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伶俐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使用学案,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然而,如果使用不当,学案导学便会失去积极意义而单纯地成为课前预习提纲。就学案导学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简要论述,以抛砖引玉,使初中生物教学在与学案导学的结合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学案导学;基本认识;优点;问题;正确使用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半年的教研和实践,我对学案导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有了粗浅的认识,现在就我对学案导学的基本认识、优点、存在的问题、如何合理使用等方面浅析自己的看法。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认识
1.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偏重于怎么教;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偏重于怎么学。教案与学案:一个着眼于教,一个着眼于学;一个侧重于“学会”,一个侧重于“会学”。两者虽联系紧密,但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2.学案与教材和练习的关系
学案设计的重点是学生活动,依托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导航,学案不是教材的简单浓缩,而是既要立足教材,又要升华教材;学案不是简单地把课本上的知识改编为填空题和问答题让学生机械地填写,而是通过精心编排,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串联、拓展。
3.学案的编写环节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
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教学目标:
①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②掌握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③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培养探究意识。
分析:上述学习目标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但“了解、掌握、理解”这些词很难明确表达具体的行为和目标达成的程度,导致学生不知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可以这样修改:
①能记住细菌的主要特征;
②能说出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③通过学习,知道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分析:学习目标中不应该出现“了解、掌握、理解”等模糊的文字语言,而应该用“能说出、能记住、会运用某个知识解决某个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自学导引
引导学生自学从而梳理知识框架的若干问题。问题的编写,必须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二、学案导学的优点
1.教师方面
对教师而言,在课前设计学案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梳理教学思路、预设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课堂上就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2.学生方面
对学生来说,学案系统、全面地展示知识点,对本节课要达成的目标要求明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合理安排思考时间。
3.师生互动方面
学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夯实,可操作性增强。
三、学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案的使用方式呆板化
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按照学案逐一讲解,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2.学案的使用表面化
如果教师对学生引导不到位,会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预习的部分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
四、如何正确使用学案导学
1.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预留创造性学习的空间
学案减少了教师的“教”,增加了学生的“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案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能力“生成”,这就需要在编写学案时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留下适当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否则,“学案”就会变成“教案”,“自主探究”就会变成“机械验证”。
2.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教师还应适当扩展知识,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都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和努力,学案导学也不例外。我的一些意见还很不成熟,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究,摸索出成熟的学案导学模式,总结出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石世刚.“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反思[J]. 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5).
[2]刘靖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8).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