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互动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

2013-04-29 18:50沈忱
艺术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时空戏剧舞台

摘要:随着舞台技术及设备的日益进步与完善,舞台设计中运用多媒体互动技术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多媒体互动技术结合舞台上的立体造型所延展出的时空,使舞台实际空间向着包括纵深在内的多维度发展;多重时空的交叠或并置,改变了传统舞台上的观演距离及观赏视角,使戏剧作品更为立体和流畅;多媒体互动技术的介入,使剧中深奥、抽象的思想内涵、气氛和情绪以动态的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更好地构筑了剧情;而演员与视觉图像间的感知与交互,更是增强了观众多维度的剧场感受,扩展了观众的心理空间,随之也促成了观众审美的提升。多媒体互动技术应用于舞台设计中,拓展了传统的舞台空间定义,强调了过程性和互动性,为我们谱写出了金声玉振般的乐章,为戏剧时空塑造了无限可能。

关键词:多媒体互动技术;舞台设计

“从戏剧演出空间角度出发,我们从中是否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戏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空间是戏剧创作的一个出发点,戏剧空间的可能性是无限的。”[1]从这个论点,我们来看舞台设计,它作为导演舞台假定性语汇的补充,为表现戏剧作品的主题、意境、形象、意象、等内容而服务。应用了多媒体互动技术的舞台设计作品,从时空、剧情的完善、审美等方面增加了演绎空间的多样性,为我们带来了绚烂变幻的影像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媒体视野。

在笔者看来,舞台上应用的多媒体互动技术按照呈现过程的差异划分,可以分为“使用影像采集感应器的多媒体互动技术”和“不使用影像采集感应器的多媒体互动技术”两类。

“不使用影像采集感应器的多媒体互动技术”需要预先排演,确定好演员位置,真实演出时将事先设定好的现场进行回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幕后工作人员来根据预设的流程来保证舞台效果的呈现。

而“使用影像采集感应器的多媒体互动技术”则是由演员在现场通过舞台周围的感应设备,进行现场表演,实时产生多媒体舞台效果,包括声光和影像等。譬如,舞蹈演员在进行表演的时候,感应设备捕捉了舞蹈动作,剧场中的灯光和影像随之变化,甚至音乐也是现场根据舞蹈表演实时生成的。例如:奥地利媒体艺术家克劳斯·奥伯迈尔(Klaus Obermaier)2013年1月在挪威斯塔万格上演的舞蹈《幽灵》。(如图1)

该技术使用到了虚拟互动感应投影系统,该系统包括投影仪、控制计算机和音响,可将影像直接投射至地面或墙面。投影效果有两层,第一层的影像是静态的,第二层是动态的,即运用红外线感应技术(其核心是热辐射),使影像能够与演员互动。该系统一般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信号采集。根据后期需要的互动效果进行前期的拍摄,捕捉设备可以是红外感应器、视频摄录机和热力拍摄器等;第二部分:信号处理。把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接到虚拟场景系统中去;第三部分:成像。将影像通过投影仪或其他设备(等离子显示器、液晶显示器、LED屏幕等)固定在某些位置。第四部分:辅助设备。可以是传输线路、安装构件、音响装置等。舞台上呈现出的流动的画面、心灵的幻象,帮助演员表现角色内心情感,与观众交流中相互渗透、补充、综合,最终形成一种互动。由于这种方式下多媒体舞台效果更多地由表演者来驱动,创造出的舞台意境是角色内心世界的外化,观众获得超越戏剧之外的视觉感官体验,故“使用影像采集感应器的多媒体互动技术”在当前视听实时互动设计的趋势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同时演出主题的深化,气氛的加强,也因为即时多媒体互动技术的介入而大大加强。比如,太阳马戏团2012年出品的《遥远的世界》中,向我们展示了如今的舞台机械科技:舞台面可以360度地垂直或者水平翻转,吊着威亚的演员在观众面前时而垂直行走,时而倾斜移动,营造出了纵横的时空、气势宏大的场面。而为了增强这暗黑场景中的激烈打斗气氛,设计师构思新颖,“使用影像采集感应器的多媒体互动技术”让演员的脚部每一次與舞台面的接触,都能促成舞台面上产生如涟漪般散开的光晕,让来自演员脚下舞台屏幕的图像光源烘托打斗气氛。舞台影像随着演员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使音乐、灯光、布景和演员的表情、嗓音、身形、动作巧妙融合一体,共同创造一种简约而又不失符号感的全新演绎空间,使得舞台的视觉图像重心位置从背景来到台板;也使演员站立在这个与地面接近垂直的屏幕之上,仿佛是一个晶莹剔透、闪亮发光的托盘上的艺术品,极大地丰富了舞台视觉的同时,也渲染了恢弘的打斗气氛,给人很强的冲击力。(如图2)

