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育林 倪青香
摘 要:目前高校学生上课考勤都是以任课老师上课点名,记录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学期末根据上课出勤表及作业登记表对学生平时成绩打分,然后把数据上交到各院系。学生请假以传统的写请假条的形式向各自班班主任请假,时间长的请假,要班主任、院系领导都批准方能生效。还有对教师的是否到职,院系无法对其进行监督。
关键词:考勤;接口;时间
1 引言
在上课点名的这种的模式在目前高校管理中暴露出了许多弊端:一是学生请假不方便;二是学生请假对任课老师不透明,造成对学生上课出勤误记的情况;三是学生上课出勤表对班主任不透明,班主任很难知道本班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不便于与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四是学生对自己整个学期的上课出勤情况没有整体的统计信息。五是院系领导、学校领导更加把握不住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
2 用户的特点
考勤对象信息:此信息是由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对应班级考勤和每个学生的考勤。教师用户:系统中的教师用户负责对学生的考勤及对学生考勤成绩的查询。该用户对计算机的操作比较熟悉,受过高等教育,对系统的使用只需简单的培训即可。
3 假定和约束
系统经费限制:自筹经费,解决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费用。开发期限:2008-10-5至2008-11-15。开发人数:1个项目经理和4个开发人员、2个测试人员。硬件设备:5台个人PC、一台打印机及布网所需的网络设备。
3.1 对性能的规定
3.1.1 精度
系统中的输入输出数据的精度要求按照考勤现实的实际要求确定,考勤的精度控制在整数范围,并且最小单位进位為1,如:51。系统的考勤时间的进位单位为时,系统以总的考试时间上依次递增记时。在考勤分析时,计算班级或某单位的考勤人数时以精确到整数。
3.1.2 时间特性要求
响应时间:每一步动作反应时间在10ms以内(在网速足够快的基础上);更新处理时间:每一次的更新处理时间少于1秒(在网速足够快的基础上)。数据的转换和传送时间:数据的转换时间低于1ms,传送时间少于1秒(在网速足够快的基础上)。考勤更新时间:系统参数机动设置,原则上不得低于2分钟每次。默认设置为5分钟更新一次,更新的目的保存考勤结果。
3.1.3 灵活性
系统的设计采用RUP的软件设计思想,可以应对用户需求变更而改变系统的设计。设计模式采用MVC设计。系统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
操作方式上的变化: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操作,如键盘操作、鼠标操作、服务器端的远程操作。
运行环境的变化:能够满足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环境的操作,浏览器上的系统运行可以满足explorer等。
同其他软件的接口的变化:系统与其他软件的接口采用了专门的类模块负责,当相应的接口发生变化时,只需修改专门的接口类模块。
计划的变化或改进:当用户的需求发生变更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新要求调整开发计划及进度。
4 考勤系统的接口设计
4.1 用户界面
采用目前非常流行的Windows风格,如窗口、菜单、对话框、滚动条等,并对鼠标提供支持。
4.2 软件接口
运行于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 浏览器:5.0以上版本
4.3 硬件接口
支持一般的PII或更高档微机、笔记本电脑。
4.4 内部接口
初始化模块;关闭系统模块;系统考勤功能模块;系统信息功能模块;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5 运行设计
5.1 运行模块组合
模块命名方式按照相应模块结合特性制定。命名方式为Mx和Mx.y,其中数字x相同的模块为同类模块。如M1,M2.3等。
5.2 运行控制
本软件控制流程:先由用户启动,通过身份验证后,登录系统,并调用系统功能模块,等待键盘和鼠标事件,响应相应的键盘和鼠标事件就是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管理员可以对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管理和操作,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考勤和查询考勤情况以及对课表的查询等,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查询自己的考勤情况和课表安排。
5.3 运行时间
各模块运行时间均用控制在1~2s。由于系统采用消息驱动方式,将有效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陈平.《软件设计师教程(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软件设计师历年试题分析与解答》[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刘振岩.《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