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军
裴鸿池,男,1960年5月出生,辽宁沈阳人。198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学系。1985年留校,现任《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经济学栏目责任编辑、编审。主要从事编辑出版、经济学、管理学研究。著有《中日金融政策比较研究》、《国有企业改组战略研究》专著2部,“我国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及对策选择”《市场与人口分析》、“关于辽宁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财经问题研究》论文十余篇,连续多年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东北三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辽宁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主编、优秀编辑。
编者按:编审工作是一份十分神圣的工作,也是一份相当有挑战性的工作,挑战的是一个人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文化知识以及责任心等方面因素。从业二十余年,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追踪社会思潮、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问题,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新时代发展之路。他充分利用辽宁大学丰厚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源,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将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融于一体,既具备了业界传媒人的敏锐和前沿,也具备了学界传媒学者的博学和钻研。数十年的编审工作,让这位出版工作者在出版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数十年的学术研究,已在这位学者的身上积淀成厚重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他以多学科、多角度的视角开展学术研究,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发展和学术水平提升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就是《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编审裴鸿池。作为一名编审,裴鸿池老师有较高的政策和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知识广博,对哲学社会学科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造诣颇深。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裴鸿池老师。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您好,裴老师,欢迎做客《今传媒》!我们了解到,您毕业于辽宁大学,然后留校工作,这一干就是20多年,请问您是如何坚持的?
裴鸿池:您好!很高兴能与读者进行交流。我于198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学系。1985年留校,任《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经济学栏目责任编辑、编审。从1985年至今我已从事编辑工作28年,坦率地讲,刚从事编辑工作我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编辑所从事的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编辑素养直接关系到期刊的质量。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必须具备政治理论素养、专业素养、语文素养、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正确、有效地处理大量的文稿,编发出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办出一流的刊物。而我刚从事编辑工作时上述的素养有很大的欠缺,尤其是专业素养,很多学术论文稿件并不是完全能甄别是否具备前沿性、高质量。因此,我在开始工作时大量阅读学术专著、论文,并撰写了《中日金融政策比较研究》、《国有企业改组战略研究》专著2部,“我国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及对策选择”《市场与人口分析》(国家级)、“关于辽宁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财经问题研究》(国家级)论文十余篇。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学术会议,以便了解学术前沿,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的专业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学术是在不断发展的,现在我仍然在学习,了解学术前沿,关注学术动态。从事编辑工作虽然是繁琐的、压力大且待遇较差,但编辑工作有很大的成就感,我校的一些知名学者的处女作都是经由我编辑出版发表的。每当看到我编辑的稿件发表后被重要文摘刊物转载、获奖,我会感到我的工作努力是值得的。
因工作辛勤,善于发现、总结,然后再进行实践,我连续多年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东北三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辽宁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编辑,被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录用国家首家出版科研人才。
记者:《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目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核心期刊;2012年,进入南京大学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来源期刊(2012~2013年),自成立以来也获得过诸多奖项,想必贵刊一定有自己独特的办刊理念及办刊经验,不妨和读者分享一下!
裴鸿池:《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是由辽宁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追踪社会思潮、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依托辽宁大学丰厚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源,面向国内外学术界,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的结合,并注重从多学科、跨学科的视角开展学术研究,力争准确地反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用现代办刊理念创办精品学术期刊,多年来刊物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获得多项荣誉:2009年在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收录《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为核心期刊;2012年,进入南京大学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来源期刊(2012~2013年)。每年都有十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国家级文摘刊物转摘。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多篇论文作为重要科研项目的产出成果获得国家、省政府奖。
