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活动五大关系之辨析

2013-04-29 00:44陈文定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3年9期
关键词:高调规模专家

陈文定

德育活动是学校贯彻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德育活动组织中,必然会出现这五大关系:活动数量上的多与少,规模上的大与小,风格上的高调与低调,规格上的专家路线和“草根”路线,“秀台”上的表演与真实。若要成功组织好德育活动,使其发挥出最大教育能量,这就亟待德育工作者以客观理智的态度加以认识与处理好这五大关系。

一、数量上的多与少

焦点描述: 每当纪念日、节假日来临之际,即成了学校德育领导纠结的时刻:与之相对应的德育活动组织还是不组织?若组织,大小节假日纪念日那么多,组织得过来吗?若不组织,似乎失去了一个德育的好契机、好节点。

正方观点: 活动要多组织。德育就是以活动为载体的,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第十五条意见中,也反复强调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在践行活动中育德,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

反方观点:活动要少组织。现在我们有个观点:“德育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装。”时时进行德育,处处进行德育,其效果并不理想。有许多德育活动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

综合辨析:在对活动数量的认识上,我们往往有一种观念:抓住一切可以教育的时机!一年中的大小节假日、纪念日,数字颇大。许多学校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会组织许多相应的德育活动。有的活动组织得不错,有的明显是疲于应付。 例如我校组织“美食节”活动,是为了让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的元旦,尽管最后活动效果不错,但是期间付出的精力财力实在太大了,最重要的是学生为了准备这个活动,整个一周都没心思静心学习。

活动是德育工作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必须有组织地进行,但是若盲目地去组织,那是不切合实际的。哪些可以组织?哪些不需要组织?这得根据学校实际,建议从活动“整合化”和“精致型“去考虑。

比如本学期区少年宫组织的两个读书活动:第4周有个“区中小学读书教育活动征文比赛”,第12周的“钱塘书香”中小学生读书活动启动仪式。这两个活动能否整合?

若这样去思考,想必德育工作领导再不会为活动“是否组织”而纠结了。

二、规模上的大与小

焦点描述:德育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领导们确定此活动要组织,可在组织规模的大小上必将会讨论一番:究竟是“搞大”还是“搞小”?因为这将跟学校投入的精力财力息息相关。若“搞大”,怎么“搞”才算“大”?要大到何种程度?有没有“搞大”的必要?若“搞小”,精力财力虽然可以投入少些,但是这样会不会减弱活动的意义,收不到良好的活动效果,达不到德育的目的?

正方观点:活动规模当然是越大越好,这样德育的影响力和辐射的范围相对就大。我们很多活动虽然都组织了,但是“小打小闹”,像“走过场”一样,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我们知道,只有让学生对活动留下深刻记忆、获得深刻体验,才能发挥活动的德育效果。

反方观点:活动规模要小。罗列每学期的德育活动,数量真不少。若每个活动都要求规模大,那投入的财力和精力学校是不堪承受的,毕竟学校工作不是只有德育一项。再说德育的意义和效果不在于活动规模的大小,有些规模小的活动,同样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综合辨析:人们往往会有一种思维定势:仿佛规模越大,活动越成功。其实这是不可一概而论的。对这个问题应该分作三个层面来说:其一,规模大,显得活动有气势,有时的确能收到较好的活动效果。其二,规模大,成本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活动不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反而有种“劳命伤财”之感。其三,规模小,成本投入少,活动效果反而好。

所以在决定活动规模大小的问题上,还得根据学校实际,建议从活动“意义效果”和“成本投入”两方面去考虑。若活动规模大,才能尽显其意义和活动效果,且有充足的活动经费和人力资源,那么不妨把规模搞大。反之,若规模小,活动效果却还好,也没有太多经费和人力投入,那不妨把规模搞小些。其实很多活动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应该注重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受到真正的教育。

三、风格上的高调与低调

焦点描述:从活动宣传角度,德育活动往往呈现出这两种类型:一是高调型的,即活动规模不管大小,由于宣传力度很大,上至上级领导,下至周边学校、社区及家长,尽人皆知,活动辐射性很强。二是低调型的, 活动充分体现其“本位性”,少了些宣传和“作秀”的成分,而是把那笔不少的宣传费投入到提高活动质量上。活动究竟是采取高调还是低调?这分寸如何拿捏?着实让许多德育领导为难。

正方观点:活动要高调。德育不是“关起校门”搞的,而应该敞开校园大门,渗透于各种时空中。可是现在的德育现状是:只重学校德育,而忽视了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中营造良好的德育大环境和德育氛围。要扩展德育的辐射范围,注重它的辐射效益,这就要借助当下发达的媒体力量。若低调,活动影响力小,辐射面过于窄,且还担心活动质量超过这个“低的调子”,浪费了宣传资源。

反方观点:活动要低调。学生是学校德育的主体,而学校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场所。活动只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内化的德育才是真正的德育。而活动风格上的高调与低调,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没有起到很大的影响。活动低调些,至少能让学生静心参与到各种德育活动中而不被外界干扰;若高调吧,精力财力投入相对要大,且还担心活动质量跟不上这个“高的调子”。

综合辨析:这个问题同样蕴含着一种思维定势:活动多宣传,高调总比低调好。其实“调子”的高低定位,决定于活动是否有这个需求、是否有特色。这得根据学校实际,建议从“活动特色”和“活动需求”这两方面去考虑。

