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远
开山大师遇李鬼
文彭(1498-1573),号三桥,江苏苏州人。曾任两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他是明代书画大师文征明的长子,诗书印均能传其家学。他曾首先发现和使用灯光冻石刻印,影响极大。周亮工《印人传》赞曰:“印之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
早年文彭即对六书深有研究,他也像前人那样设计印稿,然后请刻牙印名手李文甫代刻。抗战时出土的“七十二峰深处”象牙印,印侧刻行草款“文彭”二字,印文典丽,印边剥蚀无存,更为印章增添几分仙山云绕的优雅意境。印底用刀铲平,可能即是李文甫代刻的文彭早年作品。从印风上看,早年文彭已将秦小篆和元代圆朱文风格完美地揉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清丽隽永的印风。
文彭对秦汉印的平正茂朴心摹手追,这在他的白文印中表现尤为明显,而他的朱文印较多受到元朱文圆转清丽的霖惠。周应愿《印说》中称赞他“白(文)登秦汉,朱(文)压宋元”,确识者之论。此评价在文彭为自己刻的两方石质名章“文彭之印”中得到很好的诠释。为了追求印章的苍茫古趣,传说他还常将刚刻毕的印章让童子放在盒中“尽日摇之”,传世文彭印章多四角与边俱残,也许有当年他做印的因素。
由于文彭的巨大影响,从其学印者颇众,著名的如李流芳、归昌世、陈居一、顾苓等,形成了篆刻史上第一个流派——三桥派。因此派以苏州为中心,又称“吴门派”。“由兹名流竞起,各植藩围,玄黄交战,而雌黄甲乙,未可遽为定论”(朱简《印经》)。可以说吴门派的形成,是百花齐放的明清流派篆刻艺术的第一枝报春之花。
因为文彭开启了明清流派印的先河,其印作从来都是收藏家和篆刻家锁定的首要收藏目标。当然作伪者对此亦极其了解,总是急我们之所急,早就为我们挖好了一个又一个陷阱。如“正人先正己”120字印即为一例。此印乃上海某人收藏,刊于一个著名收藏类杂志的封面上。此印尚有清浙派大师丁敬、蒋仁、黄易以及“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的刻款,你说多吓人。实际上这是并不高明的伪印。明代文彭首开流派篆刻之风,但当时尚不见将十几个字刻于一印者,更不论120个字了。此印故意弄得脏乎乎的,似乎“饱经风霜”。实际上明清大家的印作当时即身价很高,每治一印,人以为宝,摩挲把玩,反而不脏。
何震与何震假印
文彭之后首推何震。
何震(1530-1604),字主臣,号雪渔,徽州(今江西婺源,明属南京徽州府)人。他久居南京,文彭长他30多岁,但两人过从甚密,亦师亦友。
何震早期篆刻受到文彭的影响。1572年,即文彭去世前一年,顾从德集秦汉古印1700余方钤成《集古印谱》,这是几千年来印坛空前之举,何震悉心学习,“神而化之”,吸取汉铸印、凿印、玉印的不同形式与表现手法,并以职业印人对印石特性的透彻了解,参以凶狠的冲刀之法,终于达到了“各体无所不备,而各有所本,复能标韵于刀笔之外”的佳境。“笑谭(谈)间气吐霓虹”为何震晚年(1604年)所刻之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用刀的猛利、肯定和痛快。
何震生前除常蒙教于文彭,也得到文彭的挚友汪道昆的提携。当年文彭率先发现灯光冻石,汪道昆即喜而索之百余,一半请文彭治印,一半请何震操刀。何震的印极得汪道昆赏识。为了表示感谢,他邀何震去北方边塞游览,由于汪氏的广为延誉,当时大将军以下皆以得何震一印为荣。
何震的印作大别于他的师友文彭,猛利的风格感染着整个印坛,名震东南,被推为徽派(或称新安派)的开山大师。身后声名更高,只字片石价与金同,致赝品泛滥。在他去世20多年后,心仪其艺的程原、程朴父子集何印5000多,选摹1500方刻成《忍草堂印选》,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但应该指出,当年程原、程朴父子所集何印5000多方中极有可能有赝品混入,而可以肯定地说,当年程原、程朴父子选摹的1500方何印如能传于今世者,我们是很难将其甄别的。不过我们并不是对存世何震款印章都束手无策。如贵州黄先生曾来信说他有一方署款何震的印,印石“经当地文物部门鉴定为田黄”。从照片上看,此石是否田黄很难确定,但印非出于何震之手是可以肯定的。此印印文圆柔,绝无何震猛利生辣的影子,署款“何震”也是用的双刀,而不是单刀。但其印材、雕工、篆刻都还不错,是一方老印。江西景德镇陈先生也曾请我鉴定一方何震印章,是他三四年前花300元买的,印文是“说亲戚之情话”,顶款刻“雍正辛亥仲春刻何雪渔”。经研究我们取得了共识,这是一方清人仿自临摹乃至伪托何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