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蓉 罗继全
【摘 要】本文针对父亲在家庭教育重要性,提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能缺席的观点,并试图对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的角色——主角、导演、顾问、配角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孩子;主角;导演;顾问;配角
美國著名教育家乔治·赫伯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不能缺席,他犹如一本书,孩子翻看着,慢慢地被他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延续一生。
父亲的真正价值是在不断变换角色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不论是“主角”还是 “配角”,无论是“导演”还是“顾问”,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铺路石。
一、父亲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角”
“子不教,父之过”,是《三字经》里的一句话,它强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担负起重要责任。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虽不尽然,但作为一家之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影响确实非同一般。
通常情况下,孩子会把父亲视为模仿的“偶像”,父亲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
1913年,法国的查尔斯·理歇特成功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细究他的成功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尤其是父亲扮演的“主角”对他的影响甚大。他的父亲是巴黎一名外科医生,他从小就被要求到父亲的诊所当学徒,接受父亲的言传身教,积累了丰富的助理经验。后来,他到大学深造,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既然父亲在家庭教育这个“大舞台”上成了响当当的“主角”,那么就要时时处处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善良友好的处世心态为孩子做表率。
汤姆逊(美国)的父亲经营着一家书店,且父亲酷爱看书。在父亲的影响下,他3岁时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时间的阅读,让他轻而易举地鹤立鸡群。27岁时,他就成了博士生导师,在教育战线上,他培养出了2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他本人也于190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由此可见,身为“主角”的父亲,不仅是孩子经济的支柱,更是孩子人格魅力的榜样。父亲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取向。
二、父亲是家庭教育中的“导演”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有较强目的性。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才能,父亲一定要胸有成竹。所以,父亲还得扮演“导演”这个角色。
导演,即“指导”和“演示”的组合。父亲要指导孩子在成长路上的前进方向,指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指导孩子确定奋斗的目标;父亲要给孩子演示豁达的胸襟,给孩子演示积极的进取,给孩子演示乐观的心态。
发现氩气的英国科学家瑞利出生在英国一个教育非常落后的地方。他和别的孩子一样贪玩,10岁那年他曾两次逃学。为改善他的学习环境,父亲决定迁居伦敦。由于不适应新环境,父亲为他请来了家庭教师,他的成绩迅速赶了上来。后来,他于190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导演的父亲就是要把握好孩子成长的方向舵,孩子出现问题,作为父亲要能够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能给孩子立下规矩,要让孩子明确人生的行为准则,告诉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三、父亲是家庭教育中的“顾问”
理解源于沟通。孩子和父亲之间需要沟通,需要交流。要做好一个优秀的顾问就必须自觉地做到三个“用心”。
1.用心倾听
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显然,倾听就是要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2.用心理解
父亲需要放弃“高高在上”的家长架子,若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实,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就会收到意外的结果。
3.用心建议
即使孩子所言有道理,但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这时的父亲要像一个专职顾问一样,给予孩子正确的建议。
这三个用心,缺一不可,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要尽力理解孩子的情绪,要静下心来帮助找到解决的办法。
四、父亲是家庭教育中的“配角”
父亲在家庭教育要学会审时度势,要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要学会“让位”——由“主角”到“配角”,不可一意孤行。
李嘉诚先生曾说过:“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凭实力去独闯天下”。换言之,孩子的人生之路只能孩子自己去走,父亲不能将孩子的主角取而代之,父亲只能是关注主角成长的一个忠实观众。
如果孩子这棵“树苗”已经枝繁叶茂,作为“大树”的父亲便不能引导孩子“畏风怕雨”,要让孩子去土地吸取营养,否则参天大树只是孩子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梦。
如果孩子这只小鸟已经羽翼丰满,作为“大鸟”的父亲便不能灌输“高处不胜寒”的思想,要让孩子去蓝空自由飞翔,否则孩子的人生永远都没有高度。
只有当孩子当上了人生的“主角”,才能泰然面对风霜的打击,才能坦然面对雨雪的突袭,才能笑脸相迎绚丽的彩虹。
新时期,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转换也需要培训。既然没有天生的成功家庭教育,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亲,只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得失,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做一个魅力四射的“主角”,一个聪明睿智的“导演”,一个足智多谋的“顾问”,一个非同凡响的“配角”。
参考文献:
[1]吴惠强.《引导的智慧》.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
[2]林格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3][韩]李贞淑著.崔庆哲,刘日波译.《父母和孩子必须掌握的沟通方法》.黑龙江: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4]王金战.《好孩子是怎样培养的》.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