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要重视人本主义体育思想

2013-04-29 00:44:03赵得龙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技能思想

赵得龙

一人本体育思想的内涵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物在美国倡导了“人本主义教育观”,其基本观点强调“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注重学生的自我需求,尊重学生的情感和自由,挖掘人的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尊重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开发学生的潜能。这一点与马克思所提倡“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人本主义的体育教育思想强调,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除了教授动作技术和各种体育知识,以及发展学生体能和技能以外,还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理想、意志力作为教育价值取向的首要内容”。[1]体育不是把人制造成某种产品的工具,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以人的内在的需求和外在的社会适应为教学内容、以身体运动为形式的教育方式。

二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必须促使“完美人性的形成”即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首先它应该是一个整体,个体不仅在身体、精神、理智、情感、情绪和感觉各方面达到内部有机的整体化,而且在协调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时也达到了和谐一致。[2]其次它能够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

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为代表的现代社会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获取信息、掌握知识。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的各种便捷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然而纵观我国的教育现状却发现我们的教育观念并没有与时俱进,顺应社会潮流,具体表现为:(1)学校教育者有意无意地把成绩等同于素质和能力,反映到教学中就是大部分老师传授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少数老师或几个辅导员老师上德育课或思想政治课。硬性的把知识学习的过程与全面素质的提升分成两个完全不同的阵容;(2)依然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智力选拔为指挥棒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左右着学生的命运。教书有余而育人不足、“德才兼备”的目标只能体现出“才”、素质教育依然停留在口号里。体育教育也未能幸免,未能摆脱以体能和技能的提高为目标的功利主义思想。

“体育运动是一门关乎人的整体发展的应用科学;是一门专门有效增强体质的生物科学;是一门具有极有效的教育手段的教育心理科学;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哲理性非常强的社会学科。”[3]它不是简简单单的关乎身体的学科。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各种练习活动也是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增进感情的过程;在比赛中学生又能学会自律,同时也能培养意志力。因此,它不是简简单单的体技能提升的过程,它应兼顾学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吴俊生先生曾经说到:“任何教育活动,不能强分部居,教育的过程“犹如金字塔之有三面而非如鼎之有三足”。[4]

社会的健康发展、安定和谐,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知识、道德修养、身心健康。而这样的社会成员,并不会自然而然形成,需要通过教育这项社会活动(以及其它社会因素)来造就。[5]良好的教育是出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把教书功能和育人功能放在对等的位置,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均衡发展。而畸形的教育必定损坏个体的健康,破坏社会的和谐、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体育教育价值注重内外统一

体育教育的内在价值是指教学活动作为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属性,如情感、兴趣、能力等,是个体价值,“外在价值是指教学活动对其它事物、现象或活动所具有的价值”[6],如功利价值、社会发展价值,是社会价值。长期以来,体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很多大学生在经历了十多年体育课堂熏陶后,却连一个像样的运动项目都不能掌握;以运动技术为教学目标的教学实践却没有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技能储备;以身体素质为评价指标的体质教育,评价结果却是体质逐年下降。这正是重外在而忽视内在的结果。以教育部门和教师价值观的社会本位为教育目标,忽视了学生本位目标。片面注重运动技能、运动成绩、身体素质指标给教育部门和教师带来的满足感,忽视学生本身情感、兴趣、能力等因素,学生不能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中形成兴趣,找到乐趣,那么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那么就是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提到:教育的宗旨是“完全之人物”,认为具备“身体之能力”和“精神之能力”的人才能称之为完全人物。[7]对于个体而言,“身体之能力”是指身体形态、机能、健康水平等的外在表现;“精神之能力”是指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等的内在表现,王国维认为只有内在和外在协调发展,才能称之为“完全人物”。人本主义体育教育思想强调教学的内外价值统一。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发展,重视他们的情感、兴趣、健康,尊重他们的天性、能力、习惯。从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感受自身价值,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乐意学、学得乐意。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协调统一,使个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从而使社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四体育教育内容要符合人性的要求

杜威认为“人类占优势的职业就是生活———就是智力和道德的生长”。这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观点相同。“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发展,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脱节而孤立地发展。”[8]“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需要,是学习的主要推动力,很自然地,兴趣和需要就必须成为课程设置安排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孩子们的需要、兴趣和生活中的问题相关的活动,就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9]学者普遍认为:造成教育痼病的罪魁祸首是应试教育。其实考试本身并没有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评价体系决定内容体系,因此关键是考什么内容和怎么考的问题。教育工作者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样的内容如果能在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那么这样的考试才是有意义的,这样的教育才能完全脱离应试教育,这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体育本身是一种游戏,具有娱乐的功能。正是这种娱乐功能才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继而变成一种爱好。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体育娱乐化这一规律。体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技能为主的教学层面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如生命安全教育、情感教育等。“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当它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时,它是低级的不成熟的。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层面,影响到人的精神和行为时,它才具有更高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10]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束缚,清除应试教育带来的诟病,改革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需求,简化繁琐的规则和技术要求,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设立最近发展区,使他们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提高,锻炼的热情就会提高,对体育的兴趣会越来越浓,从而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教育方法手段要能够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罗杰斯主张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主张不操控、不窒息学生,打破学生的依赖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11]“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决定于教师具有“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和设身处地理解”三种良好的态度品质。[12]陶行知主张因材施教,强调“要做真善美的活人”,他在《学做一个人》中写到:做人要做“整个的人”。做“整个的人”的要素是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职业。健康的身体、真善美的道德观、独立的思想和技能是个人完整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做到这些,必须建立在师生间互相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可见他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完全人格的培养。

教师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朋友”的角色而不是权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而并非上下级。教师要学会理解和倾听,善于把自己融入到整个班级当中,“注重围绕学生接受教育的感受,允许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平等对待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13]“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孩子们学会学习。”体育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地身体重复过程,更是一个大脑活动的过程。在传授知识技能所运用方法手段上,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感受和接受能力,更多地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方式方法。学生不应只是机械的重复或模仿,更应该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在实践探索中寻找答案,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则应该是在学生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潜力。那种灌输式、指令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视野。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气氛中学生才会去主动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从而享受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被充分的开发。

总之,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人本教育思想似乎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俯视教育,但这种教育理念却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重要参考。在以人本体育思想为指导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快乐体育”“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已成为教育过程中的衍生品,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3][6]杨芳.体育教育新视域:体育教育的生命意蕴与审美品格[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5):4-6.

[2][10]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716.

[4]吴俊生.德育原理[M].商务印书馆,1935.

[5][7]陈立兴.教育富国论-中国教育反思与行动[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5):84;76.

[6]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J].教育世界,1906(56).

[9]杨凤.论杜威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78-80.

[11]王新华.对我国体育教学与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24(1):59-60.

[12]Rogers,CR.1977.carRogersonpersonalPower[J].NewYork De-latorre 11-12.

[13]姜健.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J].陕西教育,2012(4):70-71.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技能思想
高级技能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心理学报(2022年2期)2022-02-17 00:52:48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