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钻石

2013-04-29 00:44若安
今日文摘 2013年9期
关键词:王冠女王珍珠

若安

“拥有它就能成为世界之主,但他也会遭遇世间所有不幸。只有神或女人佩戴,方可得以幸免。”

千百年来,这句咒语,与世界上最为耀眼夺目的柯伊诺尔钻石如影随形。然而,无论历史上有多少谋杀与厄运接踵而至,无论它的原产地印度国民如何呼吁,近日访问印度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再次斩钉截铁地表示:“不,我们绝不归还。”

如影随形的诅咒

关于柯伊诺尔的出现众说纷纭。

多数人认为,它是14至17世纪在印度安得拉邦地区的科勒尔矿山开采所得。然而,传说早在上古时代印度教的经典《吠陀》中,便有这样的描述:“拥有它就会拥有整个世界,拥有它就得承受随它而来的灾难。唯有神或一位女人拥有,才不会遭受惩罚。”

在此后的千百年里,神秘的诅咒反复“应验”,使得这枚钻石成了财富和噩梦的代名词。

16世纪,在印度莫卧儿王朝创建者巴布尔的回忆录《巴布尔纳玛》中,第一次出现了有关这颗钻石的文字记载,但当时它还没有得到“柯伊诺尔”这个名字。1526年,在帕尼巴特战役中,巴布尔以一当十击毙了德里苏丹的易卜拉欣·洛迪,获取了这枚巨大的宝石。巴布尔把它藏在象征权力的孔雀御座里,在他看来,柯伊诺尔的价值堪比半个世界一天的产量。

民间流传,巴布尔曾派儿子胡马雍寻找科伊诺尔,在王宫的藏宝库中没有找到。当胡马雍下令不许士兵凌辱宫中嫔妃时,洛迪的母亲为表示感谢,向胡马雍献上了镇国之宝。胡马雍如此评价:“这样的宝石不能用钱买,只能用利剑夺取,应该作为神赋君权的标志。”

巴布尔还来不及好好欣赏这颗稀世的宝石,便生病死了。而胡马雍因为阿富汗人造反,两度流亡。他的离世也颇为离奇:1556年1月的一天,突然从藏书楼的楼梯上摔下,重伤致死。

历经8个朝代,传国之宝到了修建泰姬陵的沙·贾汗手中。在沙·贾汗严酷高压的统治下,莫卧儿王朝走向了30年的全盛时期。晚年的沙·贾汗却被急于篡位的儿子奥朗则布囚禁在“红堡”中,至死没能重见天日。传说奥朗则布将宝石放在窗旁,因此沙·贾汗只能透过钻石的倒影看到他至爱的泰姬陵。

而围绕柯伊诺尔的血雨腥风似乎才刚刚开始。为了争夺王位和这颗价值连城的钻石,一代枭雄的十几个儿子自相残杀,王朝日渐衰败。

维多利亚女王的遗嘱

柯伊诺尔在印度的最后一任持有者,是与维多利亚女王私交甚笃的旁遮普邦末代统治者杜利普·辛格。他原本流亡在外,英国入侵旁遮普之后,他成为英国在这个邦的第一个殖民者。

1850年,为纪念东印度公司创建250周年,也是履行双边签订的《拉合尔条约》,杜利普·辛格自愿把钻石拱手献给维多利亚女王。这也总算遵从了印度教经典里的教导,让一位女人拥有了柯伊诺尔。献宝之举,使他获得了英国方面的至尊待遇。多年后,杜利普表示,他并不后悔放弃柯伊诺尔这一无价之宝。

或许,这其实是躲开几世纪以来连环厄运的聪明之举?

不过,钻石在运往英国的途中也是厄运连连。轮船刚刚启航,就暴发霍乱,多人丢了性命。之后还遭遇了海啸,好几个星期后,钻石才交到了女王手中。

1851年,万众瞩目的柯伊诺尔在英国水晶宫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展出。神秘的传说、抵达的难度加上现场的警力,吊足了公众的胃口。然而,“粗糙”的加工技术和不理想的灯光,加上钻石的“不宜移动性”,却让展出效果大打折扣。有评论指出,“也许,国家本就该慎重考虑,该不该山水迢迢将它运到这里。”

事实上,当初在切割时,印度的钻石工匠们的重点集中在对原有重量的保持,而不是着力突出其璀璨程度。

1852年,女王决定对钻石进行再加工。热衷珠宝的阿尔伯特亲王领命后,花费800英镑从荷兰雇佣工艺师Cantor,用38天时间将其重新切割成椭圆形并精细打磨,柯伊诺尔的重量锐减为108.93克拉。王室认为,损失的40%大小和最终获得的“惊艳”效果相比,绝对值得。

得偿所愿的维多利亚女王终于成了第一个在世时将柯伊诺尔佩戴在身上的君主。钻石首先被镶在她的胸花上,接着被嵌在英国王冠的马耳他十字形装饰带的正中央,成为2800颗钻石中主要的一颗,也成为了大英帝国权力的象征。

在遗嘱中她明确表示,柯伊诺尔只能给王室的女性成员佩戴,包括继承王位的女王和国王的妻子。后人们谨遵她的遗愿,不敢造次。即使如此,她们佩戴这颗钻石的机会,也是屈指可数。

诅咒停止了吗?

