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安吉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有一个以竹为主的山村名为高家堂,因为坚持发展生态经济,高家堂引领多数村民加入合作社,以村庄经营化的思路在乡村建设中荟萃了生物除污技术、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竹林认租等亮点,并成为安吉首个国家级生态村。
在森林覆盖率超过70%的安吉县,这样的生态村庄还有很多。就在去年第六届世界城市论坛上,安吉获得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的2012年“联合国人居奖”,成为我国自1990年参与联合国人居奖评选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县。联合国人居署官员和专家称,安吉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距安吉县城20公里的高家堂村,是湖州市最南端的一个小山村,共有村民853人,山林面积9800亩。这是一个山湖相映的美丽村庄,站在村中的仙龙湖边远眺,山上竹林成片,山脚下的农房错落有致。因为山村环境优美,高家堂被誉为“浙北魅力第一村”。
早上十点多,高家堂村民朱苗根在家中厨房的水池洗菜。说到村庄的环境,他笑着说:“只要看看我们家的水池就好了。”打开水池下的小门,朱苗根指指一根接着洗菜水池的白色管子说:“这个管子一直通到污水池的。”在朱苗根家不远处,果然有一个大池塘,池水清澈,池中还游着几只鸭子,池边有几株美人蕉;细看水池底,隐约可见一排排木栅栏。若不是有一根白色的粗管子接着,很难看出这其实是个污水处理池。
通过水池旁立着的一个大牌上的简介可以看出,这个污水处理池叫“阿科蔓+生态塘处理系统”,采用阿科蔓生物载体结合生物固定增效技术组成生态塘,日处理污水能力50吨,受益农户87户(含农家乐)。
据高家堂村委会主任潘小众说,原先这里是臭水塘,2003年开始,在安吉县环保局和浙江省环保科学设计研究院的支持下,高家堂才引进这项美国阿科蔓生物水草技术治污:村民生活污水集中经过调节池沉淀处理,流到污水处理池,经附着在人工水草的微生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各种不同的水生动植物在此形成食物链,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吸收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被综合利用,最终实现水体净化,成为灌溉用的三类水。
2004年,高家堂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应用美国阿科蔓技术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乡村。据高家堂村委会主任潘小众介绍,阿科蔓污水处理技术投入不大,一次性购买生物水草后可持续使用6到8年,高家堂村还在处理池旁建起一座5500多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分批种植果树、豆子等经济作物,成为湖州市第一个以环境教育和污水处理示范为主题的农民生态公园。
除了阿科蔓污水处理系统,高家堂村的污水处理系统还有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共处理全村220户农户的生活污水,处理率逾90%。此前,村里还分发了大小垃圾箱750只,垃圾实行“户收集、乡中转、县处理”模式,实施分类收管,并聘任专职保洁员每天将村庄内垃圾运往乡垃圾中转站,确保生活垃圾在村内滞留期不超过两天。
今天,高家堂村的人均绿化面积已经超过12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环境质量达Ⅰ类。基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高家堂通过招商借力发展,先后引进度假式山庄、山水景区、农事体验、商业会务等7个项目,总投资逾2.9亿元。据了解,目前景区共有客房92间,接待游客人次15万以上。随后,高家堂村开始整合资源,通过村企合作实现村庄经营,不仅建成全村旅游观光环线和集散中心,还投资了一千万元,采购10部观光车,建成“一园一谷一湖一街一中心”的休闲产业观光带。
因为竹林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在2012年11月29日举办的联合国第十八届气候大会上,安吉县建成全球第一个竹林经营增汇和竹制品储碳试验区示范区项目,当地甚至开展了“安吉大竹海,有我一片林”竹林认租活动。不久前,安吉县交银村镇银行就在高家堂村认租了几亩竹林,每亩租金远高于传统的产出。通常,认租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安装在林中的白色视频监控探头远程观测竹林情况,出笋季节还可来此体验冬春挖鞭笋的乐趣,并品尝鲜笋。
“你们现在的位置是在天目山脚下。”在高家堂的景区,63岁的村民陈水娟经常拿个扩音器,为游客讲解景区情况,月薪在1000元,此外每月还有养老保险金1310元。只是,和其他村景区的工作人员不同,高家堂村有100多户村民是景区股东,陈水娟家就是其一。
两年前,陈水娟和老伴金小亚将家里的20多亩竹山入股到村里的专业合作社,自此有了股东身份,分红也成为这个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在高家堂,60岁以上的村民占了20%以上,按照金小亚的说法,“入了合作社,什么都不用操心,钱照样拿。”
虽然年轻劳动力并不富余,2012年度,高家堂的人均纯收入达19625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91万元,村民也乐于自称为“甩手掌柜”。在高家堂,“就算合作社要和投资商共建景区,也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
据山川乡林业站工作人员诸炜亮介绍,高家堂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4月,社员以家庭户主为单位,最初有147户社员,有理事会成员3人,监事会成员3人,全部由设立人大会直接选举产生,负责合作社的日常工作和经营。所有社员以毛竹经营权承包折成股金入股,合作社总股金按合作社入股折价为366万余元,流转毛竹山面积约为3500余亩,按流转年限评估,总流转金额达4500万元。
