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让摄影家逯云峰对湿地有着深深的爱恋,几十年来,他守着湿地年复一年地拍摄。在逯云峰眼中,看到的不只是湿地的美,还有那些被破坏后的伤痕。他用唯美的方式拍摄那些被破坏的地方,希望用美阻止对湿地生命的“荼毒”。实际上,这不只是一个拍摄的过程,而是逯云峰和湿地的一次永恒对话。
在每个摄影家心中,都会有自己最魂牵梦萦的题材,就像是对待自己的爱人一样,悉心相爱、终生相守。对我来说,湿地就是值得我用一生去厮守、去表现的“绝世佳人”。
我用相机记录着湿地,见证着它的美丽与伤痕。
我的影像不仅展示湿地的博大、秀美和神秘,也揭示着它的累累伤口。我的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爱护湿地。在多年的拍摄生涯中,我曾经多次遇险,也曾经为了制止盗猎者而面对不同的威胁……但本着对湿地的热爱,我一直无怨无悔。
湿地天堂
年少的记忆
我拍摄得最多的湿地,是家乡黑龙江的鹤岗湿地,主要包括萝北县的嘟噜河湿地、苇场湿地,以及伏尔基河畔的新华湿地。大自然赐予的这片珍贵的水域,如同珍珠泛着光彩,为鹤岗这座刚毅的城市增添着柔美。鹤岗湿地生态环境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聚集着大量珍禽候鸟。丹顶鹤与白枕鹤齐飞,白鹭与长天一色,而大雁、苍鹭、鱼鹰、野鸭更是数不胜数。
我从小在湿地边的农村长大,那时的湿地,人们俗称“大草甸子”。春天的湿地景色十分迷人,青草发芽,方圆数里嫩绿色一片,间或把倒影映在水面上,宛如一幅巨大的绿色地毯。我最喜欢的是夏天的湿地,由于野花盛开,引来鸟儿无数,远远望去,密密的草丛中时常能看到一堆堆白花花的鸟蛋,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草丛中捡拾鸟蛋,偶尔还能看到破壳而出的小鸟。每逢大雨过后,这里又有另一番乐趣,我们会带着玻璃瓶来到湿地边,因为雨后的湿地随处都能看到被水冲上来的小鱼儿。我们把这些鱼儿放进玻璃瓶中,再灌进一些水,然后带回家里喂养,充满了无限的快乐。
脑海中浩瀚广袤的湿地既有几分粗犷,也有几分细腻,更有几分神秘。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这里的一棵草、一朵花、一溪水、一只鸟、一片云……总会让我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悸动。因此,长大后恋上摄影的我就把湿地当成了主要的拍摄对象。
湿地上空蓝蓝的天、湿地边娇艳的花朵、水中嬉戏的野鸭、草地上奔跑的马鹿、空中盘旋的丹顶鹤……我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真实的画面,也记录下年少时的回忆。在拍摄湿地的时候,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将机位降低,这样更接近孩童般的视角。正是因为心中有着这份对湿地浓浓的爱恋,我年复一年地行走在这片伴随我成长的土地上,用手中的相机去记录湿地每一个美丽而动人的瞬间。
湿地历险记
差点死在冰窟中
在我的湿地拍摄中,有许多特别的经历和故事,最让我难忘的是两次湿地历险。
第一次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带着充气橡皮筏,从阿凌达湖上游前往三道林场沿线拍摄湿地风光。那天早晨我7点就出发了,由于沿途多处水流十分湍急,橡皮筏几次被掀翻,幸好自己会游泳,每一次都十分艰难地把它重新翻过来,然后继续前行,几次折腾之后,体力有些不支。
后来,疲惫的我躺在橡皮筏上顺着河水漂流,不知不觉中居然睡着了。熟睡中,我忽然觉得身上一阵瘙痒,惊醒后睁大眼睛一看,吓了一跳,我的身上爬满毛毛虫……环顾四周,才发现原来岸边是一片树林,难怪会有这么多毛毛虫!壮起胆子,我把毛毛虫一个个揪下来……但是,还没等我完全缓过神,橡皮筏就撞在一棵横拦在河面的枯树上翻了,我再次掉入河中。当我用尽全身力气游到岸边,才发现相机已经严重进水,最让人绝望的是,橡皮筏被撞破了一个口子,无法再继续前行。
我呆呆地瘫坐在地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隐约听见不远处传来几声羊叫,立刻拼尽力气喊救命……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出现了,当他看到狼狈不堪的我时,二话没说就扶着我往家走。到他家后,善良的小伙子用吃剩的鱼汤煮了一碗方便面,还给我换上他父亲的衣服、裤子和鞋。虽然衣服没有纽扣,裤子很肥,鞋也很脏,但我仍然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满足。黄昏的时候,小伙子背着我的摄影包和橡皮筏,带着我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在几十里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回家的路。
