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折腾了不少多屏显示系统,从NVIDIA四路SLI组建六屏,到英特尔核心外接三屏,期间最大的烦恼就是接线太麻烦了。一个六屏系统就意味着至少要为显示器连接12个线缆,而且在配置的时候还要注意用DP、HDMI、DVI等不同的数据线组合,那时我最幻想拥有的就是无线显示技术。
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也接触到不少无线显示技术,WIDI、WHDI、WIHD,这些技术规范虽然都是诸多业界巨头联盟推出,但是这几年可根本看不到有什么实际产品推出。对于用户,如果我们能够很轻松的将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其间不用那么繁琐的操作,相信没有人还愿意去折腾那堆线缆。但事实是,如果用一根根本不会插错的线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去进行安装软件、设置连接等一系列被称之为易用的操作呢?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就开始介绍3C融合。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ics),通过某种协议使得3C实现数据连通,从而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信息关联来方便自己的生活。在Wi-Fi和3G的帮助下,我们现在可以说实现了很多3C的融合。计算设备也在逐步的融合到家电中,智能电视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现在有多少人对这些代表着融合的产品感兴趣呢?
我周围的朋友的确有不少购买了智能电视的,一些是的确对这些产品感兴趣,而且对在线播放乐在其中,另外一些则是因为买电视时候看上的没有不“智能”的,即便买了智能电视也不会用到那些智能功能。在测试WIDI产品的时,我们总是说它有着良好的易用性,但是这个标准是对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人而言。用户对产品、技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对易用性的要求。如果一种互联技术只限定于厂商自己的硬件平台而没有广泛的兼容性,那么它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增值服务而已,只有全面、广泛而且易用的连通,对于用户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