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朋友从国外带了几盒精装蛋白粉给我,我便跟老公商量:“这东西看上去高档,其实华而不实,不如留着送人。”8岁的女儿突然凑了过来:“要不,把蛋白粉送给我们老师吧?”
女儿的话让我有些吃惊:“老师暗示你们送东西了吗?”“没有,不过下个月我就要竞选班干部了。我听表姐说,上次姨妈给他们老师送了一张购物卡,老师就让她当了班长……”女儿越说声音越小。“你也想当班干部?”我问女儿。“那当然,原本上回的大队长就是我的!”女儿气愤地说。
据我所知,上次竞选大队长,女儿和同学林彤彤的得票数一样,对方的学习成绩还不及女儿,但林彤彤一时情急哭了起来,老师便把大队长的职务留给了她。这让女儿非常气愤,一直憋着劲儿想扳回一局。但我没想到,女儿竟然动了送礼的心思!
我想告诉女儿,做人做事是要拼实力的,送礼根本就不是正道。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她满脸的期盼,我没忍心给孩子泼冷水。可女儿这么小就琢磨着给老师送礼,如果遂了她的意,老师又因此给了她偏爱,那将来孩子还会选择自己努力吗?经过反复思量之后,我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我送女儿上学时悄悄告诉她:“今晚我就把蛋白粉给你们老师送去,不过你千万别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提咱家送礼的事。”“这我知道,老妈你就放心吧!”女儿抱住我,在我的面颊上亲了一下,然后雀跃地跑进了学校。
回家后,我趕忙把蛋白粉收进了车库。晚上当女儿问起送礼一事,我便告诉她,已经托表妹把礼物送出去了(我表妹跟孩子的班主任是高中同学)。
此后几天,我明显感觉到了女儿的兴奋,她经常笑吟吟地告诉我:“老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值日做得好。”“今天我的作文得了‘优,老师还当范文朗读了!”这时我总是笑着附和:“是吗?看来咱的礼是送对了!”
一周后,我去接女儿放学。她一见我就兴奋地手舞足蹈,忙不迭地告诉我:“老妈,告诉你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说了,因为上次我和林彤彤得票一样多,所以下半学期的大队长由我来当……”
听了女儿的话,我十分宽慰,心想是时候宣布送礼失败的消息了。但话到嘴边,我又把它咽了下去。当晚,我趁女儿还在兴头上,撺掇她报名参加市里举办的书法比赛。女儿字写得很一般,对我的提议不感兴趣,我告诉她:“我会给评委送礼的,包你拿奖!”
听说能拿奖,女儿立刻情绪高涨地准备了参赛作品。没想到一个月后比赛结果公布,女儿连个优秀奖都没拿到。但还没等她抱怨,我就发起了飙:“什么评委,收了人家的东西还不给办事,我倒要问问是怎么回事?”
后来,我甩门进了书房,假装和评委通了电话,然后悻悻地回到客厅告诉女儿:“评委说了,比赛主要看实力,就算送了礼,也要水平过关才能拿奖。”听了我的话,女儿若有所思地回了卧室。
几天后,我又为难地告诉女儿:“上次让你表姨帮忙送礼物,结果她把这事儿忘了。蛋白粉还放在她车里,她今天才想起来,这可怎么办?”“什么,你是说东西没送出去?那,那老师最近对我这么好,跟送礼没关系了?”女儿不可置信地追问道。
我耸耸肩,做出“看来如此”的表情,然后小心地问:“要不,我再亲自送一趟?”“算了吧!”女儿面无表情地回了房间。
自那之后,女儿果真不再逢事必提送礼。可我觉得,在现代社会,送礼也是交流感情、表达谢意的一种方式,如果送得好,也能锦上添花。
因此,教师节来临之前,我指导女儿做了几串手工风铃送给老师。老师们都很喜欢,数学老师还将风铃拍下来发到了微博上。有了这次积极的体验,女儿重新对送礼发生了兴趣,经常做些小礼物送给老师和同学,人缘也一天比一天好,还被评为班里的“人气小明星”。孩子他爸感慨:“我闺女真会做人!”女儿立马反驳:“爸,你该说我情商高!”
我在旁边看着父女俩斗嘴,心里不免有些得意:看来送礼教育确实要从娃娃抓起,幸亏我联合表妹走了两步险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