成立没多久,合作社马上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品园建设,2011年10月初完成300亩毛竹低产林改造的开垦,新建林道500米;10月底完成1.5公里的林道硬化,建成喷灌设施。通过基础设施的改造,毛竹集约化经营等大大降低毛竹砍伐,毛料生产费用,直接产生效益达9万余元。期间,合作社通过联系县内毛竹加工企业,对2011年度毛竹进行招标,安吉一家竹制品公司以高于市场价1.5元的价格中标,就此一项创收10万元。
此外,合作社还对毛竹进行评估,以经营权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政策性贷款600余万元,用于合作社经营。2011年年底,合作社按照章程付清所有毛竹基数按市场结算的分红款,还进行二次分红,分红时每股达150元。两项收入为社员增收在15%以上。
2012年高家堂村继续流转扩面,新增林地流转1005亩,现有社员176户,已累计流转毛竹林4205亩,占整村可流转面积85%以上,初步实现整村流转的目标,社员全部以毛竹经营权承包折成股金入股,实现林权抵押贷款900余万元,为整个村庄经营打下基础。
高家堂合作社还通过无公害、有机食品等认证和注册商标等,形成自己的品牌,开拓毛竹、竹鞭笋的市场提高单产效益。“下一步工作重点完成竹鞭笋的有机食品认证、安吉冬笋品牌建设推广、招商引资来提高毛竹山的附加值,发挥集约化经营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诸炜亮认为,通过股份制合作社营运,不仅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更加标准规范的统一管理,有利于竹林的有效利用和市场信息的畅通,也有效地降低或化解了农民生产投入所面临的自然和市场风险,促使更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工作中来,促进村民增收。
只是,如何利用一产资源环境优势创造三产财富,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成为高家堂村的当务之急。对此,安吉县林业局生态办的王健锋认为,可以考虑聘请职业经理人,加强村庄经营,实现公司化运作;其次要不断完善合作社各项制度,解决从制度体制上防范资金投入风险的难题。
“要想有金山银山,先保护好自己的青山。” 近年来,安吉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思路,以生态城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一个由生态要素组合、生态经济支撑的生态型城市渐露雏形。
发展“绿色经济”的前提就是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近年来,安吉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对污染源进行毫不留情的清理。1998年“零点行动”后,安吉县“封杀”了23家水污染和废气污染性企业,81家企业通过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对新办企业,实行严格的“环保一票否决”。几年下来,工业污染很快被治住了。
此外,为了让农民放弃盲目发展和掠夺性开发,安吉县制定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生态立县实施意见、绿色工程计划、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实施意见等;建成100万亩生态公益林,并在省道旁构筑“百里绿色长廊”。
“我们的思路是,尽量让农民不花钱就能实现污水处理。”据安吉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县环保部门指导各村针对村里的地形地势,使用不同的污水处理方法。“我们为农民选择的生物水草技术、生态沟、生态湿地等3种方法,都是一次性投入,零成本运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投入运行后,得到了农民普遍欢迎。开始时是我们催着村民搞环保,现在是村民争着让我们提供技术支持。”
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尝到甜头的安吉农民,有了持续建设生态的动力。余村村里有一个长300米、高2米、宽2米的天然溶洞,省地质大队勘测后认为其形成年代久、规模则不小于瑶琳仙境。但是,为了保护水源,建设“生态村”,村里放弃了对溶洞的旅游开发计划。
在大力扶持发展生态工业的同时,安吉县利用环境、气候等资源优势,发展竹笋、茶叶、高山蔬菜、花卉等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走生态农业之路。生态旅游业也是安吉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中国大竹海”、黄浦江源头和天荒坪电站为品牌,实施景区“绿色工程”。“《卧虎藏龙》、《十面埋伏》都有竹林间的戏,竹子、山、水,融成一体,非常壮观。”吴天明说:“导演们越来越追求自然化,环境越自然,来拍戏的人就会更多。”
安吉建设生态城市,确定了高标准定位:建设华东地区山水最绿、空气最清新、生态经济最活跃的旅游城市。安吉县城递铺原来是个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人口仅4万的小镇,设施落后,城市功能薄弱。1999年底,安吉确立“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理念,把城镇可用来经营的部分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推向市场,重新组合配置后,将从中获得的利益再投入滚动发展,重新规划建设特色街道、城市河道和绿化,旧城面貌为之一新。
对于城镇绿化系统的建设,园林设计师、安道(香港)景观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赵涤烽提出,充溢人文关怀的绿化才是有品位的绿化。安吉在城市化建设中始终倡导绿色文明,体现人文关怀。通过拆除建绿、拆违补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建一区、绿一片,全面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城镇绿化系统。2003年2月,安吉县“村镇环境改善”项目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学会了放弃。”如今,安吉县变山区劣势为优势,用错位发展的理念来经营绿色经济,在放弃中获得更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