相较于演员完全按照设定好的样子进行表演、幕后工作人员同步调控舞台效果的传统舞台模式,这种实时互动的模式增加了即兴表演的可能性和舞台效果、现场感的多样性,使得表演形式呈现千变万化的效果,这种模式势必成为未来舞台演出多媒体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上海戏剧学院胡妙胜教授认为“从本体论上可以将舞台设计理解为:在戏剧演出活动中,空间、时间、意义和交往的组织。”[2]如果从“多媒体互动技术”对舞台设计中“空间”、“时间”、“意义”、“交往的组织”这个几个因素的影响来看,可以大致看到其对舞台设计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1多媒体互动技术对舞台空间和时间的拓展

正如上海戏剧学院韩生教授所言,“不同时期的戏剧从来就是吸收了所在的时代所提供的文化和科技成果,从而体现出不同的形态。今天的戏剧正面临着在当今信息社会和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转型期。技术不仅会在形式语言上影响戏剧形态,而且会在根本性的时间和空间形态上给戏剧带来全新的形态变革。”[3]

在对演剧空间的分割与组合上,多媒体互动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舞美用平台、纱幕等手段横向和纵向分割空间的方式,整合了影像、灯光、音效、虚拟实境和互动性,让舞台真实的静态布景与虚拟的动态多媒体布景有机结合,与演员的表演一起真实地再现虚拟时空。该技术也实现了过去难以呈现的布景设置,拓展了想象空间,从而打破了传统舞台背景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局限性,使戏剧张力在这两个维度中更好地体现。

在对舞台时空的调度和转换上,多媒体互动技术用蒙太奇手法发挥叙事优势来烘托主题,采用倒叙、插叙等非线性叙事的手段获得了对时间超乎传统的自由控制,从根本上浓缩或扩展时间:“蒙太奇意味着将一段影片视频中的各种镜头在某种顺序和时空关系的条件下组织起来。”[4]蒙太奇手法在处理时间和空间上的跳跃性,让观众在接收一段连续的画面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内容承接的延展时空,实现了传统技术中无法达到的空间位移和视觉拓展。多媒体互动技术带来了不可分割和相互渗透的时空效果,可以使观众在不同的空间角度体会同一时间的变化,抑或在不同的时间来体味空间的差异,甚至可以将不同空间纳入同一时间;形成舞台上的“交叉蒙太奇”,也避免了演员单纯依靠有限空间进行表演而导致的时间发展的局限。

例如:在2012年获得第66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舞台设计的乔治西平(George Tsypin)的《蜘蛛侠:关闭黑暗》(SpiderMan:Turn Off the Dark)中,虚构的图像加强了剧情的真实感,延展了舞台空间,同时也使戏剧的立意更加深刻;快速切换的画面与表演的节奏相得益彰,不同时空间的穿梭演绎,加强了戏剧的感染力,使观众对戏剧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立体。同时虚拟图像还提升了视觉效果,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空间形态,让观众在剧场环境中感受到了真实的演员与现实布景、虚拟空间同处于一个时空。(如图3)

2观众心理空间在多媒体互动技术影响下的扩展

在戏剧演出中,除了舞台的实际空间,还有一个观众的心理空间。舞台设计除了展现舞台空间,是否能抓住观众的心理空间也关乎一场演出的成功与否。

多媒体互动技术在舞台上的介入,使戏剧时空变得更为自由的同时,也使观众的心理时空被无边际地扩展:多媒体虚拟影像表现范围的自由度,为处理时空转换提供了比传统布景更好的真实感、氛围感,可以呈现过去舞台实景所不能展现的内容,甚至可以表现心理活动,使舞台空间成为心理造型空间,帮助观众理解剧中想要表达的深奥、抽象的思想内涵;同时,舞台空间意象通过演员动作与影像的互动传达给观众,呈现给观众更加具有沉浸感的戏剧场景,使观众的心理审美距离产生变化。

美学家爱德华·布洛认为,“在艺术创作和欣赏领域,最佳距离是那种最近距离而又没有丧失距离的那种状态。”[5]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亦认为“艺术的理想是距离近而却不至于消灭。距离近则观赏者容易了解,距离不消灭则美感不为实际的欲念和情感所压倒。”[6]多媒体互动技术在舞台上的应用,使得这种可变的、视觉感知的心理审美距离,随着舞台视觉形象的改变而向着理想的状态靠拢,进而拓展了观众心理空间。

例如:舞蹈艺术家杨丽萍2012年央视春晚上表演的《雀之恋》。(如图4)演出中,花瓣散落和蝴蝶飞舞是由全息影像技术来完成的舞台效果,立体且虚幻,配上LED屏幕上的孔雀开屏视频,结合舞者的形体表演,塑造美轮美奂的戏剧效果的同时也使演出内涵呼之欲出,拓展了观众的心理想象空间。

3多媒体互动技术参与构筑角色、剧情

舞台设计是一门体现戏剧作品的主题、意境、形象、意象的综合性艺术,它可以帮助导演更充分地表达戏剧内涵和舞台张力。应用了多媒体互动技术的舞台设计作品,摆脱了传统的戏剧固定程式的束缚和羁绊,营造了更广袤的舞台时空,深化的戏剧表现力,赋予舞台更多的生机。在向观众呈现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的同时,因其打破了传统戏剧线性叙事结构的局限,也使舞台空间更具易变性,为叙事的灵活多样打下了基础,且虚拟实景又为作家活跃的思维和无尽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好地揭示了环境,交代戏剧故事背景和剧情。