1937年,在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上,王后伊丽莎白(后来的伊丽莎白王太后)的后冠上清楚可见这枚宝中之宝,这也是她唯一一次佩戴这块钻石。

柯伊诺尔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02年4月伊丽莎白王太后的葬礼上。镶有这块钻石的王冠被置放在棺材之上,供世人瞻仰。今天,柯伊诺尔和王太后的王冠被陈列在伦敦塔中,向世界各地的游客昭示殖民时代的辉煌。

诅咒停止了吗?

NO,好事者依然会根据钻石的故事来解析英国王室糟糕的命运。

“这颗钻石让女人变得更有占有欲,自私或者更寻找自我。她们可能家庭破裂,英名不保……就算女王自己似乎逃过了诅咒,她的男性继承者,要么受尽世界大战的折磨,要么逊位,要么虚弱无能。”这种论调把英国和阿根廷旷日持久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争端、“损失”香港的下场、陷入伊拉克战争的泥沼,乃至英国未来君王人选的悬而未决,统统算到了这颗钻石的头上。

另一厢,柯伊诺尔的祖国还在为争取它的回归而努力。

圣雄甘地的后人图沙尔·甘地表示,归还它将是英国对其殖民印度历史的赎罪。他还激动地反问:“如果温莎公爵的钻石被阿拉伯的酋长拿走了,英国人会高兴吗?”旨在提升印度品牌的民间组织Made in India最近向卡梅隆写信请愿,提出了英国将柯伊诺尔回租印度25年的提议:“相信这会是一个载入史册、促进两国关系的深刻举动。”

不过,不列颠的统治者看来并不买账。

“如果你答应归还这颗钻石,大英博物馆有一天就会空了。”两年以前,卡梅伦就曾对印度电视记者说。

这一次,他口气依旧强硬:“我不相信归还主义,这并不合理。应该效法大英博物馆和其他文化机构的作法,确保这颗钻石受到妥善照顾,并且展示在全球人民面前就可以了。”

知识链接:那些被诅咒的钻石

希望钻石

1642年由法国珠宝商塔维密尔在印度西南部发掘。他本人80岁曝尸荒野。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仅戴了一次,就患天花死去。路易十五终生不曾佩戴它,其情妇在大革命中被砍头。路易十六夫妻双双上了断头台。王后的女友兰伯娜公主没多久也被斩杀。

一百多年后,《华盛顿邮报》的继承者艾弗琳?麦克林买下了这颗钻石,她的儿子随即在车祸中丧生,丈夫精神崩溃,死于精神病院,女儿也服安眠药身亡。

摄政王钻石

这颗钻石是在1701年,由克里斯蒂纳河畔帕特尔钻石矿的印度奴隶发现的,原重410克拉。

法国国王路易斯十四死后,他5岁的曾孙子登上了法国王位,而由奥尔良公爵伊沙克?阿本戴纳担当摄政王。阿本戴纳花费了13.5万英镑买下了这颗钻石,并取名为“摄政王”钻石。

拿破仑把这颗钻石镶嵌在宝剑的护手上。后来,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被击败了。

珍珠泪

1913年,英国玛丽王后命著名的王室珠宝商加拉兹按她祖母剑桥公爵夫人的王冠制造的这顶“珍珠泪”,也充满了傳奇色彩。冠身全部用白银打造而成,原先顶部装饰有珍珠,自由拆卸的款式设计使拥有者可以根据爱好随意更换宝石的种类。因为王冠上镶嵌的珍珠造型很像泪滴,也被称为“珍珠泪”。剑桥公爵夫人终身不被王室认可,到死才被追封为剑桥公爵夫人。

她与王室抗争的经历与后来戴上第二顶“珍珠泪”王冠的戴妃竟如出一撤!

1981年7月29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将“珍珠泪”王冠赐予了威尔士王妃戴安娜。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痛苦和泪水,那些王冠上的珍珠目睹了这朵美丽的英伦玫瑰在王冠下盛开、枯萎、凋谢。

猜你喜欢
王冠女王珍珠
“小珍珠”
“女王”
为了喝到珍珠
“种”珍珠真神奇
绿珍珠城(上)
一“点”之差
女王之忠犬
女王之忠犬
编外“鱼”赴
轻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