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龙
女儿4岁,聪明伶俐,就一点不好,每次上学的时候,出门,走不了几步,就喊累,非要抱着才行。起初,我苦口婆心地给她讲道理,但是不管用。我又用多走路长得高长得快的理论诱惑她,还是不好使。没办法,只好是我屈服,抱着她一直到学校。
当然,我会锲而不舍地说服女儿自己走。女儿生日前两天,我对女儿说,过了这个生日就5岁了,5岁就是大孩子了,上学的时候不能再让爸爸抱了。女儿点点头,满口答应。可是过完生日,她就把之前的承诺抛到九霄云外,死活要我抱着,不然就不去上学。
一天,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我抱着女儿,看到前面一个母亲牵着一个小男孩,在离学校十来米的地方,母亲停了下来,小男孩自己活蹦乱跳地进了校门。那个母亲远远地目送着孩子进了校门,才转身离开。
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教育女儿的生动案例。只是,如果我用赤裸裸的说教,比方说“你看人家小朋友怎么怎么好”的话,说不定女儿还会有点逆反心理。于是我就装作若无其事,用夸张的羡慕的眼神看着那个母亲和男孩,然后在嘴里念念有词地说:“这孩子真是好样的!”女儿有点不明白地看着我的脸,我继续若无其事。
第二天早晨,女儿竟然破天荒地没让我抱。我故意张开手臂,对着女儿喊:“快,爸爸抱着。”女儿小嘴一撅,不屑地说:“我自己会走,明天也不用抱了。”我继续笑着说:“那后天呢?”女儿骄傲地说:“你越想抱我,我越不让你抱,以后你再想抱我就难喽!”哈哈,正合我意。
女儿的精彩表现还没结束,就在离学校还有十多米的时候,她忽然把手从我的手里抽出来,像个大人似的对我说:“你不要送了,在这里看着我就行。”我拍了一下女儿的肩膀,对着她竖起了大拇指,说:“你真棒,注意安全哈!”女儿笑眯眯地走进了校园。看着女儿进了校园,我才转身离开。
走在路上,我就想,女儿的转变太快了,而这也许要归功于那个小男孩和他的母亲。我的赞叹无形中给女儿竖立了一个学习的标杆,这个标杆暗示女儿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值得赞扬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候大把的理论可能比不上一个鲜活的标杆。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标杆,这话不假,但是成人毕竟与孩子存在着一些客观上的差异,在很多事情上就无法作为孩子的标杆。这个时候,在孩子的身边,找一个年纪相仿的标杆,或许更契合实际,效果也更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