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梅
【背景】
在“秋声赋”中学习济慈的《蝈蝈和蛐蛐》是多么美妙的事!我想象我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一缕金色的阳光射到教室里,一群活泼的少年,一位爱诗的女教师,一曲舒缓的钢琴曲和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朗诵……揣着一厢情愿的设想,沉闷的气氛和学生冷漠的双眼很快使我的美好期待落空,这是一堂很艰难、很压抑的课。站在讲台上的我如置身于孤岛,茕茕孑立。望着孩子们的脸庞,我感慨万分:这样的孩子应属于自然,却又是那么深刻的闭塞于自然!想要让他们感受诗的美好,必须先让他们走进自然,热爱自然!于是我停下课,郑重地说:“这是一首济慈用身心和自然熔铸的诗歌,只有自己的心和自然真正相融过,方能体悟诗歌的妙处。‘春听鸟语秋听虫鸣,所以我想请大家贴着诗人济慈的心,循着诗人的目光,去倾听秋虫的鸣叫。今天晚上的作业就是到草地倾听虫鸣。”第二天,当我倾听他们的感受时,有的学生说城市听不到虫鸣,有的抱怨没有时间去野外。我的期待又落空了。不行!一定要让他们与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读懂诗人的心,才能领悟到文艺作品的魅力,才能写出发自心灵的好文章。想到这里,我临时决定开展一次描写秋景的专题作文训练,一定要他们写自己身边的耳闻目睹的景物。“大地的诗歌永远不会死亡”,不能让大地的诗歌在孩子的心中消失!
【具体过程】
晚自习结束了,学生们要路过草地到寝室,我约他们到草地见。虽然天色已晚,但依然能感受到长空的悠远与湛蓝,天幕上闪烁着安静又活泼的星星。同学们兴奋地聚集在一起,蹦跳雀跃,叽叽喳喳。围着草坪的灌木还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旁边的梧桐叶却在衰败凋零,草坪上洒落了不少枯枝败叶。我静静地坐在草地上,用手对着嘴轻轻地“嘘”了一声,他们逐渐安静下来了,而后本来无声的草地却逐渐沸腾了。只听有个女生轻声说:“呵,真听到了!像是蟋蟀!还有金铃子!”几个围坐在一起的女生闭上了双眼,很投入,微风吹起发梢,显得很有诗情。几个调皮的男生横七竖八地躺在草地上,有点做作,更显得滑稽,但谁能说他们没在用心灵倾听?一会儿,我调侃道:“我可是请你们听了天下最奢侈最豪华的音乐会,怎么感谢我?”他们都笑了。第二天,我请大家再谈对《蝈蝈和蛐蛐》的理解时,他们没有了先前的迟钝,在有了切身的鲜活的感受后,一个同学说:“我本来对《蝈蝈和蛐蛐》这样的诗没有感觉,现在却能感觉到诗人的心是细腻的,他能通过蝈蝈和蛐蛐的叫声,写出自然的力量。”另一个同学说:“我家旁边有个池塘,夏天的晚上声音很吵,让我没法睡觉,我觉得青蛙是夏天夜晚的霸主,现在我知道秋天夜晚的霸主就是虫子的叫声,昨天晚上我躺在草地上听了,虽然声音不及青蛙响亮,但如潮水一样,很有气势!我能感到诗歌中的自然的生命力了。”看,说得多好,好像一下子变成诗人了!这时,我顺水推舟,让他们当堂写一个写景片段,区别以往写景作文,确实出现了不少或真实或优美的好片段,如;“那跳跃性的虫鸣,给秋天这落叶季节带来了生机。仿佛有一根鲜绿的竹笛,纤纤玉手在轻按指孔,每一个音符都如同长出了双脚,跳跃着,奔跑着,传达着生命的气息。”再如:“这秋虫子的叫声,有时像很多妇人在争论不休,一会儿像有个威严的人到场,突然静止,过一会儿,偶尔会有几个胆大的冒失鬼会‘瞿的打破了短暂的宁静,顿时,整个草地又如先前一样沸腾起来了。”因为是写声音,难度有点大,一部分能写成这样,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更让我欣慰的是:我发现孩子不是愿意闭塞于自然,他们需要机会,更重要的是需要师长的积极引导。
这个小发现给自己增添了一份自信,于是,我再次引导学生去和自然亲近。我神秘地对他们说:“事实证明只要你用心倾听,就能听到这世界上最奢侈最豪华的天籁之音,也能写出表达自己心灵的好文章。时至深秋,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却正是赏菊的好时节,我请大家去赏菊,愿意吗?”下面立即热闹了,有人兴奋地问:“老师,到哪个公园?”我笑着说:“这么多人我可请不起,但是如果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你就不用花钱也能看见美丽的菊花!”有人在下面大声叫道:“那菊花是不是我常吃的菊花脑?”“是,我叫它们野菊花,我们大厂到处都是,墙角边、废墟上、院子里、路边,黄灿灿的,在肃杀的秋风中仿佛是一束束在大地上燃烧的火焰。轻轻地触碰一下突起的花蕊,金黄细腻的花粉就轻轻扬起,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很诗情画意地描述起来,因为我爱这样淳朴的花儿,所以说起来很动情。下面的学生被我打动了,听得很安静很投入。“明天天气很好,天高云淡,大家好好赏菊品菊,并把所见所感写下来,好吗?”我顺势提出了要求。“好!”这个回答充满了激情,让我也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这次的期待果然没有落空,我的收获很大。学生的习作让我看到他们的心随着自己的发现更细腻丰富了,他们的作文里跳动着一颗颗生动鲜活的心。下面是他们关于野菊花习作的片段摘录:
