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洋动物的脑

2013-04-29 00:44:03清欢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孔雀鱼海鞘章鱼

清欢

脑是由神经元所组成的神经系统控制中心,是感情、思考、生命得以维持的中枢。人脑酷似核桃,表面充满了沟沟壑壑,那么海洋动物的脑又是怎样的呢?

原始脑,也可以很聪明

从扁形动物开始,生物出现了中胚层,这使得器官分化成为可能,并促使脑的出现也成为可能。扁形动物的运动能力较其前辈腔肠动物更强,由于经常被外界环境刺激,它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得到进一步进化:神经细胞逐渐向头部集中,形成“脑”,“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这就形成了大名鼎鼎的梯式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梯式神经系统”虽然比前辈腔肠动物的网状神经系统更高级,但神经细胞并不完全集中于“脑”,还分散在神经索中,因此只能被称为“原始脑”。别看不起原始脑,章鱼会告诉你:原始脑也可以很聪明。章鱼具有相当复杂的神经系统,但位于脑部的神经只是一部分,其中2/3分布在腕足上。因此章鱼腕足的许多复杂动作,都是不经大脑思考的自主行为。章鱼不仅拥有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能力,还有学习和模仿能力。通过训练,它不仅能迅速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还能进行开罐、玩积木等较复杂的动作。自然界中的章鱼还很“贼”,喜欢趁人类不注意时溜上渔船,窃取渔民的劳动果实。狡猾的拟态章鱼还会有意模仿其他海洋动物的移动方式,从而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对了,要是看见章鱼随身携带椰子壳可别大惊小怪。它是唯一能够使用工具的海洋动物,而椰子壳就是它的栖身之所。

海洋无脊椎动物虽然没有真正的脑,但是他们的神经系统运作与脊椎动物基本相同,同时结构简单、易于分离。因此,不管海兔、龙虾还是乌贼,都是科学家的最爱,是实验室的常客。

以章鱼和乌贼为代表的头足纲动物,其神经系统是所有无脊椎动物中最复杂的。它们庞大的神经纤维是神经生理学常用的实验材料。1963年的诺贝尔生理奖和医学奖中,就有乌贼的贡献。

大脑无用,吃掉省事

海洋动物的神经系统越复杂,对环境的感知与应变能力就越强。可海洋动物中就有这么一朵奇葩,不仅不珍惜自己的脑,还把它给吃掉了。

作为从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过渡的物种,海鞘是尾索动物的代表。它的外形很奇特,有的外形像朵花,有的像茶壶,乍一看像植物。要是你胆敢触碰它,它会从体内射出一股强劲水流,以回应你的挑衅。不过海鞘也就这么一招了,一板斧过后就没后招了,只能原地倒伏乖乖认输。

刚出生的海鞘可不这么没用,它的外形像小蝌蚪,因此被称为“蝌蚪体”。这些“小蝌蚪”的尾部很发达,能自由游动,四处去探索海洋的秘密。它的尾部中央是一条脊索,有直达身体前端的神经管,有着堪称复杂的神经系统。一旦“小蝌蚪”长大,就固定在海床上不再挪窝,尾巴也就成了累赘。成年后的海鞘,不仅灵活的尾巴消失了,复杂的神经系统也不见了,仅剩下一个神经节。这便是海鞘会“吃掉”脑的真相。

大脑是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想通过增加脑容量变得更聪明,不是不可能,而是要付出代价。奥地利生物学家研究发现,脑容量大的雌性孔雀鱼比脑容量小的更聪明,而雄性孔雀鱼则没有差异。与此相应,“大头”的肠道相对较小,繁殖能力也相对较弱,产生后代的数量比正常的孔雀鱼少差不多1/5。这就是变聪明所需付出的代价。

想更聪明,大脑“褶”起来

以海鞘为代表的脊索动物,虽然有了管状神经系统,但因为中枢神经与神经索完全分离,并不算拥有真正的脑。只有海洋脊椎动物才拥有真正的脑——由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神经节进化而来。

在海洋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变化最大的是大脑半球。大脑皮层是大脑用来处理社交、抽象思维、解决问题和处理高级信息的,要变得更聪明就必须拥有更多的大脑皮质。随着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大脑皮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只是脑袋里的空间终究有限,没法无限增长,于是大脑表面便出现了褶皱:凸起的被称为“脑回”,凹下的被称为“脑沟”。褶皱能使大脑拥有更大的表面积,从而产生较高的智能。换言之,要想更聪明就得拥有更多褶皱。当然褶皱不是随便谁就能有的,而是有准入门槛的,必须海豚和鲸等大型哺乳动物才行。

海豚的脑与人类的极其相似,大脑半球上的脑沟纵横交错,形成复杂的褶皱。体重为250千克的宽吻海豚,脑部重量约为1.5千克,大脑皮层和额叶比人类大脑还大40%。虽然宽,吻海豚的脑重和体重的比值约为0.006,低于人类的0.0193,却远远高于其他灵长类动物,难怪宽吻海豚会比其他灵长类动物聪明了。

海豚不仅能靠回声定位法捕食,还能用“语言”相互交流。海豚的“语言”是一些特殊的鸣叫,每一只海豚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它们用这种特殊的鸣叫来呼唤彼此,从不出错。海豚还喜欢照镜子,能辨认出镜子里的自己,这意味着它们拥有自我识别能力。自我识别是拥有智商的显著特征,那么拥有智商的海豚究竟有多聪明呢?

海豚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猴子需要经过几百次训练才能学会的,海豚或许只需二十几次就学会了。美国军方看中了海豚的聪颖,征召它们入伍,组成大名鼎鼎的海豚特种部队。这些经过特殊训练后的海豚大兵利用天然声呐系统,能检测到周围112米范围内最小约7厘米的金属物体,是名副其实的“扫雷高手”。

美国军方宣称海豚的抗爆能力比人类强5~6倍,其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更让人类望尘莫及,借此表明海豚大兵比人类更适合从事水下扫雷工作。不过动物保护组织以及全球动物爱好者对此并不认可,并一直为此奔走呼吁。

目前有消息称,从2017年起美国海军将启用无人潜艇来接替海豚部队的扫雷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就在军中服役的海豚家族,或许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从扫雷这一高危工种中解脱出来。

猜你喜欢
孔雀鱼海鞘章鱼
它吃掉自己的“脑子”
改进樽海鞘群优化K-means算法的图像分割
包装工程(2022年9期)2022-05-14 01:16:22
我想养孔雀鱼
孔雀鱼
章鱼的烦恼
我家的孔雀鱼
污损性海鞘的生态特点研究展望
生态学报(2017年20期)2017-11-22 04:31:23
无敌章鱼刷
会“逃跑”的章鱼
神秘胶球席卷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