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始广泛的进入社会的各个层面,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当前,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已经介入教育教学领域,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趋势,成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之一。把多媒体技术引用到语文教学中,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必将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多媒体的运用加大了课堂内信息的容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音信息的传输(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体力。这样就可以在课堂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会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在一片悅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和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我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象、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这样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也拓展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二、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很早以前人们就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多媒体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各类文体有其特点,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设计使用多媒体,使课文的重难点得以突破。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我利用多媒体将赵州桥的图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说明赵州桥的特征,在体会课文中的“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二句中“两肩”、“各”、“几乎”等词的准确性,很显然比起只让学生想象要容易的多,而且学生的理解更深入,记忆力更持久。
三、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景、启发想象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
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敕勒歌》时,我做了这样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了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那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题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这时,学生们定会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会徜徉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秒境,充分地品位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四、多媒体的运用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多得并不多。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古诗文,韵味隽永,蕴意深远,在教学上往往要求学生对其意境的领悟,但因生活时代的局限,现在的学生很难做到。所以我在古诗教学中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与古诗意境匹配的优美图片。例如我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配以《三国演义》中鲍国安所演的曹操吟诵片段,此情、此景、此神韵立即感染、吸引了学生,再配合以表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的幻灯片,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所播放的画面融为遗体,近而感受一代枭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使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这幅画面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边读边欣赏,理解了诗歌的意境,不少学生还在音乐声中背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