片段一:在萧瑟的秋风中,他们像一排排英勇的小战士,手持着绿色的枪,抬头挺胸,个个英姿飒爽。当微风吹过的时候,小野菊们又会像小姑娘一般,摇着脑袋,可爱的发梢便轻轻扬起。
片段二:野菊花经过秋风的沐浴,花色变成了耀眼的金黄。花蕊同样也是金黄色的,但似乎更浓,更深。这时花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两只蜜蜂,这几只蜜蜂在花周围盘旋着,一会儿落在这朵花上,一会儿落在那朵花上,有点兴奋和忙乱,似乎怕辜负了野菊花的火一般的热情。
片段三: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我赶紧把手插进了口袋里,又不由得看了一眼野菊花,只见它在大风中来回摇晃,每一次被大风吹弯后又努力地弹了回来,从它柔弱的身姿里又流露出一种男子般的刚毅,似乎在对大风说:“你来吧,我不怕你!”
片段四:野菊花的花心由许多丝组成,它们的花瓣尽力张开着,似乎要用最亲切的方式去拥抱秋风,叶子小小的,花枝很纤细,一条枝上通常有三四个花朵,由于密度非常大,这些野菊花你贴我,我靠你,紧紧地簇拥在一块儿,像一群快乐的孩子。
片段五:花朵小小的,铜钱般大小,花瓣金灿灿的,围成一个金色的圈圈。花朵又有点像小小的向日葵,可爱得很。叶子很瘦,花茎和根都很纤细,却从未在秋风中倒下。
……
后来,我又请我的学生欣赏梧桐落叶,一次在绵绵细雨中,一次在暖暖秋阳下。我希望在他们的心中,大地的诗歌永远在吟唱!
【我的反思】
在上类似《蝈蝈和蛐蛐》这样的诗歌或写景类的阅读课时,我有一种勉强灌输的感觉;在让学生写景抒情时,无病呻吟、呆板的文章很多,我有种很无奈的感觉。没有感动,没有激情,没有诗情,对自然闭塞和冷漠,我们的学生又怎能会有善良、易感和丰富的心灵,怎能会有生命的智慧?那么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样一个重要目标又谈何容易?作为比较多的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我深感责任之大。因此,积极而充满热情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品味自然是改变孩子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写作时强调“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我们平时常常割裂了习作与实践、生活的关系,所以不少学生每次写作文都觉得无话可写,愁眉苦脸,缺乏兴趣,只能在一成不变的空间里闭门造车,写出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文章。而缺乏写作兴趣的关键就在于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所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事、景很重要。这次布置学生描写秋景,涉及到秋虫、秋菊、梧桐叶、这些景物是大厂地区给我和学生留下印象最深的景致。因为是身边的景物,通过引导后,学生积极地关注、欣赏,便能写出不空洞、细腻、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这样的工作要长久地开展下去,春夏秋冬,“大地的诗歌永远不会死亡”,要让诗情永远留驻在孩子的心头。还要强调,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品位和情趣,还要注意运用巧妙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需要满腔的激情,用炽热的爱融化孩子冷漠的心。学生热爱自然了,热爱生活了,就一定不会是乏味的人,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也自然会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