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摄影

2013-04-29 00:44:03陈建中
中国摄影 2013年9期
关键词:哈苏胶卷尼康

陈建中

那天去摄影器材店送打印文件,柜台边一个年轻女孩正在递交一堆120的胶卷送洗,我惊奇地问道:“现在很少有人在用胶卷拍摄了,你用的是什么机器?”“勃浪尼卡。是啊,我就是喜欢胶卷的那种质感。”“我最近出差也带了一堆胶卷,一半照片都是胶卷拍的。”“我是拍的婚礼。”我不知道她最后是做数码打印呢还是暗房印放。摄影的技术发展给摄影的艺术创新带来了太多的选择,打印还是印放就如机械加工中的磨具制造还是手工打造,重要的是制作出的成品。

打印在今天的数码摄影时代已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打印技术和材料的改进和多元化给摄影最后的展示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创意空间,摄影的最后冲刺几乎就是打印的搏击了,打印成了摄影展示制作过程的终点。打印技术本身也从二维平面的传统形式发展到了三维立体的物件形态,打印不再是一个纸上印刷的概念,而是一个物件成形的过程。

最近,法国圣·艾迪纳(Saint-Ettiene)艺术和设计学院的毕业生雷傲·马吕斯(Leo Marius)完成了一个毕业设计项目,他设计了一架35毫米的胶片相机,绝的是他的设计不止停留在纸面文档上,而是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了所有部件。他声称打印花了15个小时,而用了1个小时把这些零件装配起来。至于所用镜头,他说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自制的转接环转接任何卡口的镜头。他把这款相机命名为Open Reflex,因为他认为他的设计是一个启发性的想法,就像电脑的开放式系统一样,希望其他有兴趣在这个方向上继续改进的能人可以在他设计的基础上做出修改。他把所有的设计程序和制作过程在网上公开,任何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免费下载他的程序并做任何改进。

设计和自制相机从摄影一开始便是一种风气。摄影是一种艺术,一种基于技术器材的艺术。摄影这个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上比任何一门其他艺术都要仰赖于技术器材和工艺,所以技术的改进也就给艺术创新带来更多可能。任何一个好的摄影艺术家都或者在现成的器材上动手改良,或者自创器材,像菲利浦·哈尔斯曼(Philippe Halsman)为了拍摄人像的需要,自己设计并制作了一架4×5英寸的大画幅双镜头反光相机。器材的研制其实也是摄影艺术创意的一个关节部分,哈苏出自于维克多·哈萨布赖德(Victor Hasselbrad)对于空中摄影专业品质的追求,而宝丽来却出自于埃德温·兰德(Edwin Land)的女儿对于立拍立现影像的浪漫梦想。

艺术的摄影建立在技术的摄影之上,而技术的摄影其实也具备着自己的设计美学,另外一种视觉美学。最早的哈苏相机设计者中就有Saab汽车的设计师,而尼康的F3和F4都由法拉利的设计师设计造型。徕卡相机机身那个一贯的圆弧过渡以及机身其他部件的弧形设计,使徕卡具有了阴柔的流畅和细腻感,而尼康大F的直线棱角机身和直线三角取景器相对徕卡的柔顺更具有刚性的直爽感。如果徕卡的设计是现代的艺术装饰派(Art Deco),那尼康F就是当代的形式简约派(Minimalism)。徕卡似乎适合于在巴黎街头抓取那些浪漫的瞬间,而尼康F却适合于在越战战场捕捉那些激战的场面。

摄影技术的每一个创新或者改良往往都伴随着一个奇幻的故事,同时那些创新和改良又创造出新的传奇和故事。人们往往注重在运用技术而忽略了技术形成过程背后的人文探索,而当代艺术恰恰就是希望把技术与人文的互动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摄影这一块,技术和艺术似乎至今还在一个对立面上,摄影到底是技术还是艺术一直争论不休。但是,当LOMO由一种技术的名词演化到了一个摄影的动词,当相机的设计和制作可以用程序化的方式自我打印和装配,当摄影由相机的个性化设计和制作到影像的创意性呈现输出都可以出自艺术家自己的理念和实验,摄影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就混为了一体,从此摄影再也不只是“用光绘画”那么简单浪漫的过程和形式,而是一个用心和手来创造的繁杂技艺,一种从影像前期到影像后期都完全开放的创作。

至此,打印似乎又不是摄影收尾的最后关节,而成了摄影开始前的序曲,我们或许可以说,“让我们打印摄影吧。”

猜你喜欢
哈苏胶卷尼康
商业摄影师的胶片情怀
摄影之友(2019年6期)2019-11-22 08:07:23
尼康Z7
光学变焦无人机
影像视觉(2018年12期)2018-11-29 10:17:12
全能单反 尼康D850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惊喜与失望并存 尼康D7500
大疆收购哈苏“化学效应”或许没那么大
大疆或成为哈苏最大股东
摄影世界(2017年2期)2017-02-28 19:02:41
Foma与Rollei黑白胶卷试拍
照相机(2017年12期)2017-02-08 03:42:52
未来汽车 从尼康FM2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