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福、惜福,才有福

2013-04-29 00:44段扫平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惜福知足者思量

段扫平

中国人最喜欢“福”这个字。每逢新春佳节,办年货、买年纸,在年纸中大红“福”字是必不可少的。贴春联时,人们把“福”字贴在墙上,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福满人间,天天幸福。还有人喜欢把“福”字勒石刻木注入永久的建筑中,以求福荫万代,连绵不绝。逢年人们相见,拱手相互祝福。福代表了华夏子孙向往自由、安宁、和平、和谐的最本真的祈愿。看来“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确是经典之言。

福是比较抽象的,是一个模糊的动态概念,亦无定义。由于历史时代、环境不同,人们各自的处境和心态各不相同,福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一万个人眼里就有一万个关于福的标准和尺度,答案也是多种多样,无法科学表述。鞋匠说能有个棚子,就很幸福,可以避风雨冬天不会冷;工人说晚上回家有热菜饭,孩子道声“爸爸辛苦了”就很幸福;打工者说能赚到钱,一家团聚就很幸福;老人说有退休养老金拿,有老伴儿陪,相互包容,相互攙扶,就很幸福。所以,不管受到哪种惠顾,都会心存幸福和温暖。这种内心的一种满足感,就是幸福。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感知福,发现福,只有知福才是有福,也只有知福才懂福,只有懂福、惜福才能享用福。

事实上,人是很容易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但总感到幸福指数不高,有着各种抱怨之声、牢骚之言。其实,在我们这片国土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的进步,现代不少人享受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大大的福了。坐在屋里可以看天下,把小小手机一举便与世界沟通,住自建别墅者有之,有车族就更是庞大。享受锦衣玉食的人处处皆有。老子说过:“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尤其是我们老年人,知福先知足。福是生命的一种感觉,人生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心态,知足者常乐,知足者幸福。福当然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追求而得到的,却也是“比”出来的。但会比的人才会幸福,不会比的就会比出烦恼,甚至痛苦。怎样比出幸福感就怎么比。与下岗工人比,有家就是福;与遭遇灾祸的人比,平安就是福;与饥寒者比,温饱就是福;与罹患疾病者比,健康就是福……所谓求福,其实就是一个“比”字,人生历程做了应该做的,做了能够做的足矣。只要在心中把这个“比”字摆正了,福也就来了。

懂福了,知福了,还得珍惜。就单说老人吧,有的历经几十年艰苦,新旧社会的对比中,现在真是幸福无比,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事,在福真正到来之后,却不会惜福甚至糟蹋福。有人“败”在麻战下,有人“溺”在玩海里,有人“泡”在酒坛中。一位邻居的老人,有天,麻战累累不顺,急躁难耐,后摸起一张红四万和了清一色,暴喜,还没笑完突然倒地就再也没起来,离开了他亲爱的家人,离开了他眷恋的人间。我们要经常想想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不是我们拥有太少,而是追求的太多。奉劝世人,知福得福更要惜福才是。

清代养生学家、福文化大师石成金,曾写过一首叫“知福歌”的小诗,朴实无华,哲理盎然,流传甚广,唱出了知福真谛,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人生尽是福,何苦不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饿苦,饱暖就是福。思量负累苦,逍遥就是福。思量离别苦,团圆就是福。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思量疾病苦,健康就是福。苦境一思量,就有许多福。可惜世人间,几个会享福。有福要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福!”如此一思量,大概人们都会有一种幸福,一种温暖在身边。尤其是老年人常诵“知福歌”就会少一分抱怨,多一分满足,少一分遗憾,多一分美好,多一分幸福。懂得福、渴望福、感知福、珍惜福、获得福,这才有利于养生,有利于养老,使我们福在黄昏、乐在黄昏、笑在黄昏,感受到更多的幸福,让福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

猜你喜欢
惜福知足者思量
知福与知祸
知足者的歌
知足者的歌
“足”与“乐”间没有等号
难得惜福
豪放之后益思量——论苏轼离别词对悲感的超越
秋夜小酌
懂得惜福 才会幸福
知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