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央
今年暑假,学校给每位老师安排了一个学习任务-读一本有关教育的好书,写一篇读书心得。于是在假期,我再次从书柜上拿起“知心姐姐”卢勤写的,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拜读。读完之后,自己又一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作为父母,作为老师,收获确实不少!
卢勤作为《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长期以来同孩子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她有一颗挚爱孩子的心,尊重孩子,能够倾听孩子倾诉心曲,从而懂得孩子,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她在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以及大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无论对于家长或者教师都是极其有益的。书中以坚实可信的事实、翔实生动的例子阐述了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令人动容、令人鼓舞、令人振奋。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做到:
一、 爱孩子
爱孩子是人类共有的情感。但是,如果只知道爱,就如高尔基所说,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那就是人懂得教育自己的后代。而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随时随地都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很棒。人人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大人如此,何况孩子?因此,调动孩子最好 的办法是不要吝啬给予他们赞美。而且要让孩子感觉到有人在爱我。要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同时也要学会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
二、尊重孩子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和缺点多少。如果一位老师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样就错了。老师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常对孩子说:“你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希望你能继续努力“、“你有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你还可以做到更好”等等积极鼓励的话。他们就会特别兴奋,喜悦全洋溢在脸上,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好象在说我会更加努力做到最好;往往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脱口而出:“我已经讲了很多遍啦,怎么还明白呀”“ 这么简单都不会”,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写在孩子的脸上时,我们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
三﹑ 理解孩子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特也曾说过:”教育----首先是人学.”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岁月里,我尊重每一个孩子,关心爱护他们,做到一视同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主动热情地接纳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坚持循循善诱。当学生生病或遇到困难时,对他们更是多加关心和照顾。经常问长问短,用爱心、耐心和细心让孩子们在享受着童年的快乐中健康成长。
四﹑关心孩子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柯连卡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怀,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记得那是几年前,我的班上有一名学生,他不但学习不好,还经常跟同学打架,经过数次批评教育,都不见效。经过了解才得知,他的父母既没有文化,也无固定工作,而且也不关心他的学习。他整天也在这么一种没有爱的环境中艰难地生活着。我感到自己受到一种良心的谴责:自己的学生处于这样一种环境,自己却一无所知,简直太不应该了。面对他,我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我发动同学们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平日里,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接触他,帮助他,关心他。渐渐地,这位同学不再沉沦,他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态度一天比一天端正,毕业时虽然算不上成绩优秀,但也顺利升入初中。至今想起这个学生,我为自己爱他,没有放弃他而倍感欣慰与自豪。
五﹑懂得孩子
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是不同的。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人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孩子有不同的父母,不同的遗传基因,所以有不同的智商,不同的潜能,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达到同一个水准。
在书中我最受启发的是:有位父亲天天冲孩子喊:“你瞧人家考100分,你才考80分;人家当大队长,你才当小队长,人家比赛得第一名,你才得第10名,我怎么养了你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儿子生气了,也冲父亲喊:“爸,你瞧人家李叔叔当局长,你怎么才当小科长?人家张叔叔每月挣5千,你怎么才挣2千?人家隔壁王大哥有个‘大屏幕,咱家怎么才是21寸的电视?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爸爸?”爸爸一听急眼了:“小子,别跟人家比,人比人气死人!”儿子说:“那您怎么老拿我和别人比呀?”爸爸哑口无言,聪明的孩子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仔细想想,生活中不都是这样:自己过自己的日子,用不着和别人家比!人比人气死人,老百姓都懂得这点,所以才能够心平气和地享受着各自的生活。
对孩子也是同样!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不同”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不必总让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竞争,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
总之,学会欣赏孩子,学会信任孩子,不是表面相信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当我们用全面发展眼光看待孩子时,要相信他们一定会带给我们惊喜。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孩子的母亲,我的责任更重,更加需要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我非常感谢这本书,它使我眼前一亮,思维打开,也使我明白了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身成长的过程。成功的教育总是孩子与老师、家长共同成长的教育和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