褐黑色放入料槽中,保证雾化均匀。
3.4.2 球化退火。为了消除正火后的片状组织,球化处理后圆球状的珠光体组织,即得到细而均匀的球粒状组织,为淬火处理创造条件。
球化退火温度:780~800在辊底箱状炉或连续炉上进行。
球化退火时间:辊底炉20~24小时;连续炉12~14小时。
由于辊底炉操作麻烦、晶粒不均匀难免,且时间长,所以除小厂子使用外,基本已经淘汰;连续炉投资大、占地广(一般炉长80~120米),但因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电脑控制、加热时间短、加热均匀等优点而广为应用。
3.4.3 淬火。淬火温度:820~840℃,油淬成细针状马氏体;Rc=64~85;时间:2.5小时。
3.4.4 回火(套圈)。回火温度:150~170℃,组织:极细回火马氏体。
回火时间:2小时左右,Rc=61~65。
3.4.5 组织。GCr15经上述热处理后,其组织应满足:a低倍组织。经酸侵的试样应无缩孔裂纹,皮下气泡、过烧、白点及有害夹杂。b高倍(显微)组织。钢管的球化退火显微组织应在2~4级别范围内。
4 结论
①GCr15钢管虽然塑性差、变形抗力大,生产难度大,但只要严格按照上述工艺要点去做,是完全可以正常生产的。②GCr15的关键是热处理,特别是球化处理,最好在100米左右的连续炉中处理为佳。③雾化冷却在生产线上,锤头后及时进行,确保冷却均匀。
参考文献:
[1]金如崧.论无缝钢管生产重组与连轧管厂的技术改造[J].宝钢技术,2001(04).
[2]胡占元,袁明,著.热处理基本知识[M].冶金出版社,1964年.
[3]浙江健力集团企业标准,2003-01-01.
作者简介:
付博(1985-),男,辽宁鞍山人,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项目管理专业。现工作于烟台宝钢钢管有限责任公司PQF轧管分厂,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无缝钢管生产工艺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