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
金龟子在我们家乡的方言中叫瞎眼碰儿,小时候,我并不知道它的学名,可那种昆虫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尤其在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里成为餐桌上诱人的美味,今天想来依然是唇齿留香。
仲夏时节,田野里的玉米苗长起来了,大约快没到膝盖的时候,瞎眼碰儿就出来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们趴在玉米叶子的梢头,每逢农历的双日瞎眼碰儿多数是成对儿出现,而单日就比较少。如果赶上小月,比如今天是五月二十九,明天是六月初一,瞎眼碰儿也不会弄错。也就是说瞎眼碰儿是在双日交配的,我至今想不明白,它们何以清楚地分开单日和双日。
玉米粒刚播进地里的时候,我们就一天天地盼着它们发芽和长大,当然也是为了盼着瞎眼碰儿早点出来。捉瞎眼碰儿是在晚上,所以我们叫“摸瞎眼碰儿”。“摸瞎眼碰儿”是姑娘们的活儿,傍晚时分,一群大姑娘小姑娘嘻嘻哈哈笑着乐着,手里大都拿一个盛了少许水的酒瓶子,用来装瞎眼碰儿。等到了田野里,天色黑下来,瞎眼碰儿出来了,我们便顺着玉米垄一棵棵挨着去摸玉米叶子的梢头,摸到了就是一阵惊喜。“摸瞎眼碰儿”是有时机的,早了它们不知道还躲在什么地方,再晚些时候,它们就起飞了。等那些侥幸漏网的瞎眼碰儿开始飞舞的时候,我们就踏着夜色回家了,路上说着各自的收获,也兴奋地叽叽喳喳说这说那。那时候,没有电视电脑,当然也就没有聊天室,没有BBS,“摸瞎眼碰儿”的路上也是闺蜜们畅谈心事的地方吧!
“摸瞎眼碰儿”是姑娘们的事,“摸”到家里就是家庭主妇的事了。她们先把瞎眼碰儿放到一个小罐子里用盐腌渍两三天,然后把翅膀掐了去,放到锅里用油一炒,就成了香气扑鼻的美味,谁家炒瞎眼碰儿,在街上都能闻得到。瞎眼碰儿是被当作下饭的菜端上餐桌的,我却喜欢在吃瞎眼碰的时候,不吃别的东西,怕粗劣的窝窝头破坏了它的香味儿。父亲喜欢用它来下酒,斟上一小盅白酒,再夹一颗香脆的瞎眼碰放到嘴里细细品用一下,咂一下嘴说:“嗯,和‘知了牛一样好吃呢!”
而今,由于大规模地喷洒农药,瞎眼碰儿已经很少见了。在餐馆里也常吃到所谓的野味,知了牛、蚂蚱、蝎子都吃过,唯独没吃过瞎眼碰儿。每年夏天,我都会想起瞎眼碰儿,想起那些虽然困窘但不乏美好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