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管理手段在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运用

2013-04-29 15:52:45周兰胜
大学教育 2013年9期

周兰胜

[摘 要]突发性事件是指由一些矛盾激发的,并且以集体行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冲突事件。领导管理手段应在大学生突发性事件善后处置机制中加以妥善运用。从协调学生矛盾、思想教育作用、承担责任作用和预警机制的健全来看,领导管理手段在突发性事件善后处置机制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关键词] 协调矛盾 突发性事件 处置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098-02

突发性事件是指由一些矛盾激发的,并且以集体行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冲突。当突发性事件爆发时,如何进行善后处置是一项敏感又复杂的工作,这对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有很高要求。反思领导的管理手段在突发性事件善后处置工作中的作用,对今后领导管理方式的改进有借鉴意义。

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领导管理手段在突发性事件善后处置机制中的具体应用。

一、和谐协调学生矛盾

当突发性事件爆发之后,如何和谐处理矛盾很考验一个领导的管理水平。从这几年发生的大学生突发性事件来看,在矛盾出现苗头之后,相关的领导干部采取回避矛盾的做法,以致矛盾被激化。在突发性事件爆发时,这些领导干部没能及时到达现场,并且回避矛盾,不敢面对群众,从而丢掉了主动权,把复杂问题给简单化。甚至有一些领导干部都不敢主动站出来面对学生,更不敢公开答复群众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对事件的善后处置,而且很容易把矛盾激化,造成对社会的危害。

突发性事件的形式多样、成因复杂,所以领导对突发性事件完善处置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协调群众的矛盾,缓和突发性事件的矛盾。从许多大学生突发性事件的爆发原因来看,大多数是群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是利益冲突。因此,各级领导必须要调动一切力量,利用学校、单位、社区、行业协会等,对事件涉及的可能领域进行深入调查,并且做好群众排查回访工作,对群众的最新思想动态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并且掌握学生对利益的诉求,对学生申诉的正当利益采取保护措施。

二、思想教育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能对突发事件起着理顺拨乱、树本清源的作用。只有从思想上解决了群众的认识问题,突发事件才能得到解决。在突发性事件上,领导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就是要了解群众的诉求和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且给予群众表达意见的机会,适当做群众的出气筒,这样才能安抚群众的情绪。

领导在突发事件的管理过程中,应增强掌握情报信息的能力,这有利于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和善后处理工作。领导干部准确、及时、全面掌握突发性事件的情报信息,不仅有利于其了解突发性事件的原因,也能进一步帮助其控制突发性矛盾的蔓延。为了有效掌握突发性事件的情报信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情报信息意识,使用各类各级部门组织的力量,去开展相应的情报信息工作。还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纵横有序、覆盖全面、高效运作、畅通灵敏的信息网络,从这些信息网络中准确获取高质量、深层次和有预警性的信息,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领导干部对情报信息的分析研判,还能为领导干部在突发事件中对群众的思想决策提供一个依据,有利于领导干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领导干部要妥善处理好学生的突发性事件,除了合理解决学生的利益诉求之外,还应该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正确引导群众,这样才有利于突发性事件的和谐解决。突发性事件的爆发,往往会牵涉到学校稳定的大局。为此,领导干部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应该有一个驾驭全局的战略思想和政治意识,应向学生宣传在我国现阶段,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一切都是空谈。这样让学生不知不觉意识到稳定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学会用合理、合法、理性的手段来处理利益的冲突,避免学生盲目非理性的事件发生。这对今后突发性事件的善后处理以及预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新闻媒体是党的思想喉舌,领导干部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正确引导,这也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领导干部为了发挥媒体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准确真实地把信息告知媒体,并且运用媒体的力量来披露事件的细节和真相,用公正、客观、权威的报道来击破各种对突发事件的谣言和谎言。领导干部还可以通过媒体抚慰学生,在舆论中占据主动地位。

在信息时代,网络信息传播已成为思想舆论阵地的一个制高点。为此,领导干部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面前,一定要充分利用民意的汇集功能,通过论坛等有效手段来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用广大网民能接受的方式来传播领导干部的观点。同时还需要及时关注突发事件中的意见领袖。领导干部可以用多种方式来了解他们意见,并且争取这些意见领袖的配合支持,这样有利于对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

突发性事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可能会反复出现,为此领导干部应该做好事后群众的思想工作。领导干部在事态平息之后,可以充分调动学校、社区、群众团体等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深入事件可能触及的领域,做好排查回访工作。并且应积极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和其他利益诉求,针对在事件后可能出现的反复连锁反应的思想苗头,展开舆论宣传工作,使之在事件重复发生之前得到解决。

三、责任承担作用

对突发性事件的相关领导干部进行管理上的问责,有利于监督领导干部对突发性事件的管理水平,也有利于突发性事件的妥善解决。

在事件中,对领导干部责任承担主体应承担的责任进行合理划分和配置是一个科学领导问责制度能建立的前提。在明确事件中领导人的责任上,应该确立权责对等的原则。由于现在在政务系统和党务系统机关职权的划分上存在许多权责不清、责无其权的现象,在对领导干部责任进行追求时,应严格按照法定的调查、立案、申辩、复议等一系列程序步骤来进行,对在突发性事件中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有责必究的责任追究工作。并且还应该认识到,由于领导干部的责任大小不一样,所以问责责任的大小也不完全一样。在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对负责任的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应该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对突发性事件中管理行为特别恶劣的领导干部,应终身不得继续复用;对于一些在事件中德才表现突出,但是因为突发性事故才导致引咎辞职的,在对他们进行问责并且教育的同时,适当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方式让他们复出。这既是一种治病救人大度的政治胸怀,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对待那些与领导干部有关、问题严重的突发性事件时,要对相关领导干部进行严格的处分以安抚群众的情绪;并且防止让他们过快复出,更要杜绝某些领导干部凭借权力后台,运用一些不正当的腐败受贿手段将问责效果虚化、弱化。

四、预警机制的健全

前面已经提到,每一个学生突发性事件的爆发,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端倪,所以突发性事件都有一个内在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因此,领导干部对突发性事件的规律要进行认真探索,把握其规律并进行有效预警,这也有利于突发性事件善后处置机制的建立。

对于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领导干部关键要做到早报告、早发现、早控制,对突发性事件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准确预测,并且对事件进行有的放矢的预防,这样也有利于在事件发生之后及时化解,有效防止突发事件的重复发生。同时,领导干部应该建立一个信息网络,对一些与学生(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矛盾进行充分了解,对影响高校(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不失时机地进行排查调处。同时,领导干部应建立信访工作的责任制度,对学生的心态和心理有准确掌握。这样有利于制定预防突发性事件和化解突发性事件的措施,把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利益相关矛盾都扼杀在萌芽状态。

总之,对领导管理方式的改善,有利于开展对相关官员的问责,有利于妥善处理协调人们的矛盾,能健全突发性事件的善后处置机制。因此,领导管理手段在突发性事件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J].理论与改革,2004,(4):42.

[2] 毛寿龙.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J].浙江学刊,2005,(1):45.

[3] 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53.

[4] 瞿启发.高校班级信息化管理方法探究[J].大学教育,2012,(7):122.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