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计: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新思路

2013-04-29 09:32董玉妹巩淼森
艺术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服务设计利益相关者

董玉妹 巩淼森

摘要:非物质文化是以口头讲述和亲身行为等动态方式表现和传承的文化。但目前文化保护过程中国显露出参与积极性不高、保护机制不可持续等问题服务设计着眼于宏观的系统,关注参与者的利益分配和实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流程设计,使得系统中的各方参与积极性提高,为非物质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Global Service Jam(简称GLS)工作坊项目为例,在项目的分析和推进过程中,引用服务设计的方法,试图解决附着在“老故事”上的传统生活记忆的传承和保护问题,并对服务设计在非物质文化传承问题上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服务设计;非物质文化;利益相关者

1非物质文化及其保护

非物质文化是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非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以口头讲述和亲身行为等动态方式表现和传承的,具有民族民间传统的各种文化形态或形式。《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具体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非物质文化,是相对物质文化而言的,作为一种文化类型,非物质文化以一种非物态的形式存在,它大大地补充了文化的多样性需求,同时它自身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传承意义。首先它承载了不同地域和时代的生活方式,非物质文化的挖掘是對史料的补充。因此非物质文化具有巨大的社会学研究价值,另一方面凝聚在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中的是那个时代独特的价值观,对于当代人的价值取向有纯化作用,因而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存在以下问题:(1)在目前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中,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拥有者不是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受益者,因此,他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护的积极性不高。(2)大多停留在非物质文化的载体物的保护上。(3)各方利益分配不均,难以形成有效机制。(4)非物质文化的发现和挖掘有难度,很多隐匿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无人问津。非物质文化保护现状岌岌可危,一方面是由于以上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却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以人作载体。而这些人正在慢慢消失。

2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最早出现于Gill and Bill Hollins的设计管理著作《Total Design》一书中。服务是形成一个过程并对最终用户具有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而服务设计就是对这一系列活动的设计。从设计的目的来看,服务设计可以分为商业服务设计和公共服务设计。公共服务设计面向广义的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认识系统和策略系统。旨在为社会转型和公共服务提供设计策略,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统筹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在文中主要探讨公共服务设计。服务设计关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分配和满足,它可以理解为在新形势下的一种社会创新设计策略转变的结果,产品服务体系的目标就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以及现存的问题,提出整合了产品和服务系统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以保证系统链条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3案例分析

(1)课题背景和问题提出。该课题源于一个Global Service Jam的全球性工作坊项目。Global Service Jam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国际志愿者社区,主要关注日益增长的服务设计需求。2012年,Global Service Jam的设计主题为HIDDEN TREASURE(隐藏的财富)。笔者和其他组员着力于“老故事”的价值挖掘和保护传承。“老故事”强调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背后的时代背景、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我们身边也许有一些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不同历史年代的沧桑。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建设者,是历史变革的见证者。他们像一本本历史或社会学教科书,记录着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打上特定历史阶段烙印的情感、经历或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一种广义非物质文化资源。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以人作载体。而这些年迈的老人的却在慢慢离我们远去。项目组基于与上述问题,试图通过服务设计的方法建立一个挖掘、保护、传承“老故事”背后的非物质文化的服务体系,使得这些古老的文化能够通过记录老人讲述的故事方式得以保存和传播。项目组试图建立一个长效的服务机制,使服务参与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使得他们乐于想其他各方提供服务。

(2)Yesterday once more——一个基于文化传承的概念设计方案。Yesterday once more服务系统一个基于“老故事”背后的文化传承的概念设计方案。该系统构建了一个服务网络平台。有意愿和大家分享自己故事的老人或者其家人注册成为会员并向平台提供相关的信息。网络平台的组织者也将通过实地考察和桌面调研的方式发觉特定历史背景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的相关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平台组织者与当地文化部门或居委会联系获得支持,之后面向学生、社会学研究者等招募夏令营志愿者,夏令营活动内容为某一特定地区的老故事挖掘。活动中,志愿者到敬老院或老人家中探望老人,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并通过某种方式记录下来并上传到网络平台。有上传记录的会员可以免费获取平台上的资源。其他用户则需要支付平台一定的费用在能够得到平台的资料,这些费用可用于平台的正常运转和活动开销。媒体也能够参与进来,拟开设“平民传”节目,邀请有代表性的老人到节目现场和观众一起分享老故事,传播过去一代人的记忆、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

在这个系统中,活动的参与者都在系统中得到了需求的满足。“老故事”的提供者老人实现了自己的倾吐欲望;活动的参与者青年学生在与老人的交流中获得了生活体验;社会学研究者通过田间调研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媒体也通过对外播出的节目获得了收益;平台的组织者也通过资料的下载获得了经济来源。这是这个服务体系稳定运转的基础。

4结论

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及其复杂,首先,非物质文化是一种相对隐形的财富,不易被挖掘;其次,非物质文化本身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和变化,个体有放弃和发展的主动权利,这就造成非物质文化资源容易消失;再次,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和意愿保护者很难成为文化资源开发的直接受益者或长期受益者,使其积极性不高或者保护活动难以有效运转。服务设计为新的社会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建立一个满足各方利益的服务体系,刺激利益多方积极参与,在经济利益得到实现的同时,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一个共赢的局面。通过这种设计方法,是非物质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正如清华大学刘新所说,设计者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新的作用:即由“形式的供应商”转化为各方利益的“协调人”。

参考文献:

[1] 胡敏中.论非物质文化[J].河北学刊,2005(3).

[2] 胡敏中.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J].新视野,2008(1).

[3] 刘新,刘吉昆.机会与挑战——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概念与实践[J].创意与设计,2011(5).

[4] 许平.公共服务设计机制的审视与探讨——以内地三城市“设计为人民服务”活动为例[J].装饰,2010(6).

[5] 巩淼森.为中国社会创新而设计——可持续生活方式与产品服务体系设计初探[J].创意与设计,2011(5).

作者简介:董玉妹(1988—),女,湖南长沙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设计和设计研究方法。

巩淼森(1978—),男,浙江武义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服务设计,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服务设计利益相关者
基于老龄人群需求的区域性公共自助医疗一体机研究分析
基于汽车用户行为研究的矫正司机开车姿势穿戴设备设计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以影像为载体的河南非遗文化传播探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服务设计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