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富
摘 要: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摸清我国土地家底的重要手段。为切实、充分地提高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已有有关土地利用的可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土地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遥感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和受限制条件少的诸多显著优点。该文首先阐述了土地调查的目的,接着分析了遥感技术的特点,然后对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遥感技术作为一项核心技术和主要调查手段在土地调查中的重要作用是无容置疑的。相比较传统的落后技术,它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周期短等优势,为今后实时地变更土地调查数据和更新调查资料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土地调查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遥感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新兴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使得人类能够从太空对地球进行观测,从而更加科学地获取地表空间信息。使人类能够更加宏观、准确、综合地对我们地球家园进行动态观测与监测。航空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及调查中的应用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了,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部分省市区就已经采用1∶3,000比例尺的航测图进行过土地调查和监测。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决定了遥感技术将来在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调查中的巨大的应用
前景。
我国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充分运用了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全球定位(GPS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技术)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相比较以往的技术手段,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重复探测、动态、成像周期短等优点,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地面信息的变化情况,能够大范围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获取全面的、更新的土地数据。
1 土地调查的目的
土地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的自然属性、被利用方式及衍生于土地的产权关系等,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准确的土地调查的数据结果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国民经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土地调查成果为我国土地整体规划、建设用地的审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了精准的第一手基础资料,促进了我国对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调查也为各级人民政府工作决策和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每年的调查成果是实时变更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数据。土地调查的主要有:(1)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对土地基本情况的了解是否准确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的长期计划是否合理,是实现合理、科学的土地利用的关键。土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为掌握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濟状况提供了数据参考基础。(2)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本依据。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城市化的进程、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合理安排、生产指标的确定以及财政税收的组织都必须以土地调查所获得的各类用地及其变化状况数据资料为依托。(3)为土地的有效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通过土地调查,我们可以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提,为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4)为土地科学研究和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土地调查的过程就是采集土地信息的过程,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土地信息系统的关键。它能向各级政府部门及各行业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和合理的服务。
2 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2.1 遥感的特点
2.1.1 信息获取的范围大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 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 km左右,覆盖范围广,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资料。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 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便于人类整体上把握地球资源和科学地分析地球环境。
2.1.2 信息获取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是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实时信息资料,进而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美国陆地卫星4、5,可在16 d的周期内可覆盖地球一遍,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欧洲气象卫星每30 min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1.3 信息获取较少受制于条件限制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雪域高原、沙漠、沼泽及崇山峻岭等。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由于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1.4信息获取手段多,信息量大
遥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的特点,还可获取物体内部的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及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遥感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获取的信息量超大,其信息处理能力也是人力所不及的。例如,陆地卫星的TM三维图像,一幅覆盖34255 km2地面面积,象元空间分辨率为30 m,象元光谱分辨率为28位的图,其数据量约为36 mB。若将六个波段全部送入计算机,其数据量为216 mB。
2.2 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2.2.1 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调查工作
随着我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长足发展,我国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应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部分地区如西北地区由于缺少航空资料,在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使用TM影像进行了l∶50,000、l∶l00,000比例尺的调查。近些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应用最新的航空遥感技术开展了更大比例尺的更新调查。
2.2.2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监测城市化进程扩展趋势。随着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我国各地的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盲目扩张必然占用大量的宝贵耕地,这种现象必须引起了土地管理者们的高度重视,遥感监测成果为中央制定土地管理的决策文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2)宏观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土地遥感监测为土地管理决策者提供了大量的TM图像和数据资料,这些图像和数据资料为我国监测全国各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实现了国家从时空上直接掌握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实时情况。
2.2.3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更是一个国家不可多得的重要的稀缺资源。我国必须努力建设好科学、合理和高效的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全面掌握我国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实时的动态信息资料。这样,可以实时监控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区域尤其是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珍贵的土地资源以及其他的重要的资源。做好土地资源的检测工作既是国家制定政策和决策的需要,同时也是各有关部门进行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工作重点是监测由资源开发利用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以及与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關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从而提供公共性、基础性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信息,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因为中央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卫星分辨率的日益提高,高光谱遥感以及雷达影像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技术革新日趋熟,传统的土地利用监测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日益严重的土地保护
形势。
遥感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实时性、便捷性、廉价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能大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监测工作的效率,减轻野外劳动强度,缩短工作周期,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管理监测工作的效率。可以断言,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和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张爱荣,宋辉.遥感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7).
[2] 刘金水,易辉.土地调查中的遥感技术应用浅析—以桐庐为例[J].浙江国土资源,2011(9).
[3] 许吉仁,杨源.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应用中的研究[J].北方环境,2011(7).
[4] 黄同新,王毅.浅析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2010(5).
[5] 马平华,刘永宏.浅谈遥感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