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共筑“中国梦”试题集锦

2013-04-29 06:37徐万由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国梦本题材料

徐万由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第一次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新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9次提及“中国梦”,“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走红。为此,“中国梦”也成为2013年高考政治命题的一大热点,在18套试卷中,有11套试卷中涉及“中国梦”。为了帮助广大师生更详尽地了解考查情况,现作如下归类剖析。

一、国家战略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一日千里,世界进入了“中国时代”。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国家的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共筑“中国梦”,必须把国家富强放在第一位。

【例1】(2013·安徽文综·7)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世界,“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说明( )

①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 ②各国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和谐世界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利环境 ④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属于等量组合选择题,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基本方法是“组合筛选法”,它有三个原则组成,即“含错的不选”、“漏对的不选”、“共有的不管”。②关于外交政策的宗旨描述错误,故本题选C。

【例2】(2013·浙江文综·4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解析:本题第(1)小问属于意义类题,是每年高考政治试题必考的题型,这类设问一般要求考生分析某一事件的经济、政治、文化意义,或要求考生回答某一事件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意义,本题属于后者。解答此类设问最关键的是找到切入点,常见的切入点有教材知识、主体等,本题的知识切入点是“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

参考答案: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例3】(2013·北京文综·39)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梦”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一伟大梦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学乙: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起来了。历史表明,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同学丙:我要刻苦学习,考上医科大学,将来当一名出色的医生,努力工作,救死扶伤,造福人民,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解析:第(1)小问既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设问较为宽泛,具体用什么知识需要考生针对某同学的观点具体分析。但解答这类题大多采用“知识点+材料某处体现了这一知识点”的格式组织答案。

第(2)小问属于认识类试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高考政治题型,这类试题一般是提供一定的情景材料(本题是关于“中国梦”的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情景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和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认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设问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表明态度(“是什么”);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

参考答案:(1)同学甲的发言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屈辱,民族復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和奋斗目标。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人们前仆后继,赢得了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

(结合学习体会,也可以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联系的观点、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等角度作答)

【例4】(2013·江苏政治·32)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把“中国梦”这一时政热点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结合在一起考查,既达到了题目材料的德育功能,又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科特色。②本身说法错误。④为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①为凝聚中国力量的原因,本题应该选B。

【例5】(2013·四川文综政治·5)某班将开展“我的中国梦:中国与世界”主题班会。王希同学准备发言的内容是:近年来,亚洲稳定面临新的挑战,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亚洲国家间贸易和投资依存度不断上升,亚洲越来越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1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已经超过中国与欧美的贸易之和。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王希同学发言题目的是( )

A.顺应激流 共担责任 B.亲仁善邻 合作共赢

C.共克时艰 开放包容 D.求同存异 增进互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题题干讲的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我国经济对亚洲及其周边国家的贡献。对照题肢判断,本题答案选B。

【例6】(2013·福建文综·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一 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材料二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理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消费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A市政府应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4)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

解析: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直面社会热点,是思想政治新课改的重要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是思想政治高考命题始终坚持的方向。虽然本题四个小问中没有直接提及“中国梦”,但是,“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也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涵。本题主要强化了时政试题的德育功能。

参考答案:(1)①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关注民主,尊重民意。②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职能,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环境。③政府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

(2)观点一: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经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

观点二: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②经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经济建设。

(3)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②文化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4)①人们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消费主义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例7】(2013·海南政治·17)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梦”之所以能激励人民,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①先进的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 ②先进的意识总是社会中的主导性意识 ③先进的意识是人的实踐发展的精神动力 ④先进的意识能够通过人的实践变成客观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梦”是先进的意识,对人的实践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并能通过实践变成客观现实,③和④正确;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不能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①错误;②中“总是”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本题选D。

【例8】(2013·上海政治·35)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求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现在,我国政权稳定、社会和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

党历来重视青年工作,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青年也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在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征程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运用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解析:本题属于体现说明类题,此类试题在设问时一般采用“材料是如何体现××知识的”、“材料是如何坚持××知识的”、“运用××知识分析说明材料”等设问方式。回答体现说明类试题宜采用“四步法”,即“定”、“分”、“筛”、“组”。第一步“定”,即确定题目限定的知识(或知识范围)。本题中的知识要求是“党的领导”。第二步“分”,即对知识进行分解。本题中,根据教材知识,“党的领导”可以分解成“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党的领导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时政)等子知识点。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根据有效信息对所分知识进行筛选。第四步“组”,即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将保留的观点与相应材料有机结合。

参考答案:上述材料表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并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斗争,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表明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党号召并团结凝聚全国人民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继续前行,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为实现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事业,青年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表明青年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大业,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二、产业强国篇

国家富强,就要发展经济,而发展汽车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强大的汽车产业是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和产业强国的集中体现,所以,建成世界一流的汽车产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例9】(2013·天津文综政治·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3)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高考的主观题主要考查考生的两种思维:一是发散性思维,二是集中性思维。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即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大的知识模块回答问题。考生需要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中去筛选与设问相关的子知识点。

参考答案: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或辩证的否定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一关键,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④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个人成长篇

“中国梦”很大,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华夏子孙将国家大梦转化为个人小梦,将民族复兴具体落实到经济、文化、教育、保障等各方面,这就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不断探索和思考。

【例10】(2013·江苏政治·33)“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就需要我们( )

①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②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能否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②与题干不符,故不选。④颠倒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之间的关系,排除。本题选B。

【例11】(2013·重庆文综政治·10)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 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解析:“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本题选A。

【例12】(2013·山东文综·23)“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考生在追梦过程中应该怎么做,与“例11”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异曲同工之妙,教育考生实现人生梦想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本题选C。

【例13】(2013·天津文综政治·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同例9,略)

(4)成为汽车强国是产业梦,成为“有车一族”是家庭梦,青年学生也有自己的梦。青年学生的个人梦想无论多么色彩斑斓,都只有融入到国家和社會的发展之中才能实现。请分别运用《生活与哲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知识,探讨为什么个人梦想的实现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题,此类试题的设问形式一般为“为什么”、“必要性”、“理由”、“这样做的依据”等,考查时一般会结合重大时政热点进行,很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政治课教学原则。这一原则也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另外,审题时还要注意知识范围,即“分别运用《生活与哲学》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知识”。

参考答案:《生活与哲学》: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或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或个人价值的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政治生活》: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或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013年高考共筑“中国梦”,是对主流价值观的高扬和引领。它启迪我们广大考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与国家同呼吸、同民族共命运。我们只有让自己的青春律动与祖国母亲的心跳同频共振,才能从“小我”走向“大我”,实现梦想!Q

猜你喜欢
中国梦本题材料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最美材料人
材料
摆放套娃
今天是几月几日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