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摘要】本文从货币的本质特点出发,分析了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特点,对比了三者的不同,说明金本位及其变种(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存在的结构性缺陷是造成金本位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内部均衡;外部均衡;汇率
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以后,特别是最近两年持续发酵的的欧债危机和今年成为热门话题的安倍经济学,让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欧元、日元等汇率剧烈波动,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和经济形势随之大起大落。为了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之锚,很多人将目光瞄准了价格不断上涨的黄金,预测甚至呼吁重新实行金本位。自从2001年美联储降低联邦利率,黄金价格就不断攀升。10余年来从最低200多美元/盎司上涨至接近1900美元。就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国际金价继4月暴跌后再次大幅下跌,从前期1800美元跌至1300美元左右。那么,以黄金为锚的金本位制会卷土重来吗?
众所周知,经济学中能作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即价值的尺度,流通的手段,价值的储藏和和支付的手段。从现实生活来看,黄金的成色鉴定、交易、保管很不方便,因此作为支付和流通手段的便利性远远不如纸币和电子货币。另外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物质产品和服务种类的极大丰富,与黄金等额的货币,如果投资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其它投资领域,除了股票、债券和物业价格的上涨外,也会有房租、分红等利息性收入。相比之下黄金没有利息,投资者只能期待价格的上升才能获利。同时保管也要额外支付不菲的费用。现代货币体系采用的是信用货币,黄金不再是本位货币,仅仅是一般的贵金属,因此也基本丧失了价值尺度的意义。相对而言黄金只有价值储藏的特点被较好的保留了下来。这也是民间谚语“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的由来。
因此考察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否有效与合理,应该综合考察这三方面的执行效果。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下文将对这三种体系进行分析,看看金本位制是否能卷土重来。
一、金本位制
黄金本位,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进出口。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制度采用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即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以及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决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遵从美国经济学家休谟提出的自动调节机制即“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不需要政府进行任何干预即可实现,具有自发性(依靠自动调节机制),对称性(对国际收支盈余国与赤字国同时发挥作用)和稳定性(汇率仅在黄金输送点之间变动)的特点。因此为了保证经济体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现,金本位制必须遵从以下原则,即各国货币发行当局在发行货币时必须拥有相应的黄金储备,而且该货币与黄金是无条件可兑换的。
由此可见,国际金本位制实现内、外部均衡,是需要一系列条件的。第一,要求黄金的产量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加,才能避免通缩。第二,自由交易原则。第三,外部均衡可以以内部均衡被忽视为代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条件都不再具备。首先,从金本位制盛行的19世纪末,到现在21世纪初,100多年来全球经济的规模虽经多次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仍不断增长,总量增长了数十倍。而世界黄金总量稳定在16万吨左右,年均产量在一千吨上下。因此若国际货币体系继续采用金本位制,在经济实际产出大量增加而货币增速远远落后的情况下必将造成全球范围的通货紧缩,严重影响经济的增长和正常秩序。其次,金本位制所要求的自由交易原则与政府干预原则相冲突。第三,随着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内部均衡逐渐取代外部均衡,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目标。客观条件的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金本位制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金本位制就已经出现了崩溃的迹象。一方面世界黄金产量无法跟上世界经济总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黄金的的分布也是极不平衡的。据统计,1913年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俄国5个国家的黄金储备即达到了当时世界黄金存量的2/3,导致其它国家的金本位制难以维系,金本位制的崩溃成为必然。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被称为以固定汇率制度为基本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其本质仍然是变相的金本位制。这因为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锚的国际货币体系,但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固定兑换35美元),其它国家货币的汇率再与美元挂钩,因此实质上就是全球所有国家的货币通过美元这个媒介与黄金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称为美元本位制,但美元通过与黄金挂钩,而不是独立承担本位货币的职责。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由于自由市场经济时代的弊病暴露的越来越充分,和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趋于成熟,经济体的内部均衡开始成为政府关注的主要目标。与金本位制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内外部均衡的实现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由于“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不复存在,因此需要依靠政策调节。另一方面在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实现上存在不对称性,即特里芬难题。美国耶鲁大学教师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首先提出,美国的外部均衡目标是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兑换性,由于黄金数量的有限性,导致美国控制美元向其它国家的流出。而其它国家的外部均衡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黄金等价物—美元,因此会想方设法的囤积美元。这对矛盾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而愈发尖锐,世界经济的增长需要更多的美元,而在美元对黄金固定兑换比率和无条件可兑换性基础上的美元流出造成日益引起其它国家的怀疑,进而造成对美元信心的大幅下滑,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越战天文数字般美元赤字的压力下崩溃。特里芬难题早已从理论上预测了以黄金为本位的国家货币体系的崩溃,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人们汲取失败的教训,于1976年建立了牙买家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牙买加体系的最大特点是第一将黄金非货币化,不仅废除了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而且还取消了会员国之间及会员国和IMF之间必须用黄金结算债权债务的义务,这就是从根本上废除了金本位制。第二是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同时并未禁止固定汇率制,成员国可以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但要受IMF监督,防止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货币贬值政策。第三实现了储备多元化,美元虽然仍居主导地位,但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快速发展的联邦德国和日本的货币,西德马克和日元也开始成为被世界广泛接受的储备货币(随着欧盟的建立,诞生了欧元这一唯一可能抗衡美元的货币)。美元垄断全球外汇市场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发展,最终形成了目前以美元为主,欧元和日元三种基本外汇储备货币并存的格局。需要指出的是,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各有其优缺点。浮动汇率制为该国国内经济政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独立性,而固定汇率制虽然减少了本国企业和居民的汇率风险,但由于受到蒙代尔-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约束,即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和完全的金融一体化三个政策目标,同一时间只能实现其中任意两个,而不能三个都实现,因此采用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制定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上金本位制及其变种虽然都曾经出现过,但最终却因为其本身具有的不可避免的结构性缺陷最终走向崩溃。归根结底,金本位制实现经济的内外部均衡需要较为苛刻的前提条件,而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早已超越了金本位制的时代,需要更灵活、更多样、更强健的国际货币体系以满足其持续增长和不断发展的要求。因此金本位制不可能,也无法再次卷土重来。未来即使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出现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注定只能是一个过渡阶段,最终仍会走向以信用货币为核心的,经过优化与改进的现代国际货币体系。只有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监管和国际协调,才能从机制上预防世界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