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斌 常亚恒
摘要:早期,中国有关佛教本生故事的影视动画作品,无论是影片的故事结构还是影片的色彩都取得了不菲的艺术成就,彰显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其中敦煌石窟壁画佛教本生故事一枝独秀,在中国动画创作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敦煌石窟佛教本生故事,对推动中国动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敦煌;本生故事;动画
动画这个舶来品,迄今为止在中国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动画艺术家特伟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动画艺术家开始注重对本民族风格的探索。艺术家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佛教本生故事、剪纸、皮影、戏曲脸谱等众多传统艺术形式应用在动画的创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1中国动画现状
中国动画从诞生到现在经过一代又一代动画人的不倦探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曾经形成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国际上取得较高荣誉,被称为“中国学派”,并且出现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雪孩子》、《山水情》等优秀作品,其中成功的经验值得今天艺术家借鉴。[1]近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和民间资本对动画的发展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出现大量的动漫产业园,相关影视动画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明显的提升,但动画产业还没有达到与美、日、韩等动画大国分庭抗礼的程度。因而,我们有必要反思民族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借鉴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正如黄玉珊所说:“文化上的借鉴与传承,并非是空洞的概念。我们现在重新提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化的动画产业。”[2]
2视觉色彩
一部经典的影视动画作品,其背后成功的因素众多,不仅需要优秀的故事剧本,还需要清晰的画面质量,更需要绚丽的色彩。动画作品中真实而细腻的色彩,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色彩是一部动画影片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色彩在动画影片中为影片场景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动、動画角色情感的表达以及画面的丰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色彩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画面的观赏性。敦煌莫高窟地处今甘肃敦煌,是汉唐河西走廊的要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敦煌莫高窟现存有洞窟492个,两千多尊彩塑和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其中不乏精美之作,皆是中外交流的瑰宝。莫高窟壁画遗存丰富、技法精湛,享有东方艺术宝库之称。就佛教壁画的内容题材上来看,佛教本生故事占据了大量的面积,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本生画艺术在整个敦煌壁画中具有较高的水准。敦煌佛教本生故事壁画的色彩丰富且赋彩独具特色,体现了西域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揉合的过程中,外来艺术逐步民族化的艺术特点。透过敦煌莫高窟不同时期晕染敷彩的变化,可见中国传统绘画手法的运用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与精神面貌。佛教本生故事壁画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着色上较为普遍的采用“凹凸法”,通过叠晕、渲染等手法绘制出斑斓的色调。虽然说敦煌莫高窟壁画,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晕染着色为主,但是由于用笔的改变,单色多层晕染越来越多的得到了使用,给人以明快鲜丽的效果。在敦煌第285窟的《五百强盗成佛》中,画面上的用色已具有极大胆的调配了……白、绿相间的骑兵,强盗们深浅不一的肤色,都使画面显得更明快。[3]佛教本生故事壁画的色彩给人无限的美感,壁画的色彩不但符合形式美而且也满足了形象上的需要。动画影片《九色鹿》根据敦煌莫高窟257洞内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而成,该片讲述了佛教一个关于因果报应的故事,影片在色彩上直接继承了敦煌壁画的用色技巧,影片中,九色鹿的形态肤色、山川、河流等场景的色彩都很好地保持了敦煌壁画原貌。色彩在影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对今天的动画创作者而言意义重大。在今天民族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对敦煌本生故事画色彩直接或间接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中国民族传统绘画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动画创作者对于色彩认识视野的深度和广度。
3画面构图
在动画影片的创作与制作过程中,对影片的画面而言设计构图是重中之重,优秀的画面构图可以使影片充满生机,画面构图能够增强形式美感、提升影片的立体感,美化影片作品的场景,提高艺术感染力。敦煌莫高窟佛教本生故事壁画众多,构图丰富多样,装饰趣味强。从总体构图的形式上来看,主要有:独立图式、组合图式、连环画图式、屏风图式等等。独立图式多以某一故事画的典型情节构成一个单独的画面。如早期254窟尸毗王割肉贸鸽。组合图式是以场景和情节结合为主的绘画构图形式,内容画面整体结构统一、主体画面放在突出的壁面,其余部分相互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将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放在画面正中央,从中间向画面两端分别展开故事的情节,故事情节围绕着故事的结局组成了宏大的场面。这种构图形式的妙处就在于,一方面充分把握了人们看故事的心理特征,激起好奇感,另一方面,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很好的引导观者带着结局带着疑惑去读完整个故事。例如:第257窟“九色鹿本生”故事画,故事的主角鹿的神情惟妙惟肖,这种连续的构图烘托出了主角,展示了一定的情节境界。连环画图式则是运用连续的画面表现主题内容,常以横卷和竖轴的形式把多幅画面结合起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典型代表有299窟“睒子孝养父母”。屏风图式是中晚唐时期盛行的构图形式,即以条幅式画描绘故事的情节构成屏风的形式。敦煌莫高窟本生故事画丰富的构图形式,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与外来佛教艺术相融合,所形成的具有汉民族艺术特色的佛教画壁形式。敦煌壁画本生故事画的构图不仅为民族动画的构图创作提供了参考,而且对民族动画影片的分镜头设计拓展了思路。
4故事情节
敦煌石窟的本生故事画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题材多样,堪称典范。就本生故事的内容约有二十几种,有些故事内容通常被反复运用。例如:《萨睡太子本生图》、《尸毗王本生》等等。本生故事作为石窟中常见的题材,常常以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表现“忍辱牺牲”、“施舍”的宗教献身精神。虽然,这些石窟壁画的艺术品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宣传佛教教义的色彩,但是,从故事内容上看,具有道德开化的积极意义。在今天的动画作品中,娱乐已经不再是动画创作者最主要思考的内容,还应该考虑如何寓教于乐,乐外受教。那么,敦煌莫高窟本生故事的内容对于当代动画创作者在内容构思上具有借鉴价值。这一幅幅故事画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内容,这些故事内容巧妙,情节动人,值得深思。提炼敦煌本生故事画的内容情节作为动画创作剧本,有助于挖掘传统民族艺术资源,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也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观和认识观。
5结语
作为艺术瑰宝的敦煌石窟,佛教本生故事壁画有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它是民族艺术的结晶,它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艺术资源,开拓了新的境界,发展了新的艺术方向。
参考文献:
[1] 颜慧,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220.
[2] 黄玉珊.动画电影探索[M].台湾:台湾远流通出版社,1997:23.
[3] 王朝闻.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卷[M].济南: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375.
作者简介:李小斌(1985—),女,文学硕士,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艺术考古。
常亚恒(1982—),男,文学硕士,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动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