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陈文福
祁连山脉绵延起伏,河流纵横交汇,特殊的地质地貌蕴藏了丰富的玉石资源。远古形成的火山岩、蛇绿岩和浊积岩等,经过上亿年的风雨砺蚀,雪水冲击,沐浴日月之精华,汇聚天地之灵气,造就了声名远扬的中国五大玉种之一——祁连玉。祁连玉色彩典雅、造型独特、质地细腻、意境无穷,是玉中佳品,深受玉石爱好者的青睐,被称为中国五大玉种之一,自古就有“祁连美玉甲天下”之称。祁连玉因盛产于祁连山中而得名。是对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加里东期基性、超基性岩形成的多种玉石的总称。祁连玉属蛇纹石族玉石,种类繁多,以蛇纹石为主的称蛇纹玉,多呈暗绿、墨绿、黄绿色等;以闪透石、淡斜绿泥石为主的称软玉;以钙铝榴石、透辉石、斜长石等为主的有密玉、翠玉、白玉等。主要分布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老君庙、玉石沟及羊毛沟一带的河道与山野。
祁连玉的开发利用有着其亘古永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新石器时代,武威娘娘台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的精美玉璧,即以祁连玉制成。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山海经》《尚书·禹贡》等古籍,将祁连彩玉、墨玉的人文背景、开发历史载入史册。据《十洲记》记载,周穆王时,夜光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这就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酒泉就出产夜光杯,而且是稀世之宝。据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国王姬满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盛会,席间,西王母馈赠姬满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日“夜光常满杯”。姬满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夜光杯名扬千古。夜光杯造型别致,风格独特,质地光洁,一触欲滴,色泽斑斓,宛如翡翠,倒入美酒,酒色晶莹澄碧。尤其皓月映射,清澈的玉液透过薄如蛋壳的杯壁熠熠发光。到了唐代,夜光杯更是闻名遐迩,唐人王翰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诗以杯名世,杯因诗增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过初步勘察,仅在东起黑河、西至洪水坝河,东西近300公里的地域内,就有多处储量丰富的祁连彩玉、墨玉矿化体,又在境内黑河、隆畅河、西大河、洪水河等流域发现分布数量相当丰富的祁连彩玉、墨玉籽料。同时在白泉、大岔、羊毛沟、红石嘴、玉石梁一带已发现储量较为丰富的白玉、墨玉、黄玉、红玉和储量较大的蛇纹岩等玉石矿化带。经初步勘察,以地表石、山采石两大类估算,储量在数亿吨以上,且仍有可能发现新的石种,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1祁连玉的分类
按产地讲,祁连玉可分为中坝玉(乐都)、丹麻玉(湟中)、柴达木玉(海西)等。按矿物成份、颜色变化祁连玉可分为,以蛇纹石为主的称蛇纹玉,多呈暗绿、墨绿色,质地细腻,硬度较小;以闪透石、淡斜绿泥石为主组成的为软玉;以钙铝榴石、透辉石、斜长石等为主组成的有密玉、翠玉、白玉等。祁连玉石,主要产于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野牛沟一带的河道和山野,以及甘肃省肃南县境内。祁连翠玉,产于祁连玉石沟一带,玉质白中带绿,质地晶莹,颇似翡翠而得名;绿玉,产于祁连玉石沟,乐都中坝等地;美酒玉,产于都兰县地区,有醇化酒类的作用。
2祁连玉的美学内涵
祁连玉古色古香,璞玉浑金,美不胜收,是玉中佳品,深受赏石爱好者的青睐,自古就有“祁连美玉甲天下”之称。祁连美玉之美主要表现在:
一是“色美”。祁连玉色彩主要以绿为主,有浅绿、翠绿、墨绿,白色为过渡色,另有少量黄色、红色玉石,半透明,带有均匀的黑色斑点;古朴典雅、层次分明、自然和谐,不事雕琢,美轮美奂、多姿多彩。
二是“质美”。祁连玉硬度一般为4~7度,结构致密、质地细腻,有较高的工艺欣赏和经济价值。其雕制品细腻、滋润,光泽度好,遇水则神韵更佳,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神往称道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夜光杯就是祁连玉石所制。
三是“形美”。祁连玉造型独特,形态万千,体量从几十克到几吨者均有,大者可达几十吨、数百吨,更多为子玉和山水料,有的小巧玲珑,晶莹剔透;有的浑厚大气,敦实稳重。碧玉、墨玉质地致密柔和、色彩斑斓,可以加工雕刻成工艺品、高级装饰材料,大多数原石不经加工,只要稍稍打磨就可以用于美化城市、点缀园林和庭院,是品位极高的观赏石和园林石。
四是“纹美”。祁连玉纹理变幻无穷,再现世间万物之神奇,纷呈大千世界之灵韵,色彩相互交融,构成精美绝伦的图案意境,或酷似人物肖像,或构建自然风光,或再现山水花鸟,或表现生灵百态,意境万千,栩栩如生,其纹理耐人回味,天然而成,是不可多得的天地之造化、自然之神奇,令人叹为观止艺术美感。
3祁连玉的艺术设计构思
3.1從装饰功能上构思
祁连玉可将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秉承并发展了我国传统的优良的玉配饰文化,进一步提高祁连玉首饰在中国珠宝市场上的地位,扩大市场,迎合人们日益成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市场,因此我们可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一些具有装饰功能的配饰玉产品。如手镯、项链、佛吊坠、耳环、戒指、玉牌等,对这类产品的设计构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1)根据祁连玉纹饰和造型将其分门别类的设计成各种款式;(2)或根据祁连玉的色彩分类,借鉴色彩学原理,在祁连玉配饰的设计中加入一些鲜活的设计元素,合理搭配宝玉石的色彩,使首饰不仅散发出迷人的诱惑力,更能体现首饰美学的重要价值。如将祁连玉与黄金、铂金等贵金属搭配,或将祁连玉与钻石以及红、蓝宝石、祖母绿、尖晶石等其他有色宝石搭配,合理地利用其色彩差异,营造出多姿多彩的时尚气息,达到最佳的审美效果,从而增强了祁连玉首饰美的视觉冲击力,使世界上更多的人认识祁连玉的魅力和珍贵。(3)从其制作工艺上做文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首饰行业的工艺技术也迅猛的发展,发生了日新月异地变化,尤其是其镶嵌手法和制作技艺。如微镶技术,主要用于镶嵌钻石或各种切工好的宝石,整个操作在显微镜下完成,钉的较细,边缘抛铲得直且光滑,几乎看不到镶嵌的金属,整体视觉效果特别好,其工艺制作比常规钉镶制作的要精细完美得多,可以从细节中突显出祁连玉的高贵。
