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怡
写出我心目中的爷爷奶奶,这个愿望成了我的一个心结。爷爷奶奶伴随我成长,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影响了我的一生。在经历了无数艰辛的岁月后,两个老人如今过着平平淡淡却饱含温馨的生活,让儿孙们也和他们一样充满幸福感。
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家里煮饭用的是蜂窝煤,一身黝黑、满头大汗地拉煤师傅把蜂窝煤搬进家里,奶奶总是又打水又招呼吃饭,完全没有把拉煤师傅当外人,拉煤师傅也特愿意往我们家跑。邻居们常说奶奶是一个活菩萨,现在看来是奶奶的同情心、爱心、慈悲心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有多少人能有发自内心的平等和慈爱呢?奶奶的样子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无论小时候还是我长大成人,我总想回到邛海边泸山下树林中的平房里,那是许多次出现在我梦里的地方,是爷爷奶奶给我营造的家,没有高档的装修,没有现代的家具,用的都是别人淘汰的东西,睡的床比我的年龄还要大,但回到那里,能感受到浓烈的温情,让我踏实地睡,欢快地笑。
印象中,爷爷奶奶家里能经常看到笑容满面却不大熟识的人,与爷爷谈古论今,奶奶忙前忙后端茶倒水,准备饭菜。细细琢磨,那么多人从老远的地方来到这里,看望他们,一方面是爷爷有不少老朋友,有聊不完的话题,还有奶奶的真诚热情。更多的时候奶奶像忙碌的“马大姐”,不管亲戚邻里,大事小事都肯尽力帮忙。
还是说说小时候吧,我们每次去外面吃烧烤,奶奶总爱唠叨,说一个洋芋 可以烤很多串烧烤,要花好多钱,很不划算,还不如买回来我做给你们吃。现在我们长大了,每次回家几兄妹相约吃烧烤,奶奶不再唠叨了,有时还给钱让我们去吃。 现在想来,家在农村,只有爷爷一个人的工资,抚养四个子女的艰苦生活让奶奶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而我们这一代人不缺吃不缺穿,得到太多的满足和呵护,却缺少了这种节俭意识。
奶奶做的凉面很好吃,还记得小时候奶奶在学校卖凉面,我喜欢跟在后面,不是帮忙而是偷着吃。而奶奶总是笑而不语,在我和买东西的学生之间,她总是先选择我,给我拌好了一碗,才会去顾及其他人。
而爷爷,更是我最敬佩的老人,他知识渊博,有一种内在涵养,不怒自威。当过地下党、军代表、团干部、“右派”分子、领导干部、大学老师,他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个传奇,无论是从爸爸的谈论中,还是奶奶的话语间,我都能感到爷爷过去经历的不平凡。小时候我觉得爷爷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教书先生,博览群书,谈吐不凡。长大后我觉得爷爷更像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智者,不论做什么事都很有想法,而且总是正确的。爸爸曾告诉我,他给爷爷打电话,不论多么复杂的事,爷爷都能很有条理清晰地归纳出来,并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爸爸 妈妈尊重爷爷孝顺奶奶,我也很佩服爸爸妈妈。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爸爸就是爷爷奶奶的影子。于是我从爸爸身上看到了爷爷的博学多才,奶奶的谦恭温和。
爷爷写的毛笔字、钢笔字端正大方,令人羡慕。小时候他写了好多字帖给我和弟弟临摹,可是我却半途而废。想起爷爷教写字真是颇多感慨,不管我们的字写得怎样,即使自己都觉得一塌糊涂,爷爷还是能找出我们的优点,然后不断鼓励我们。有一个好师傅在身边手把手相教,很可惜我没有珍惜。
虽然我和弟弟不同,小时候我没有一直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可是我对爷爷奶奶的那种感情绝对不比哥哥弟弟少。因为我的爷爷奶奶和其他人的爷爷奶奶不同,他们从来不重男轻女,很喜欢我这个孙女,对我比哥哥弟弟好,我一回到爷爷奶奶那里,就会得到细心的呵护,感受到深深的爱意。