这其中,人与影像的“交互”共同参与了空间形象创造,赋予了叙事的真实感,使舞台设计对剧情的视觉呈现更加完善。一些虚拟的剧中人物、幻觉形象以往在舞台上很难表现,而如今通过全息投影可以实现了,甚至还可以通过这种技术,让虚拟人物与真实演员同台演出,实现不同时空下的两个角色同时在舞台上进行对话交流。例如:在2006年第48届格莱美音乐颁奖典礼(The 48th Annual Grammy Awards 2006)上,虚拟乐队街头霸王(Gorillaz)与歌星麦当娜(Madonna)同场演唱《Hang Up》。(如图5)

这支以卡通造型示人的英国虚拟乐队街头霸王(Gorillaz),在这次与歌星麦当娜(Madonna)合唱之前已经使用三维全息投影技术成功地举办过演唱会。(如图6)三维全息投影技术是基于干涉和衍射原理来还原、再现事物真实的技术。该技术与舞美艺术的结合,不仅可以完成传统的立体空间影像再现,还可以让影像与表演者进行互动演出,产生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这种虚拟与现实的整合,使虚拟形象在舞台上得以重现,并且与真实的演员产生合作,形成新颖的视觉冲击效果。

4多媒体互动技术带来的审美进化

戏剧艺术是一种多层的审美活动,它是建立在审美心理基础上的一种潜在的审美心理交流,它的审美交流是演员和观众包括视觉审美、心理审美等在内的整体知觉,这种审美交流包含着审美心理中诸如感知觉、想象与联想、情绪与情感等心理因素。正如著名艺术理论家余秋雨教授在《观众心理学》里写到的,“在戏剧审美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心理因素,大致有感知、注意、情感、想象、理解诸项。其中,剧场感知一项,是整个戏剧审美活动的出发点。”[7]

舞台设计作为戏剧演出中环境氣氛的主要塑造者,是剧场感知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多媒体互动技术的运用为舞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体现手段,使各种艺术形式相互交融,这种动静结合的互动演绎让舞台充满了一种动态的流动感,让观众在不断接受认知的过程中体验观赏戏剧带来的美妙体验,带给了让观众松紧适度的审美感受和新的感官体验,符合了人们现代的审美理念和文化消费需求。在传统的布景绘制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心理与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也无法将新的戏剧文化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的时候,多媒体互动技术作为新技术、新材料的载体,开创了物质上和美学上的新篇章,同时一个全新的演绎空间可以将人们的审美提高到比较高的层次和境界。

5结语

正如上海戏剧学院胡妙胜教授所言“革新亦不意味着对传统的简单的否定。传统只有在不断革新中才能延续,才得以不朽。而革新也不可能是凭空而起的,任何一个信誓旦旦要与传统对抗的艺术家所达到的独创性是以运用他的前辈的语言为基础的。”[8]

舞台美术作为一门有着极强吸纳能力的综合性艺术,其容括性、含复性、兼收并蓄性使舞台美术一直都在不断地传承与创新。多媒体互动技术作为一种新形式,化解、消融了传统意义的舞台设计的边界,让整个演出过程视听实时互动,提升了舞台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加强了观演交流。

但是多媒体互动技术作为辅助表达内容的工具,最终要表达的仍是对戏剧精神内涵的言说。即使是采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虚拟空间的、突破传统时空关系的演出,也还是离不开戏剧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演员的表演艺术让观众沉浸和感动。因此多媒体互动技术在舞台设计上的应用要注重与剧情及戏剧表演形式的结合,不能以辞害意,最好不要出现“戏不够景来凑”的情形;要根据戏剧的内容和风格来选择戏剧语言和多媒体的媒介和形式,尤其是在写意的戏曲演出中,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谨慎,如果出现奢华的多媒体喧宾夺主,把主旨淹没,把本体掩盖,那就本末倒置了。多媒体互动技术对于体现演出主旨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任何技术都只能控制在一定的度,才能令戏剧整体的表达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至于到达什么样的程度是好的,还需艺术创作者在透彻理解剧本的基础上,仔细琢磨,在实践中提炼经验。

参考文献:

[1] 韩生.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的设计及其戏剧空间观念[J].戏剧艺术,2001,1(99):4550.

[2] 胡妙胜.戏剧与符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107.

[3] 韩生.大戏剧观·原创意识·实践能力——关于舞台美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戏剧艺术,2005,3(125):1523.

[4] 李停战,周炜.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70.

[5] 百度百科.审美态度[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43109.htm,20130422.

[6] 朱光潜.谈美 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2:132.

[7] 余秋雨.观众心理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41.

[8] 胡妙胜.多元 创新 教学[A].韩生,王履伟,主编.世界戏剧院校联盟舞台美术展暨研讨会论文集[C].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170175.

作者简介:沈忱,硕士,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舞台设计。

猜你喜欢
时空戏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跨越时空的相遇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镜中的时空穿梭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戏剧类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