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应急物流的建设分析

2013-04-29 06:45刘岩汤齐
中国证券期货 2013年9期
关键词:应急物流国家安全

刘岩 汤齐

【摘要】我国的应急物流起步较晚,2003年SARS的爆发,才使得我国开始重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是很“年轻”的,尤其是经历过了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以及各地的大小矿难等灾情后,应急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呈现出来,我国的应急物流还不能够完全满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应急物流建设提出若干建议。高效的应急物流系统能够使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所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对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重大意义,具有强时效性、非预见性、需求多样性和弱经济性等特点。目前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建设存在着预见性不足、重视性不够、体系不健全的特点,健全和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系统需要在法律体系、保障平台、应急指挥机构等方面提供保障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应急物流的支撑体系、可视化系统、决策指挥系统和资源体系,而根据我国的现实,军地物流的一体化更有助于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应急物流;紧急保障;物流信息;国家安全;军地物流一体化

一、引言

随着公共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多,公众逐渐认识到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同时也对提高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成为了各个国家和社会组织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应急系统,健全高效的应急系统可以降低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应急系统是国家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物质支撑体系和非物质支撑体系构成,前者包括基础设施、资装备、信息网络、技术工具等,后者包括行政管理体制、组织形式、政策法规、信息披露规则、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心理条件、预警指标体系、综合干预机制等。应急物流是应急系统的物质支撑体系的一部分,是危机发生时对物资、人员、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对应急系统的全面建设和有效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急物流的快速运转对灾害救援、事故处理、减少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故或重大险情时,应急物流如果能够快速运转,保障有力,就能够减少损失和危害,缩小影响范围;如果应急物流保障不到位,不能快速运转,就会扩大损失,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给国家或地区带来灾难。

许多洪灾、冰冻、地震、泥石流等突发事件给我国造成了重大损失,我们在应急物资供应方面所表现出的被动,暴露了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薄弱,说明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存在着诸多不足。为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加强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

二、应急物流的概念

1.应急物流的定义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2.应急物流特点

目前我国的应急物流有自己的特点,其表现为: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军民携手合作,军队突击力强;平时预有准备、预案演练到位等。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一般认为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但与一般性物流活动相比,应急物流更凸显了如下主要特征:

1)强时效性

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应急物流,最突出特征就是物流活动的时效性,大量的应急物资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运送。由于应急物流要求的高时效性,导致一般物流运行机制难以满足应急状态下的物流需要。

2)非预见性

突发事件导致应急物流在物资的流向(供应地和需求地的空间分布)、流量(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等方面都表现出不确定性,应急物流的需求很难在事先进行准确预测,整个应急物流系统也无法预先进行计划。

3)需求多样性

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信设备到生活用品无所不包,同时,往往伴随着物流环境恶化。除了需要及时配齐所需物品,还要将物品及时送达,这对应急物流系统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4)弱经济性

一般物流系统强调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在保证一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而应急物流系统则表现出弱经济性,更注重公益性,关注的是社会效益,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物流效益的实现。

三、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应急物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底,经国资委、民政部批准,全国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的专业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并牵头制定、发布了《应急物流科研指南》。近年来,应急物流理论的研究已经步入团队协作、系统开发的良性轨道。中国物流学会在2007年首次将《中国应急物流现状研究》等5个与应急物流相关的课题纳入年度的研究规划。各级政府和各企业开始认识到应急物流的重要作用。

同时,冰冻、地震、泥石流等突发事件让我国的应急物流系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也暴露了我国在应急物流系统方面的问题。

一是预见性不足,忽视了应急物流系统所处的环境。在南方冰冻灾害中,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长期以来南方的物流设备、设施一直在高温炎热气候下工作,一旦遇到冰冻天气,则会措手不及,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重视性不够。应急物流是在最近几年才提出的新概念,这方面的著作、资料甚少。在一些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案例记载中,对于当时的应急措施和操作方法很少提及,对特殊事件应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总结,对应急物流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三是体系不健全。我国在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方面还有许多要完善的方面,包括应急法律法规体系、配送体系、组织指挥系统、预知预警系统、信息系统和人才培训系统,并且需要建立应急物流的理论体系。

另外,军地物流一体化下的应急物流保障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实现基础还十分薄弱,尚未形成有效的应急机制,必须加强和做好的工作有:建立和完善与应急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军地物流一体化下的应急物流保障工作有法可依;建立军民共用的应急物流信息资源平台、通信平台和相关数据库,提供信息支持;建立权威的物流领导机构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保证军地物流一体化下应急物流的快速运转;军地联合研制必要的应急保障装备和技术;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方案,适时组织军地联合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高物资储备效益。

四、我国应急物流建设的若干建议

1.设应急物流管理专门机构

我国应建立完备的应急体系。在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自然活动发生时,政府应该立即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灾救灾事物的统筹由应急物流管理专门机构负责。

对于各种防救灾工作,应强调事先预防和模拟演练,同时,针对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以及人口稀少的地方灾害,均有不同的预案以及救灾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设紧急仓库,这些仓库紧靠机场、海港,存储基本的救灾物资,一旦某个地方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专门机构就会从距离最近的仓库调拨救援物资送至灾区。