若活动很有特色,且需要大力宣传,那么不妨高调些,以此来扩展活动辐射外延。

比如元旦“美食节”活动,学校是采取高调举行的。参加的人员涉及面很广,有区相关领导、社区领导,家长、周边学校、幼儿园教师、工商部门等,民间艺人和社区舞龙队、腰鼓队也纷纷加盟;同时,学校还邀请六七家电视台加以媒体报道。之所以高调举行,因为本次活动有亮点有特色可宣传。

若活动意义不明显,效果差,也毫无特色可言,再高调,也起不到辐射作用。

四、规格上的专家路线与“草根”路线

焦点描述: 德育活动,规模有大有小,类型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此时领导们就会碰到一些纠结的问题:活动是否邀请专家参与?若邀请,大小德育活动那么多,指导经费可不少,况且邀请何等档次、何种领域的专家?邀请几位?指导费给多少?活动给专家留多少指导时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正方观点:活动要请专家参与。专家是具有专业水准的“大家”,看问题当然比常人要深刻得多。若我们的活动让专家来参与指导,必然会提升活动层次,增强效度和深度。若不邀请专家参与,活动上不了“档次”,也少了专家所带来的辐射效益,活动影响力会大大减弱。

反方观点: 活动还是走“草根路线”较实在。毕竟德育是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得靠德育工作者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智慧持之以恒地有效开展,单靠借助外力、聘请几个专家参与指导,不是长久之策。

综合辨析:当下聘请专家参与活动的现象,在我们的活动中比比皆是,似乎已成了各校的“常规举措”。一方面聘请专家参与指导,的确会让我们的活动更有内涵和意义。尤其是那些专业素养很高的专家,往往能够对我们的活动起到“潜移默化”或者“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一种“专家摆设型”现象:专家仅仅是“参加”而不是“参与”。邀请的专家有的专业不对口,有的没有安排活动任务,目的只为了提升活动的知名度。

在是否聘请专家参与的问题上,得根据学校实际,建议从“活动需求”和“专业对口”两方面去考虑。有些活动学校完全有能力自行组织好,那么就充分发挥校内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来策划与指导整个活动。“草根”路线有时会使活动显得更实在、有效。

若学校无能力来指导活动,那么我们可以邀请专业对口的专家。比如班队课教学评比,就可以邀请品德学科上颇有建树的专家来参与;德育论文评比,就可邀请学术研究上颇深的专家参与。同时我们还可多挖掘身边一些可用教育资源,比如教师、家长、社区领导,有时效果会更出彩。

五、“秀台”上的表演与真实

焦点描述:目前学校德育活动从准备的程度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精心准备过的,具有超原生态特征;二是半准备,即有些环节是准备的,有些是临场发挥的,具有半原生态特征。占大多数的是第一种类型,即活动在正式“亮相”之前,都经过反复的彩排。这样的活动最终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赢得众多喝彩声。

可针对这一现象,有关人士就提出了疑议:德育活动是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从人文角度出发是否要体现活动的真实性?那么,经过精心“包装”的德育活动是否就纯粹成了“表演项目”,而失去了动态生成中的那种“原汁原味”?

正方观点:活动在上“秀台”之前当然要精心准备。中小学生年龄小,缺乏临场发挥能力,若不准备,活动质量和效果必然不理想。准备越充分,活动效果会越精彩,这是成正比例关系的。

反方观点:德育活动还是要真实些。毕竟学生才是德育的主体,要注重学生的智慧潜能、认识差异、发挥自我、崇尚自由,这才是个性化的德育,也是人性化的德育。而现在很多活动都是在大人们的精心“包装”下形成的。

我们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还是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多发挥孩子的潜能,少把成人的道德观念强加给孩子。

综合辨析:辩证这一个问题,必须先从“德育的目的”讲起。组织德育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结果呈现”是种教育,“过程准备”也是种教育。重过程,也重结果,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都明白的道理。

许多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先前的精心准备。很多时候,活动准备得越充分,最后呈现的效果会越佳。

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也往往会感到一丝“精美中的遗憾”:有些活动准备得很充分,孩子们的表现“滴水不漏”,堪称完美,却少了些最原始、最自然的孩子本性。

“秀台”上表演还是追求真实,这得根据学校实际,建议从“活动特点”和“学生需求”这两方面去考虑。

日常很多德育活动,如校内各种行为规范评比活动、班级演讲比赛等,最好还是让学生真实地展现出自己的活动风貌。在活动组织之前,多咨询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在活动中尽量创设一片“空白”,让学生得到自由发挥和展示的空间。

结论与启示

以上众多观点的阐述,没有“对”与“错”之说,也无意划“泾渭”之分明,只是帮助我们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理清思路,以客观、理性、多角度地认清事物之本质,因人、因时、因校地组织德育活动,这才是活动之根本,德育之根本。

聚焦日常德育活动中的这五大关系,其背后的理论并不高深,却耐人寻味。这五大关系更是亟待我们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认识与处理。在探讨与辩证中,今后我们在组织德育活动时,会显得更客观、更睿智、更从容。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一小 310016)

猜你喜欢
高调规模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画与理
上期主题高调获奖作品
规模之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过大寿,不高调也能有格调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农一网:高调上线,低调地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