3.2从保健功能上构思
我国玉石保健养生由来已久,保健养生也成为玉石除了美观、收藏之外另一个为人看重的功能。至今我们在许多古籍上还能找到对于玉石保健作用的描述。如《本草纲目》中就如此记载玉石能“除中热,解烦懑,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玉石保健郑重,除了佩戴、盘玩、按摩之外,也可能磨研成粉服食。现代科学进一步证明玉石之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铬、铜、钴、锰等等,并具有低温的物理特性,会产生静电磁场,疏通经络,对神经穴位具有刺激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从药物学角度讲,长期佩戴或盘玩之中,因为与人体接触而浸入人体,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吸收或排泄过剩的元素和微量元素从而使人体内元素平衡,最终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保持一个特有的正间值,达到保健养生的功效,能使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所以人们常说“人养玉玉养人”,所谓“玉为枕而脑聪”,古代皇帝就喜欢用玉做枕头,据说中国古代长寿的皇帝都久用玉枕。祖国古籍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各流派的气功大师一致认为,人身有“精、气、神”三宝,“气”的使用尤为突出,而玉石是蓄“气”最充沛的物质。当然,也有不少女子认为,玉石对于美容养颜有特别的作用,因此而常常研磨成粉,掺入粉黛之中用以驻颜。当然祁连玉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祁连玉石的这种特性将其开发设计成:座垫、靠垫、床垫、玉枕、脚底按摩垫、经络保健带、玉石按摩拖鞋、玉石刮痧板、玉石按摩器、美容器、手杖、玉梳、电脑鼠标垫等等。
祁连玉石另一保健作用则是心理方面,祁连玉色泽沉稳、外表温润、美观大方,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而且可以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玉本就是石头中的君子,亦具有美德和特殊的功效,对于人生有庇护作用,可镇宅挡煞,避邪,也可带来平安如意,其独特的磁场能使传递正能量,促进健康活力人生。
3.3从欣赏功能上构思
祁连玉石质地细腻,多为子玉和山水料,石中间有多种颜色,色彩斑斓,纹理变幻无穷,意境万千,体量从几十公斤到几吨者均有,大者可达数百来吨。有的小巧玲珑,晶莹剔透;有的浑厚大气,敦实稳重。其中除少量的碧玉、墨玉质地致密柔和可以加工雕刻成工艺品、高级装饰材料外,大多数原石还可用于美化城市、点缀园林和庭院,是品位极高的观赏石和园林石。如此可以将祁连玉产品分为以收藏为目的的高端玉雕艺术品和面对大众消费群体的玉器工艺品。高端玉雕艺术品在风格上可包含传统风格、融合当代设计意识的新传统风格和现代风格。在设计上,包括整体造型、结构、题材内容、图案布局、表现手法、雕刻工艺等,都要严格把关,力求涌现出一批设计新颖、创意巧妙、工艺精湛且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祁连玉精品。而玉器工艺品的设计与品位则应更大众化,在同样注重设计意识的前提下,可以突出表现人们喜闻乐见的通俗性题材,多融入地方旅游特色和民族文化,以满足人们旅游购买和馈赠亲友的愿望。
古人以美玉比喻美德,以上善若水为得政的最高境界,美玉是物质,更是文化,其价值蕴于其中的文化内涵,历久弥新,引人注目,它启示我们当赋予物质一定的文化属性时,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属性将可以改变,石头可以变为美玉,沼泽可以变为湿地,沙丘可以变为荒漠景观,彩色丘陵可以变为丹霞美景。我们一定用好“中国观赏石之乡”这张名片,科学有序开发祁连玉石资源,培育完善祁连玉石市场,实现祁连玉石产业可持续发展。把祁连玉石文化旅游博览会打造成赏石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益,提高祁连玉石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宾客来张掖观光旅游、投资发展。同时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对宝石技术涉及的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应用现代高等教育的形式,融会贯通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識,从传统技能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角度,对宝石及宝石技术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类、整理、综合,并将这种综合后的系统知识,将祁连玉的文化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孙文盛.中国珠宝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EB/OL].www.jewellery.org.cn,20080602.
[3] 孙浔.从批判技术到转化技术论芬伯格对马尔库塞技术哲学的发展[J].理论界,2008(6):108109.
[4] 李宏伟.现代技术形成、发展的哲学思想基础[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2):6265.
[5] 王涛.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哲学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4):6569.
[6] 万长松.对科学技术化与技术产业化的哲学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289293.
[7] 王德胜.科技哲学范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