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涛
戒毒所自从启动会见工作以来,收效一直不错,很多戒毒人员因愧对父母妻儿,这个时候都会发自内心地忏悔。会见室不仅是戒毒人员与家属沟通的桥梁,更是稳定、感化戒毒人员的最好场所
4月9日,是福州市强制戒毒所允许探亲的日子。早上8点30分,上百名家属来到会见室。“宝宝,我不能照顾到你和妈妈,你要听话,要乖啊……”30岁的戒毒人员林森(化名)在会见室隔着玻璃窗与妻儿通电话。
更早一些的时候,戒毒所还没开门,家属就已经聚在了戒毒所门前,他们或拖儿带女,或扶老携幼,靠着铁门朝戒毒所里观望,脸上写满了忧愁。
“上个月是宝宝一周岁生日,他的第一个生日我都没有陪他,没有尽到当爸爸的责任,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愧疚。”会见结束,林森(化名) 对记者说,他曾是一个生意人,家境也很富裕。去年2月,他去酒店见一位朋友,朋友当时在房间里吸食一种白色粉末。见朋友吸完后陶醉的表情,加上朋友的怂恿,林森也开始吸食起来。后来就上瘾了,无法自拔。一年时间里,吸掉了几十万元存款,连车也卖了。
林森说,直到今年4月份进入戒毒所,妻子才知道他吸毒。每次探亲,他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妻子,每次没说几句话妻子就哭起来,她接受不了丈夫吸毒的事实。
“我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妻子,没有尽到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的责任,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妻子解释?我真的很后悔……”林森哽咽着说。为了毒品,他不顾家人伤心;为了毒品,他欺骗了朋友;因为毒品,他失去了所有。而戒毒所点燃了他的希望,让他在教育、改造中找回了自己。林森擦干脸上的泪水告诉记者,在戒毒所民警的关心以及家人的鼓励下,他有信心戒掉毒瘾,争取早日离开戒毒所。
据工作人员介绍,福州市强制戒毒所兴建于1997年9月,位于福州市郊城门镇,一共收容有300多名强制戒毒人员。先后被各级机关授予各种荣誉40余次,荣立集体三等功、集体二等功、集体一等功。2012年再次被公安部监管局授予“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
戒毒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被监管的戒毒人员每个月有两次会见机会,其中亲属一次,其他人员一次。每周周二、周四是会见时间,每次会见时间为20分钟。但是,只针对表现好、完成了康复生产的人员。
戒毒所自从启动会见工作以来,收效一直不错,很多戒毒人员因愧对父母妻儿,这个时候都会发自内心地忏悔。会见室不仅是戒毒人员与家属沟通的桥梁,更是稳定、感化戒毒人员的最好场所。
今年24岁的陈玲(化名),年轻漂亮,能歌善舞,很难把她和吸毒联系起来。去年10月,她和朋友在酒吧唱歌时,因好奇吸食了一点K粉,后来被执法人员发现,今年1月份被送进戒毒所。
在戒毒所里,她接受了一系列的心理治疗,还参加了每周的文化活动,现在精神状态已经恢复,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很后悔,并告诫同龄人不要接触毒品。“无论是白粉、K粉还有摇头丸,这些毒品伤害的不仅是自己,更受伤、更难过的是家里的亲人。”陈玲说。
大多数吸毒人员染上毒瘾后,失去了劳动能力,身体的部分机能也丧失了,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恢复体能,是不能一步到位的,只能分步进行。根据戒毒人员的身体状况和药物脱瘾情况,能够参加一定体能锻炼的,就会尽量安排适当的较为轻松的易恢复体能的劳动,促进戒毒人员体能恢复。戒毒所里设有林则徐禁毒小广场、禁毒长廊、脱敏治疗室、宣泄室、心理咨询室、音乐治疗室、棋牌室、台球室等,这些设施将通过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的治疗,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
教导员郑榕霞说,2008年开始实施的禁毒法,将强制戒毒和勞教戒毒措施合二为一,创设了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真正把对吸毒人员的教育、挽救放在第一位,既强调收戒率,更强调戒断巩固率,体现了不歧视、不抛弃的帮助和关爱。每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戒毒所都会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100多人参加,同时邀请福建省杂技团、福州市群众艺术馆开展文艺演出等纪念活动,并通过举办大型的文艺活动,帮助戒毒人员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建立戒除毒瘾的信心。
责任编辑: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