2.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

从法律的高度保证灾害发生后能有效地组织和利用社会资源,如紧急征用急需的民间物资,并建立起相应的补偿机制,灾难之后给予相关企业补偿,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界的积极性。在法律法规方面,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的立法,美国的灾害应急处理法规主要有《灾害救助紧急援助法》、《国家地震灾害减轻法》、《全国紧急状态法》等。

3.加强应急物流网络建设

对于救灾物流,应急物流网络专业机构可以为救灾物资的运送和供应等方面提供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帮助,并在救灾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应急物流网可以长期支持健康计划并对紧急需求做出立即反应。同时,一旦有灾难通知,应急物流网会立即启用网络通信资源,收集灾难的性质、范围等信息,并迅速组织救灾物品送往灾区。

4.配备必要的非常规应急物流装备

这里所谓非常规装备主要是指“一低一高”。“一低”主要是指技术含量不高,但在恶劣环境下可靠、有效的所谓低端物流装备,例如:几乎被淘汰的内燃机车在年初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便于徒步搬运物资的简单设备和传统的无线单边带电台都将是应对汶川这样复杂情况的必要装备。“一高”则是指技术含量高的先进物流装备及其配套设备,例如: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直升机、运输机等空中运输装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空投托盘、网袋、降落伞等投送装备。

5.加强全天候作业能力的训练

立足极端复杂、严酷的条件,组织应急物流作业训练,切实提高全天候作业能力,满足应急物流运作的各种需求。在通道能力上,要争取在短时间内让应急物资、抢险救灾人员及时准确到达受灾地区,从而提高应急物流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这次抗震救灾中,在灾害造成的山体滑坡、塌方造成公路通道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军方通过结合空运和步行这两种可以说是最高端与最原始的方式,力保应急物流的畅通。

五、应急物流系统构成

应急物流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应急物流系统环境主要指应急物流系统存在其中的政治、经济、科技及自然等对应急物流产生影响的更大系统。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需求从环境中产生,这时需要明确保障对象及其对物资保障在品种、数量、时间、空间上的要求等。

应急物流系统的支撑体系是指为了保证应急物流系统能够高效运转,完成其各项功能的整个社会的行政制度、公共政策、法律制度和技术等。

应急物流可视化系统是指应急物流管理组织综合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识别采集技术等,实时、准确获取和处理物流信息,并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它能够对资源信息、需求信息及物流保障过程信息管理监控。

应急物流决策指挥系统是按照保障对象的需求对应急物流资源进行调度,并对保障过程控制协调的决策指挥机构及辅助其决策的软硬件系统。

应急物流系统资源体系是指构成应急物流系统的物资资源、运输力量资源、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资源、道路航线等网络资源。

六、建立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应急物流系统

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军民携手合作等,是我国应急物流的特点。

应急物流的发展和军事物流息息相关,二者都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物流活动。军事物流可以为应急物流的发展提供实践模式和宝贵经验,对于加强应急条件下物流运作、物资配送、指挥协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军队作为军事物流的主体,拥有规模庞大的专业化后勤保障单位,强大的运输力量、专业化的操作人员、稳固的国家保障使其承担着为国家武装力量提供物资供应保障的重大任务,其作用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都无可取代。军事物流如果与地方物流相结合,对相对独立的军队物流系统与地方物流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与优化,以实现军地物流兼容部分高度统一、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实行军地物流一体化,必将促进应急物流的发展。

加强军地物流一体化下的应急物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具体的应急保障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地方直接应急保障,军方支援。地方直接应急保障适用于较小规模和范围的紧急情况,如局部地区的水灾、干旱、泥石流、塌方等。灾情发生时,由地方政府组成应急机构统一组织指挥救援,并向军队请求必要的援助,如维护秩序、抢救灾民、现场处理等。

二是军方直接应急保障,地方支援。这种方式多适用于平时部队训练、演习和小规模武装摩擦期间。军队在进行训练、演习前,由后勤部门向地方运输部门申请运输计划,向地方企业或公司订购后勤物资,以保障军队内部的应急需要;地方为军队提供交通便利,补充后勤物资,如粮食、油料、生活必需品等。

三是军地联合应急保障。这种应急保障模式应用范围广泛。在发生战争、大规模自然灾害、武装冲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时,军地联合应急保障是一种最佳的保障模式。在上述情况发生时,国家应当迅速启动国家应急系统,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果断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军地双方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发挥各自物流系统的优点,实现国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谢如鹤,宗岩.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J].广州大学学报,2005(11):55-58.

[2]欧忠文,李科,姜玉宏.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05(9):13-15.

[3]姜玉宏,颜华,王丰.应急物流保障与军地物流一体化研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1):88-91.

[4]徐东“破冰”应急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1).

[5]方静,陈建校.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构建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9(8):1-3.

[6]计国君.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中资源配送优化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3).

作者简介:

刘岩(1987—),女,辽宁人,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工程。

汤齐(1965—),男,天津人,博士,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应急物流国家安全
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组织”的犯罪学分析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从“Ralls案”看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问题
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与应急保障的训练
基于遗传算法的应急物资供应点定位—分配问题研究综述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
突发事件下粮食应急物流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