如果用“一波三折”来形容第一次历险,那么第二次历险可谓“惊心动魄”。那是2012年的11月,我在新华湿地拍摄候鸟。当时,湿地的水面刚刚结了不太厚的冰层,为了能抓拍到候鸟最美的姿态,我悄悄趴在冰面上一点点向前爬行,生怕惊动了它们。
当我快要接近鸟群的时候,身下“喀嚓”一声,冰面突然裂开,我一下子掉进了冰窟中。在几乎容不得思考的时间里,我下意识地想到“完了,要死了……”。
还好,水面不是很深,我没有沉下去,可是,想要爬出来却没有那么容易。我一次次用胳膊肘压在冰面上想要支撑着爬出来,可滑滑的冰面总是承受不住压力而破碎。最后,被冻得瑟瑟发抖、衣服已结冰的我在几乎快要绝望、没有一丝力气的时候,终于找到一块相对厚实的冰面支撑着奋力爬了出来。此时,我的胳膊上已经是青一块、紫一块,每动弹一下,冻结的衣服就会发出“咔咔”的声响。我怕自己被冻僵,就跑到附近的一个渔民家求助。善良的渔民老王赶紧给我拿来衣服换上,缓了半天,我才逐渐恢复了正常……
镜头的责任
用心守护“地球之肾”
湿地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特别礼物,不但美丽,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植物资源,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我多年的拍摄中,却眼看着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有的是因为开垦,需要放火焚烧,大火经久不熄,直到青草被连根烧死,湿地成了荒地;有的被私人购买,周边的树木被砍掉;还有的被附近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严重污染,成为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我用唯美的方式拍摄下那些伤痕累累的现实,希望用作品凄美的意境感染更多的人。曾经,一位摄影师和我一同去拍摄一片被毁的湿地,当他看到眼前草枯水干、满目萧索的景象,顿时兴趣索然,甚至连摄影包都没打开就回去了。但我留了下来,拍摄下干涸的河床、颓败的树枝……后来,那位摄影师看到我拍摄的照片,十分吃惊,他无法想象在自己眼里毫无美感的荒地,居然会呈现出如此“另类”的美。
值得一提的还有湿地中的鸟儿们。由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鹤岗的湿地聚集着大量珍禽候鸟,著名的苇场湿地就被喻为鹤岗的“扎龙”(扎龙是中国著名的珍贵水禽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有白枕鹤、大雁、大白鹭、苍鹭、野鸭等,还生活着美丽的丹顶鹤,设有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地势低洼,泡泽相连,苇草丛生。不过,这个保护区的建立却有着一段辛酸的血泪史。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场农业大开发的热潮波及到了苇场湿地,葱茏茂密的芦苇没能阻止开发者的脚步,隆隆的拖拉机、挖掘机开进了一直沉睡的湿地,受惊的鸟儿发出凄厉的叫声,成群结队地向远方飞去。在我的镜头里,那是让人痛心的画面:一望无际的湿地上,有明水的地方只是星星点点,觅食的大鸟在少得可怜的水面上“挑挑拣拣”……
早年间,湿地茫茫无边的芦苇是苇场人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湿地里的水被排干后,芦苇被开发者烧掉。而令苇场人最不能容忍的,是和他们世代相依为伴的丹顶鹤飞走了。面对这一切,苇场人的心在流泪。
在湿地边长大的乡村教师李启文,是这片土地上著名的护鸟人。他顶着来自各个开发商的巨大压力,向村民们讲述湿地在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李启文的影响下,苇场人行动起来,当时苇场乡包括干部在内的600多人集体“告御状”——联名上书国务院。这一行动终于引起了有关部门对湿地保护的重视,苇场湿地的破坏性开发停止了,并由“开发区”变成了“保护区”。此后,省级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中有了苇场湿地的名字。
除了开发带来的破坏,湿地的鸟类还遭遇到捕猎者的杀害。在我的行摄过程中,只要看到有人捕鸟,我就会上前制止,除了受到过许多白眼嘲讽,也遭遇过捕猎者拳脚暴力的威胁。可我依然认为,护鸟是一种责任,只要见到破坏湿地的行为,必须义无反顾地上前阻止……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湿地保护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政府和环保部门也出台了很多措施,加大了保护力度,每年都让农民退耕还湿。很多人还到湿地去观鸟拍鸟、宣传环保和湿地保护知识,这令我非常欣慰。有一次在湿地拍摄时,我看到一位渔民将从水里捕到的大鱼留下,小鱼全部放生,这一幕让我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