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古学家的游寿先生

2013-04-29 02:56陆玉珠
艺术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考古学考古

陆玉珠

游寿先生,字介眉、戒微,福建省霞浦县人。1906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之第,1920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1934年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生班,师从胡小石先生。毕业之后曾在四川女子师范大学、中央大学、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中央图书馆金石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先后在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学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任教,是我国著名的女书法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游寿先生还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她倾其一生为中国文物考古工作尤其是黑龙江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

1闽东才女初长成

1906年,游寿先生出生于福建霞浦一书香世家,高祖游光绎在清嘉庆时曾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因弹劾权贵,罢官归乡,从此倾其心力从事教育,一代名臣林则徐便是他的得意门生。游寿先生的父亲游学诚,为晚清举人,知识渊博,先后任教于多所学校,后来创办了女子高等小学并任校长的职务,游寿先生便自小随着父亲在这所小学读书。在游寿先生的成长过程中,高祖和父亲对其产生的影响极深。父亲游学诚不仅博学多识,而且还很开明,游寿先生因而自小便与一般的女孩不同,活泼开朗,聪颖可爱,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习文,同时也有幸避免了缠足、扎耳等当时诸多对女孩的束缚。可以说,时代环境的大变化和父亲的开明为游寿先生只身外出求学以至后来取得卓然的学术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20年,15岁的游寿先生独自一人来到福州女子师范学校求学。可能是因为自小受家学的浸淫,游寿先生写得一手好文章,其诗词才华深得老师的赞赏。与此同时,她将时间和精力都付诸于读书练字,并且在五年的学校生活中,她一直坚持如此,可见游寿先生对于学习的特殊毅力。毕业之后的游寿先生,一边教书,一边还和谢冰莹、方玮德等几位充满朝气的文学青年一起创办了文学刊物《灯塔》,年轻的游寿先生不仅怀揣诗人的梦想,而且“心里充满了苦痛”,可能是急切地想改变现实所致,但这些都不妨碍她因才学与美丽而获封“闽东四才女”的名号。

2与南京大学的不解之缘

1928年,游寿先生辞去了教书的工作,也暂时告别了诗人的梦想,只身一人来到南京,并考入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之一),再一次踏上了漫长的求学之路。在这次的求学过程中,她遇到了日后的恩师——胡小石,不仅使她真正迈进了正统书法练习的门槛,而且促使她对古碑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接触到了中国传统考古学(即金石学)的初步知识。1936年,游寿先生从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的另一前身)国学研究班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其毕业论文是《殷周二代的神道观念》,走的是文史兼治的道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才刚刚开始,有志于考古研究的人,都是到国外如英美等国接受现代考古学训练之后,才回到国内进行考古工作和研究的,而此时的游寿先生在国内显然是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现代考古学训练(尤其是田野考古),但是她在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接受了系统的历史学、金石学训练,文献考证功夫扎实,这也是她后来从事的考古学术研究工作与其他考古学家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3初入考古学门槛

1942年,游寿先生先后被邀进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参加“善斋”青铜器的整理工作和进入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才算是真正踏入了考古的学术门槛。受同学曾昭燏的邀请,游寿先生参加了“善斋”青铜器的整理工作,这使得她本已点燃的金石研究之星火迅速得以绽放,游寿先生后来回忆说,这段时光是很美好的,与大学要好的同学共事,同时又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這样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因资金紧张等原因,游寿先生又进入到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在这两个单位,游寿先生得以与梁思永、曾昭燏、夏鼐、凌纯声、吴定良、向达、李方仲、董作宾等一批早期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或人类学家共事,对她以后从事考古研究和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在史语所的时候,游寿先生又认识了李济、夏鼐、向达、董作宾等一批专门从事考古的著名学者,这些学者平时各自从事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但是会定期地开个报告会,并交流意见,游寿先生经常去参加,并从这些专业的考古研究人员身上学习了很多关于现代考古学的知识和技能,这可能是她后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展考古教学工作的重要知识来源。在努力学习之余,游寿先生还在金石研究方面有了第一批成果,完成了《金石文献纂论》、《金文与诗书论证》、《梁天监五年造像跋尾》等文。

4学术上的“霜叶晚来红”

1959年,游寿先生转入哈尔滨师范学院历史系,从此她便一心投入到黑龙江考古事业当中。当时的哈尔滨师范学院并没有考古学这一学科,也没有考古专业的教师队伍,游寿先生依然敢于尝试,不仅在历史系开设考古学的教课,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考古探查,而且还主持筹建了历史系文物室。在带领学生在野外探查时,发现了黑龙江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骨制工具,从而证明了黑龙江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活动。

不过,游寿先生最关心的则是她研究已久的鲜卑魏文化的起源问题。通过长期地梳理历代文献典籍,加之长期的书法研究,尤其是根据《魏书·乌洛侯传》的一段记载,游寿先生提出鲜卑族发源地即史书中记载的“石室”应在大兴安岭的嫩江流域。1980年,当地的青年考古学者米文平等正是在她这一论断的指导下,四探大兴安岭“嘎仙洞”,终于找到了石刻的“祝文”,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准确。游寿先生还陆续发表了《寿县蔡器铭文与蔡楚吴史事》、《黑龙江和内蒙呼盟的旧石器晚期骨制工具》、《从考古文物中看度量与工具》等颇有见地的考古文章。至此,游寿先生多年的考古学术积累与沉淀开始结出丰硕的成果,并且这一过程是这样的平静却又令人振奋。

5小结

纵览游寿先生的一生,她在书法、考古、历史、古文字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学术成就,但是考古对于她,始终是绕不去的一个重要领域,晚年的她甚至说:“许多老友以贱书有金石气,那只不过是受了我专业影响”,我想,这个专业应该指的就是她的考古学术研究。游寿先生在考古方面的治学方法和思想不同于其他曾到国外接受现代考古学训练的学者,从某种角度来说,她是坚守了中国古代传统的考古学即金石学的治学之路,在重视文献资料的同时又能注重糅合实物资料,对中国传统的金石学进行了很好地发展。正是在这种坚守与发展中,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因而应该在中国考古学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之位。

参考文献:

[1] 王立民.游寿先生的书法艺术[J].文艺评论,2000(4).

[2] 李瑞清、胡小石、游寿其人其艺:金石书派百年传承[J].收藏家,2004(8).

[3] 邢燕铭.红烛燃尽 芬芳依然——游寿先生简记[J].教书育人,2002(4).

[4] 栾继生.经史内蕴外乃滋——记著名学者、书法家游寿先生[J].黑龙江史志,2004(2).

[5] 大兴安岭嘎仙洞北魏石室祝文琐谈[J].黑龙江史志,2004(4).

[6] 游寿先生传[J].书法赏评,2007(2).

[7] 游寿的学术研究和书法艺术[J].中国书画,2009(3).

[8] 郑实.雄浑遒劲 奇崛天真——记著名书法家游寿先生[J].青少年书法,2005(23).

[9] 贺云翱.一代风华 两位女杰——女考古学家曾昭燏和游寿先生礼赞[M].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考古学考古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是否意味着对Fairies所示的神仙不应小觑?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走,考古去!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夏鼐与埃及考古学
“比较方法”在考古学中的运用——考古学者的“利器”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