爷爷年轻的时候在省城工作,1959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了偏僻的小县城。1962年刚刚摘掉“右派”帽子,重新分配到县上一个财贸单位工作的爷爷,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街上与比他小十岁,从单位“精简回乡”,成为农民的奶奶相遇,认识不到一个月就匆匆结婚了。
看到爷爷奶奶年轻时的照片,照片是黑白的,已经发黄。爷爷年轻时长得真帅气,身穿皮夹克,戴金丝眼镜,梳个大背头,奶奶扎着麻花辫,带着微笑站在一旁。
爷爷奶奶结婚后生育了四个子女,只有爷爷一个人微薄的工资,奶奶在生产队挣工分,每天的劳动只值8分钱,年终分配粮食不足半年口粮,还得补上一笔可观的“超支款”,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为了一家数口人的生活,不用花钱买柴火,爷爷和奶奶晚上半夜刚过就要顶着凛冽的寒风上山砍柴,高度近视的爷爷经常在背柴的路上摔倒,还要趟过冰冷的河沟,直到天空露出曙光,才将柴背回家中。顾不上吃饭,生产队出工的哨音就响了,奶奶只好饿着肚子去挣工分,爷爷赶去单位上班。长此以往,爷爷得了严重的静脉曲张,小腿上像爬满蚯蚓一样,奶奶也得了严重的胃病。
有一年清明前,生产队安排奶奶晚上给秧田守水口,灌满水好耕作插秧,爷爷很不放心,下班后爷爷到田头给奶奶送饭,陪奶奶一起守夜,到了下半夜,气温骤降,下起了雨,爷爷奶奶两人裹着一件蓑衣,在田埂上坐了一夜,第二天爷爷得了重感冒。这件事,不知从奶奶那里听到过多少次。
爷爷从成都落难到偏远的小县城,那时可没有高速公路,成昆铁路还没有 修通。爷爷说那时候,从省城到偏远的小县城坐大货车要三天时间,县城破败荒凉。从高高在上,志得意满的年轻领导,一夜间变成“右派”,心中的苦闷只有他自己知道。与奶奶相遇,改变了爷爷的命运,虽然生活仍是如此的艰辛,但因为奶奶精心呵护,爷爷逃过了人生的许多劫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爷爷的“右派”问题得到解决,又走上了领导岗位,工资级别恢复了,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后来爷爷调到西昌高校任职,但奶奶仍是农村户口,农转非后成了家庭妇女,为了多一点收入,奶奶成了清洁工,不管寒冬腊月,还是刮风下雨,奶奶都要半夜起来清扫校园,爷爷上班前下班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议论,都要帮奶奶清扫,丝毫没有任何不自在,奶奶这一干就是十七年。
如今,爷爷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离休了多年,奶奶也进入了古稀之年,四个子女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辛勤工作,有了和谐美满的家庭,我们这一辈已陆续考入大学,参加了工作。
离休后,爷爷写了许多和奶奶的故事,还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爷爷曾在一篇文章中回顾了与奶奶一起走过的艰难岁月,在文章的最后写到:“我觉得人生最美好的不在于取得多么高的地位,也不在于拥有多么巨大的财富,最可贵的是有一个知寒知暖相濡以沫的伴侣,既能走过风雨泥泞的黄昏,也能相亲相拥迎接灿烂的黎明。”
读着那一段段充满感情的文字,深深知道,奶奶在爷爷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重。奶奶收集了好多爷爷发表的文章,经常拿出来,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认真去读,共同经历了那么多艰辛的日子,奶奶肯定读得懂爷爷写的东西。当奶奶拿出那本集满爷爷文章的本子时,感觉奶奶像是一个追星的小女孩,那种青涩的感觉依然残留在眼神里。
虽然不能经常陪伴左右,但爷爷奶奶搀扶前行的画面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那相濡以沫的情怀让我动容,爷爷奶奶的故事还在延续……
责编/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