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教育漫话》

2013-04-29 00:44:03张东玲
考试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洛克

张东玲

摘要: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受家庭和学校教育影响,在绅士教育体系中,他重视早期的教育,认为体育是基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绅士人格的灵魂;智育是重点,但智育与德育相比应处于第二位,是对德育的辅助作用。这种辅助作用表现在学问和知识使儿童的聪明、智慧和才干本领得到发展。

关键词: 洛克 《教育漫话》 绅士教育

一、《教育漫话》的产生

1.洛克介绍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思想家。洛克的主要著作都是在1688年以后发表的,如《政府论》(1689)、《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论基督教的合理性》(1695)等。

2.产生的背景

在当时,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暴君查理一世虽然已被送上了断头台,但是,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学校教育的内容依然充斥着以往的那些陈旧的文法、修辞、道德哲学等传统课程。洛克对此极为厌恶,而对当时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如培根、笛卡儿、牛顿等人的著作颇感兴趣。洛克的《教育漫话》中所流露出的对学校教育的蔑视和绅士教育思想的形成,显然与他的这段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二、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

1.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

在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上,洛克坚持“白板论”,认为儿童的天性就像没有痕迹的白板,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人之差异,来自后天的经验与教育,“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使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不仅是父母的责任,而且对于国家的幸福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教育便是使儿童成长为绅士,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绅士。什么是绅士?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这四种品质。在绅士培养的途径上,洛克坚决主张绅士的培养决不能通过学校教育,而只能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来进行。洛克极力主张凡是有经济能力请得起家庭教师的家庭,都应不惜重金聘请具有良好品格,具有丰富的社会实际经验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人来做家庭教师,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绅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体育、德育、智育

洛克将绅士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并把着眼于实际的锻炼法贯彻在三育之中。

(1)体育。在《教育漫话》一书的开头,洛克就提出了身体健康问题:“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體。”洛克把一个绅士能否“忍耐劳苦”、“出人头地”同身体强健与否直接联系起来。

(2)德育。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在《教育漫话》中,他给予绅士的道德教育以极大的注意。在洛克看来,德行构成了绅士思想品质的核心:“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他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或者也还过得去,德行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第一,及早实践。洛克认为,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仅靠死记硬背规则的办法,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应该利用一切机会,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机会,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指规则等)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因此,小时候,就应该严加管束,通过对道德规则的不断实践使之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习惯于遵循道德的要求。

第二,及早管教。洛克认为,对儿童不能采取放纵不管的溺爱态度,儿童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且可塑性很强,因此,从儿童年幼时就要早早加以管教,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幼时养成儿童服从父母意志的习惯,那么,长大后自我克制能力的培养自然水到渠成。管教必须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对儿童要求过严,事无巨细,使儿童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儿童必然会精神抑郁,心情沮丧,形成怯懦的奴隶性格,这便背离了绅士教育的人格理想。

第三,榜样示范。在教育儿童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榜样所起到的吸引或阻止儿童去模仿的教育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要大而深刻,要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其依从规则,不如根据榜样”,“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

第四,以理说服。良好的道德教育是培养有独立人格的绅士而不是奴隶,因此,决不可以用权力或命令去强行制服儿童。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所以,“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对儿童进行说理时,要态度温和,不可气势汹汹,大声呵斥。说理要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应用词明白,简单易懂,切忌“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难”。说理还可以与一些规则的提出相结合,以使儿童有章可循。但所定规则不宜过多,且应重在使规则成为人的行为习惯。

第五,奖惩得宜。奖励和惩罚是教育儿童的又一种方法。这一方法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奖惩是否适当。奖励是必要的,但应重在精神奖励而非物质刺激。尊重、赞扬是一种很好的奖励,而那种用儿童心爱的东西,甘美的食物和漂亮的服饰来奖励儿童的做法,只会使儿童形成追逐物欲、贪婪等心理品质,因而是错误的。在多种奖励中,荣誉感是一种最好的奖励方式。儿童对称誉和赞扬是很敏感的,对儿童好的行为及时当众给以赞扬,就会使儿童更会尊重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保持下去。

