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安伟 廖小琳等
摘要:通过水培法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烟苗生长和钾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一定范围内钾供应水平的提升能显著改善烟苗的生长状况。供钾水平在0~10.00 mg/L范围内,烟苗的干重、钾累积量都随着供钾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烟苗的干重、钾累积量在供钾水平为4.00 mg/L时达到最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营养液中的钾含量有利于烟苗干物质及钾的累积,供钾超过一定的水平则会起抑制作用。
关键词:烟苗;钾水平;生长;钾累积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2024-03
烟草是典型的喜钾作物,烟叶钾含量是评价烟叶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1,2]。中国烟叶平均钾含量为1.81%,而美国烟叶的钾含量为4%~6%,巴西烟叶钾含量为3%~4%。钾含量偏低已经成为提高我国烟叶品质的重要限制因素[3,4]。烟株在后期生长过程中,钾会从根部外泌到土壤中,造成钾的流失[2]。因此,优质烟叶要达到所需要的钾含量前提必须是烟草生长前期钾素在烟株体内过量积累,施钾量要超出烟株正常生长所需钾素的2~3倍[4-6],但这会造成钾肥的大量浪费。所以,摸清烟草生长各个时期对钾的吸收利用特点,对于合理施用钾肥至关重要。烟草苗期对钾肥的吸收利用直接影响整个烤烟周期对钾肥的利用。
研究表明烟草在苗期对钾肥利用率并不是随施钾量的增加一直增加,超过一定的范围则表现为抑制作用,烟草对钾肥的利用率有一个最适浓度[7-11]。试验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烤烟苗期地上、地下部分的干重、根系活力、鉀累积量和钾含量的影响,旨在了解不同供钾水平对烟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烟草苗期生长适宜的钾浓度,为提高烟草苗期的钾肥利用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烤烟品种为云烟97。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四川省古蔺县箭竹烤烟科技园进行。采用漂浮育苗方法,设9个供钾水平,分别含K2O 0.25、 0.50、0.75、1.00、2.00、4.00、6.00、8.00、10.00 mg/L,以不供钾作对照(CK)。钾用硫酸钾供给,每隔一周换一次营养液,每个处理分别移植80株烟苗,用供氧泵定时通气,烟苗长到20 cm左右时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钾水平对烟苗地上、地下部分干重及根冠比的影响
2.2 供钾水平对烟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钾供应水平从0增加到10.00 mg/L的过程中,烟苗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整株干重、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钾累积量等均以4.00 mg/L时最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供钾水平的递增,烟苗干物质累积量及根系活力均随之增加,但供钾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提高,反而会抑制烟苗的干物质累积及根系活力,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吻合[3,7,10,11]。云烟97是泸州烟区的主栽品种,对该品种在苗期对钾的需求进行研究,对于确定泸州烟区云烟97烤烟品种漂浮育苗钾的供应水平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国松,赵元宽,曹志洪,等.我国主要产烟省烤烟元素组成和化学品质评价[J].中国烟草学报,1997,3(3):36-44.
[2] 洪丽芳,付利波,苏 帆,等.生长素对烟株中钾的分配和积累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3,29(3):457-461.
[3] 周冀衡,汪邓民,吕国新,等.不同烤烟品种苗期对钾素响应能力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1998(2):8-12.
[4] 周冀衡.优质烟叶生产中的钾素营养障碍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1996,2(3):35-37.
[5] 胡国松,张国显,曹志宏,等.河南烟区烤烟叶片含钾量低的原因初探[J].中国烟草学报,1996,3(1):13-18.
[6] 王 波. 对提高潍坊地区烟叶钾含量的思考[J].中国烟草科学,1998(3):21-22.
[7] 杨铁钊,夏 巍,范进华.不同供钾水平下烟草钾积累特性研究[J].河南科学,2005,23(3):375-378.
[8] 韩锦峰,齐群钢. 烟株根系活力与烟叶性状、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研究及提高根系活力的栽培措施[J].中国烟草,1988(2):11-14.
[9] 汪邓民,周冀衡.综合栽培措施对烟草根系特征参数及叶片质量的影响[J].土壤肥料,1998(4):28-31.
[10] 刘国顺,习向银,时向东,等.钾水平对烤烟漂浮育苗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3(1):14-17.
[11] 介晓磊,刘 芳,化党领,等.不同浓度钾营养液对烟草苗期矿质营养吸收与积累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3):158-162.
[12] 王瑞新. 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3] 叶尚红.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程[M].第二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