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16种PVC保鲜膜15种含有禁用的塑化剂DEHA。于保鲜膜安全甚至食品安全而言,寄希望于商家企业的“道德血液”,是一种“空中楼阁”式的幻想,真正要约束好保鲜膜安全问题、保证好食品安全问题,仍需要从制度方面入手。
保鲜膜,这种生活中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因使用方便,受到消费者欢迎。然而,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日前却曝光称,国家禁用的有毒塑化剂有可能藏身保鲜膜之中,流向了百姓餐桌。专家提醒消费者,挑选保鲜膜,应尽量选择PE材质或标识“不含DEHA”的PVC食品保鲜膜;使用PVC保鲜膜,尽量避免与油脂类食品接触。
16种PVC保鲜膜15种不合格
7月2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称,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分别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购买了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品牌的PVC保鲜膜,共16个品牌,送往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令人震惊。
国家标准要求PVC保鲜膜中不得含有DEHA,但限于仪器的灵敏度,当保鲜膜中DEHA迁移量低于0.05%时就无法检出,因此0.05%被称为检出线。经过检测发现,其中有15种保鲜膜含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塑化剂DEHA。其中,最低超过检出线98倍,最高超过检出线472倍,平均超出检出线两百多倍。
据了解,早在2005年有媒体披露日韩致癌保鲜膜在我国市场销售的内幕以后,国家质检总局就专门发布公告:禁止企业用塑化剂DEHA生产食品用保鲜膜。根据公告,PVC保鲜膜在生产过程中,允许加入的塑化剂是DOA。
不过,央视曝光称4家检测出含有国家禁用塑化剂的保鲜膜生产企业所用原料确实也标称为DOA,但所谓DOA中竟然没有DOA成分,DEHA的含量却很高。据专家介绍,生产DOA的原料是正辛醇,生产DEHA的原料则是异辛醇。这两种原料价格相差巨大,每吨正辛醇的价格是12000元左右,而每吨异辛醇的价格只有8000元左右,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采用异辛醇做原料来生产。
据了解,由于种种原因,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包装材料,保鲜膜国标两次被推迟执行,至今处于无标准可依的状态,导致市场乱象重重。为此,专家曾多次呼吁不能让保鲜膜无标可依,无法可管。
沪上在售多为PE保鲜膜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北京市民毕女士发现从超市买的肉类熟食放了几天后,保鲜膜出现了一层油乎乎的东西。中国包装联合会培训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杨伟民解释道,毕女士发现的不明油脂状物质很可能就是PVC保鲜膜中所含的塑化剂。
记者走访了莘庄一大型卖场,在保鲜膜专区未发现PVC保鲜膜的身影,多数品牌使用材料标注为PE。某款30厘米×20米规格的保鲜膜,包装上写着耐热温度是110℃。
义乌一家保鲜膜生产企业王姓负责人说,保鲜膜种类很多,一般超市里卖的以PE居多,但不少熟食包装店喜欢PVC材质,因为PVC包起来亮一点,透明性更好。在价格方面,同样厚度的PE与PVC保鲜膜价格相差不大,PE甚至较PVC便宜些。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王全瑞指出,PVC(聚氯乙烯)为聚合类物质,硬度较大,要把它变得柔韧有弹性,必须加入塑化剂,“央视报道中提到的DOA与DEHA是同分异构体,DE-HA不如DOA稳定,遇到高温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时更容易释放。
问题保鲜膜含禁用塑化剂
为何总管不住
含有DEHA的保鲜膜,如同打不死的“小强”。2005年被发现了,然后被禁止了,之后此方面的新闻却从不缺失。如2011年,调查报告称内地部分PVC保鲜膜违规使用增塑剂,即DEHA;2006年,也就是质检总局禁用DEHA的第二年,记者在海口市部分商店发现,这里销售的保鲜膜含有DEHA,等等。类似新闻一搜索便跃入眼帘,这背后的标准虚设问题,的确令人深思。如果标准没有执行、违法没有处罚、监管相当滞后,那标准本身不过是没牙的老虎,吓吓人还可以,真要上了战场,便是要输得“一团糟”了,而同时输掉的还有公众的健康。
众所周知,一个标准的严格执行,离不开对标准的信仰,也离不开对执行的监管,更离不开对违规的处罚。从这个角度来说,含有DEHA的保鲜膜如同打不死的“小强”背后,是一整套底线的沦陷。如果这一切都依靠公众自己来解决,那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监管部门干什么?PVC保鲜膜“有毒”再次被曝光,是又一次对政府部门这个“守夜人”角色的一种拷问。
于保鲜膜安全甚至食品安全而言,寄希望于商家企业的“道德血液”,是一种“空中楼阁”式的幻想,真正要约束好保鲜膜安全问题、保证好食品安全问题,仍需要从制度方面入手。一方面,既有的标准不能形同虚设,而应严格执行,同时配套的监管机制与问责机制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标准本身也要随时“更新”、“扩容”,并明确安全才是食品最大的国标这一底线,才能不至于让企业、商家们钻了政策的空子。也唯有如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才不至于裸奔。
最好使用PE保鲜膜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保鲜膜以乙烯母料的不同可分为:聚乙烯(简称PE)、聚氯乙烯(PVC)和聚二氯乙烯(PVDC)三大类。其中对人体相对安全的是PE和PVDC两种材质,可用于水果、蔬菜、肉食、油炸食品等的包装。而PVC保鲜膜被国家列为限制类别,且规定“不能直接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
“DEHA会影响我们的荷尔蒙,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表示,一些雌性激素分泌会因此增加,雄性激素分泌则会减少,也就是常说的女性性早熟、男性不育症,特别对婴幼儿的生殖器发育有很大影响。
由于生产工艺需要,PVC保鲜膜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塑化剂。董金狮表示,允许添加的塑化剂一般在常温环境下相对稳定,但禁用的DEHA可在常温下从保鲜膜中释放并渗入到食物中,尤其是在包装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时更易释放,加热时情况尤甚。
专家提醒消费者,最好选购使用PE保鲜膜。如果使用PVC保鲜膜,则最好不要直接用于包装肉食、熟食以及含油脂的食品,也不宜直接用微波炉加热。
小贴士
四招识别保鲜膜
外包装:有QS标志、编号和生产厂家详细信息,标注PE或聚乙烯的保鲜膜可以放心使用;而PVC或没有写材质的尽量不要选。
透明度:PE材质为白色,透明度差;而整卷颜色泛黄色的多为PVC材质,且透明度好。
手揉搓:PE保鲜膜一般黏性不强,用手揉后容易搓开;而PVC保鲜膜则黏性较好,用手揉搓不易展开。
点火烧:PE保鲜膜用火点燃后,火焰呈黄色,迅速燃烧,不易熄灭,有滴油现象无刺鼻味道;而PVC保鲜膜燃烧很快,离开火源也不会熄灭,且冒黑烟,气味异常刺鼻,火熄灭后有黑色杂质。(综合自《南方日报》《法制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