惩罚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因而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惩罚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往往会使儿童形成奴隶式的性格,不利于使儿童成为聪明、贤良和光明磊落的人。但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犯有“顽梗”或“反抗”过失的儿童,又必须予以鞭笞,必须鞭笞到使儿童“知道自己不该犯错,并且融化在真挚的悲悔里面,方才可以停止”。

(3)智育。《教育漫话》的后半部,着重论述了对儿童进行智育的问题。智育包括学问、知识及技能技艺课业等方面的学习问题。在洛克看来,绅士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学问,因而,智育之于儿童是重要的。但是,学问同德行相比却居于次要地位,德育必在智育之上。洛克说:“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三、绅士教育理论的影响

洛克在教育方法上所提出的一系列主張与见解在当时来讲,是有进步性的,是对当时那种脱离实际,扼杀儿童主动思维和不重视培养儿童求知方法的教学的一种否定。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在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来资产阶级各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也都有极大的影响。虽然它只是为英国资产阶级——贵族统治者所提的教育理论,反映的是统治者的利益,但洛克对智育、德育、体育等的内容与方法作了细微论述,具有一定的实践与理论价值。

洛克不仅明确了教育的目标,阐明了德育、智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还就每一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具体建议。尽管这一教育思想属于家庭教育理论,但由于它是在反封建教会教育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它“立足于现实生活,将后期人文主义思想与英国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因此在该书问世三个多世纪,一直在世界各国流传不绝。l8世纪,它曾在英国被奉为新型学校的办学宪章,直到今天,无论是在英国学校品德教育的课程PSHE(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中、家庭的餐桌礼仪教育和爱心教育中还是公学为贵族子弟有意创造的艰苦环境中,我们都能见到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深深烙印。

四、绅士教育思想的启示

1.重视健康教育对个体发展

洛克在《教育漫话》开头就强调健康的身体对于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实际建议,其核心是力求从小培养人的健康体魄及吃苦耐劳精抻。不仅如此,在阐述德行的培养时,洛克还强调个体自我克制能力、理智感的重要性,这些论述在我国现阶段值得深思。学生因心理压力导致心理疾病;每年因病退学、休学和自杀的学生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洛克所提的关于让儿童多做户外活动,避免娇生惯养,过有规律的生活等教育方法可以让我们有所借鉴。在心理健康方面,洛克关于德行的培养同样给我们启发。例如,他的关于及早培养儿童的自我克制能力,使之能用理性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事物的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情商中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谋而合。尽早使儿童养成自制习惯,无疑为他以后更好适应社会现实打下了好的基础。

2.注意采用奖励和惩罚的方法

在培养德行时,洛克主张采用奖励和惩罚的办法,但在使用的时候,要考虑到奖励与惩罚的目的:奖励的目的是培养儿童的荣誉感,不可仅仅将之作为鼓励儿童做事的条件;惩罚不可乱用,主要用于形成羞耻之心。但一些家长奖给孩子的是昂贵的玩具,是做一次家务如洗碗多少钱;学校,教师,罚款、罚站、罚抄作业几十甚至上百遍,甚至罚学生互打耳光。在做出这种种奖励与惩罚的举措时,没有人思考奖励的目的是什么,惩罚的目的是什么,它们会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洛克提醒我们:“人们一旦领略到尊重与耻辱的含义,尊重与耻辱对于他们的心灵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一个具备了荣誉感和羞耻心的人,会用整个社会的共同原则来要求自己,从而走上正道。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做出各种决定之前,应该考虑:一切教育措施是为了儿童更好地成长,不是为了让长辈与教师发泄一时的愤怒,也不是要使儿童形成物质欲望,更不是为了验证权威者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式颖等.外国教育史简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2]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滕大春.外国近代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6]博伊德埃德蒙·金.西方教育史[M].任宝详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7]李斐.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启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

[8]李晖.从洛克哲学思想看“绅士教育”观[J].兰州学刊,2005(2).

猜你喜欢
洛克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