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说“不”!最难的成长之痛

2013-04-29 00:44:03孟迁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3年9期
关键词:营员宁宁威信

孟迁

曾经参加过一个航海成长营,第一天晚上,睡前,我从房间里出来,看到宁宁妈正要转身进屋,她看到我说:我不能过去,过去就坏了。我顺势看去,发现工作人员正在天台的拐角处和宁宁说着什么。

于是我走过去。很快了解了原委:六岁的宁宁在家里要么是和妈妈睡,要么是和阿姨睡,从来没有一个人和陌生人睡过。而成长营的要求是,大营员(父母们)和小营员要分开睡。显然这是一个很直接的冲突。

在我来之前,已经先后有两名工作人员做过宁宁的“思想工作”,未果。我觉得,首先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感受是必要的,于是,我先是过去抱了孩子一会儿,然后蹲下来为孩子擦泪。

情感“铺垫”得差不多了,我开始了这样的沟通:

宁宁,是不是特别想和妈妈一起睡?

是!

是不是很不愿意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睡在一起?

是!(边哭边说,但能看到她有一种被理解的释然。)

可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用过家家的方式来满足孩子?但感觉这种方式现在似乎并不适合。

事实上,当时我又尝试了其它的方法试图说服宁宁进房间,比如谁谁都能睡,我相信宁宁肯定也能睡;我相信宁宁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能够克服困难等等。

但结果是,孩子只重复说一句话:我就要和妈妈一起睡。而且也不再让我抱。老实说,这让我也有点失落,大人和孩子一样需要被接纳,一样喜欢愉快,厌恶冲突。

这个时候,我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选择离开静思一会儿。我点燃一支烟,开始思考面前的两难:

是坚持原则硬要宁宁和其他小营员一起睡,还是先妥协一下,以后再说?

我必须细细地想一下两种选择各自的理由:

和小营员一起睡:

理由1 和父母分开睡,适应环境的要求,这是宁宁必经的成长。

理由2 有比宁宁年龄更小的营员能做到,有身体不适的小营员能做到,宁宁没有实质的原因被特殊对待。

和妈妈一起睡:

理由1 孩子的个性很强,说服她或许很难。

理由2 宁宁属于先天性过敏体质,现在每天还在服中药,特别怕感冒,不适合在室外逗留太久。

两种处理方式一时难分利弊,我来回的犹豫:虽然分开睡是宁宁必然实现的成长,但并非就一定在今天,缓冲一下以后再说,会不会更好些?

在我离开期间,又有其他的工作人员和大营员不断和宁宁谈,依然未果。可是这无形中增加了我坚持要求宁宁和小营员一起睡的理由,即:威信成本。如果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么多人都努力地尝试引导她,但最后却还是向她妥协,这意味着什么?

1.从结果论断,大人们的主张是不合理的。

2.这个“胜利”对宁宁来讲太大了,极可能增加她在与大人发生不同意见时,不管大人怎么说一味坚持自己的倾向。

3.大人的威信大大降低,说话变得没什么分量。

简而言之,这个威信成本太高了,简直是付不起。更本质的是,我们的要求是合理的呀,所谓“没分开睡过”“不喜欢”“不习惯”是应该被克服的困难才对!再有,孩子体质不好,固然应该多加照顾,可是这个照顾不是没有界限的,超出了这个界限就变成了迁就和纵容。孩子的执拗除了天生个性较强之外,与家人照顾的界限不清是否也有关系呢?

最后我决定不妥协,不退缩,迎难而上。但在和宁宁表态之前,有两件事要做,其一,倘若孩子不能和妈妈一起睡也不愿回小营员的房间睡,宁愿在天台站一宿,会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其二,自己的决定事关安全,应该征得家长的同意。

经过和当地组织人员沟通,得知晚上不会有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只是天气可能变凉,以及蚊子比较凶。宁宁妈妈平时对我就很信任,尽管我猜她心里肯定也在打鼓,但她还是没有犹豫地赞同并支持我的做法。

接下来就简单了。我从容地走到宁宁面前,没有任何亲密的动作,只是平静而坚定地说:宁宁,今天和妈妈一起睡肯定是不可能了,要么和小营员一起睡,要么就在外面待着。然后,对旁边的工作人员说:好了,我们让宁宁自己静一静吧。然后,我就离开去和宁宁妈以及其他大营员朋友吃夜宵了。

餐桌上,当我把刚才的情况告知宁宁妈妈后,很明显看出她很揪心,我们一直在讨论如果孩子宁愿在外面站一宿怎么办。过了一会儿,宁宁妈妈有点坐不住,于是我们大家也就都回来了。

可是回来之后,发现宁宁不见了!这一下让我也紧张起来。好在很快当地的组织人员走过来说,刚才一名成长工作人员和宁宁一起回小营员的房间了。

结果呢,孩子回房间后很快就睡着了,估计是想通了,也真累了。此后,接下来的几天也一直和小营员们一起睡,虽然对妈妈在白天依然很依恋,但是再也没有拒绝过回小营员房间睡。

这件事给我很多的感触:

1.底线和态度越清楚,事情就越容易解决。大人如果没有想清楚,和孩子沟通就会犹豫,很难有好的效果。

2.孩子真正在外面露站一宿的可能几乎是没有的,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在确认不可能和妈妈一起睡的前提下,回小营员房间躺在暖暖的床上睡,比站在外面,腰酸腿疼,蚊叮虫咬,被凉风吹,要好上太多了。如果没有激起极大的逆反情绪,孩子没有这样做的理由。

3.成长不是温习,不是驾轻就熟,是跨越、突破,如同动物的蜕皮。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挣扎、失败、疼痛和冒险,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拒绝成长,一辈子也没长大。如果我们不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拒绝成长,那么我们也就必须愿意饱尝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煎熬,愿意承担各种必要的风险!

如上所述,很多人因为不愿意或者不能忍受成长蜕变过程中的煎熬与挣扎,而拒绝成长。这个时候外在的压力就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个压力,人在某一方面的成长就会后延,甚至关闭。一些成年人依然出现很幼稚、很狭隘、很脆弱、很固执甚至很不懂事的表现,就是他们拒绝成长的结果。

所以,有时候我们给孩子压力也是很必要的,前提是我们能够确认自己的选择是合理的。

猜你喜欢
营员宁宁威信
关于“人的威信”
书法家 韩宁宁
威信要靠腰杆硬,而不是“腰包鼓”——葛村与他们的的主心骨
当代陕西(2020年16期)2020-09-11 06:21:12
五行真经
五行真经(17)
梦想再出发
梦想再出发
娃娃有话说
航模科技圆梦之旅
儿童大世界(2015年5期)2015-06-16 11:51:12
乔的威信
兴趣英语(2013年4期)2013-07-02 0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