从2012第1期开始,学报调整栏目,打破简单地按照学科专业设置栏目的限制,突出政治、经济、管理、法制、文化等社会与学界持续性关注的主题,并加大策划选题、组约稿件的力度。其中,“本刊特稿”将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发表“名家名篇”;“专题研究”专栏则邀请国内外著名、知名学者,结合理论前沿、学术热点或者社会关切,集中讨论同一话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栏目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时代主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当下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宏观问题;“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着重探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东北全面振兴与现代化”旨在研究东北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经验话题;“管理理论与创新”从大管理视角,刊载深化和创新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社会管理的新观点、新模式、新方法;“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法学、法律与法制的重要问题;“文化传承与发展”从大文化视角探讨文学、史学及其他文化传承、传播与发展、繁荣的问题;“国际经济与政治”专栏关注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暨国际关系等国际热点问题。
记者:《中日金融政策比较研究》、《国有企业改组战略研究》是您的2部专著,其中倾注了您很多的心血。请您谈谈《国有企业改组战略研究》这部专著的具体情况。
裴鸿池: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益状况明显恶化,形势严峻。国有企业效率的提高对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强调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不言而喻,但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源何在?改革的方略是否有必要作调整,这就要求经济学研究从理论上对国有企业的一系列主要问题给予一个系统的解释,以便较为科学地揭示出问题的真正根源。作为一名经济学者,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站在中国学者独特的地位上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所走过的历程、所面临的问题作出全面、系统而客观理论与经验实施的分析,为社会各界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借鉴。《国有企业改组战略研究》一书就是我在90年代末力求作出新贡献的一种新尝试。当然,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效,当年存在的问题已大部分得到改善和解决,但中国国有企业仍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我本人希望有机会再思考或撰写有关国有企业的论著。
记者:您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编辑工作经验很丰富。请您谈谈作为学术刊物编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
裴鸿池: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编辑所从事的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编辑素养直接关系到期刊的质量。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必须具备政治理论素养、专业素养、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等,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正确、有效地处理大量的文稿,编发出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专业性较强的文章,从而办出一流的刊物。
另外,学术期刊编辑应还要养成多方位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办好学术期刊,扎扎实实促进学术进步的职业使命感、事业心,以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学术期刊的品格和公信力。
其次,要养成负责任的态度。编辑可以说是读者、作者之间的桥梁,作为一名编辑一定要对作者、读者负责,对稿件负责,对期刊负责,不断强化职业化的感情。学术期刊编辑必须保持充沛的工作热情和谦逊好学的积极态度,多和学者交流沟通,尊重学术、尊重学者,提高自己的学术涵养。不能闭门造车,要常常走出去,多感知、多发现,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多积累人脉,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编织尽可能完善的工作关系网络。
第三,要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始终保持与学术研究的密切联系,充分把握学科研究进展的最新动态,保持良好的学术鉴别力、专业理解力和专业洞察力。通过参与相关的学术会议、学术活动,广泛接触本领域的学者,深入了解相关的学术成果,使期刊选题始终聚焦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同时,学术期刊编辑在编刊之余,最好能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学有专攻,就会较好地拥有对学术问题的鉴别力、洞察力与话语权。
第四,要不断提高作为期刊编辑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对学术期刊各文体要件规范、要求的把握能力,提高期刊文字编校水平,提高把握学术发展趋向、把握学术研究话题的引导权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期刊自身的策划、采编能力,还要提高对计算机、排版等方面新技术的把握、提高能力,不断完善刊物的版面设计,提高刊物自身的质量。
记者: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的第三年。请您谈一下“十二五”期间,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您认为学术刊物在文化建设方面应该有什么作为?
裴鸿池:学术期刊作为社会精神产品及理论产品发布与交流的一个平台,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学术期刊属于社会文化的高端产品。学术期刊在文化建设中负有自身的使命,它必须关注理论的创新;关注遵守学术研究的规范;关注学术研究当中理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关注学术作品中的信息含量和价值等问题。在这些方面的坚持就是学术期刊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发挥。
学术刊物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首先,高校社科学报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严格把关、严守纪律,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坚持先进文化方向,积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第三,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实行学术自由和讨论自由。要善于区分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在学术方面,要允许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争辩,相互批评;在政治上必须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学术刊物要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服务,为提出新理论,形成新学派,取得新成果营造良好的氛围。第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鼓励、引导和支持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课题的过程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记者:您担任《今传媒》杂志编委多年,您对我们刊物有什么建议或期望?
裴鸿池:自我担任《今传媒》杂志编委以来,贵刊每期我都拜读,贵刊丰富准确的资讯、典型详实的案例、专业权威的研究、前瞻性的理论探讨对我本人及我刊具有很大的借鉴。要继续做大做强学术期刊,就要实现开放办刊,打破小圈子,根据《今传媒》的特色,有的放矢地充分吸收优秀稿件,提升办刊平台,全面提高期刊质量,提升《今传媒》在传媒期刊领域的知名度。同时还要积极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应积极把期刊推向国际市场,定期将期刊寄送给国际知名的高校研究学者、研究机构以及出版机构。主动参与高校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向国外的专家学者征集特稿,向国外读者展示我国传媒学术期刊的特色,实现我国传媒期刊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学术交流。希望贵刊加大具有特色、读者反响良好、学术影响力大的栏目比重,使贵刊成为在国内外传媒领域里的权威、精品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