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喜欢“诉苦”的“乖学生”

2013-04-29 00:44:03吕慧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9期

吕慧艺

〔关键词〕高三男生;中度抑郁;后现代心理疗法;支持和陪伴

一、案例介绍

徐某,男,高三年级理科重点班学生,身高172厘米,体型偏瘦。徐某情绪低落,曾多次抑制不住地哭泣、哽咽,很压抑;语速很慢、不连贯,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精神状态不佳,脸色很差,面部表情痛苦、烦躁、无奈;多次咬嘴唇,双腿不停地抖动,很不自在;有尿频现象,曾经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求助的问题有:和班主任的情感问题导致心情很不好,影响到上课,担心上课受影响,成绩下降;人际关系敏感,怕被关注,更怕被忽视;心情压抑,易怒、烦躁;决定要改变,想知道改变的方法,但是担心自己不能做到。

徐某学习成绩很好,性格内向,很有责任感,上进心强。他是家里的长子,还有一个比他小八岁的妹妹,但兄妹感情并不是很好,他经常训斥妹妹。父母的工作都非常辛苦,常常要忙到夜里十二点多。平时与父母交流不多,父亲对他的要求很严格,很少表扬他,在父亲的眼里,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批评责骂。从小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以前几名的成绩考上当地一所小有名气的高中的重点实验班。尽管考过第一名,但依然感到压力很大,很不快乐,每天都是一个人,低着头走在路上,不和同学说话。有过离校出走的经历,再后来因查不出原因的尿频去看了精神科,通过测试,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吃了几个月抗抑郁的药也不见好,停药则浑身无力,恶心呕吐,于是不再服药。

该生自诉转来我校后高一一年过得很开心,高二的时候曾多次考过年级第一名,即便是状态不太好的情况下依然能考到年级第三名。在班主任的眼里,他是个朋友不多、性格孤僻、不擅长与人交往,但学习态度很好、成绩很好、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乖学生”。然而让班主任头疼的是,如果经常找徐某交流他就很开心,一旦不找他聊,或者稍微忽略了他,他就会有很强烈的不满情绪,经常到办公室和年级部里“诉苦”,却常常没有效果,于是在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的建议下,他主动来到我的咨询室求助,一共进行了七次辅导。

二、案例分析

在本案中因为徐某曾经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所以在此问题上笔者慎之又慎,对徐某做了SAS、SDS、SCL-90心理测试,结果:SAS标准分75,显示高度焦虑;SDS标准分58,表示轻度抑郁;SCL-90总分168,各因子分如下:人际关系敏感2.2焦虑3.8抑郁2.4,躯体化2.4,强迫症状1.7,敌对1.3,恐怖1.3,偏执1.0,精神病性1.7,其他1.6;阳性项目数47个。虽然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但总分并未达到200分,整体来看问题并不是很严重。

从徐某的表现来看,他积极地想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成绩很重视,有着强烈的上进心,而且学习成绩很好,曾经多次考过年级第一名,最近的一次也考了年级第三名。对班主任感兴趣,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关注。希望和其他同学相处融洽,喜欢被别人关注,不喜欢被忽视。虽然语速很慢,但是乐于积极主动表达,倾诉的欲望强烈。虽然体型偏瘦,会有无力感,有些消极定势,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昼夜变化,也没有体重减轻和睡眠障碍,更没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所以可排除抑郁症。

经了解,徐某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依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来判断,来访者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属于精神正常。但是根据徐某的行为表现:情绪低落,非常压抑、焦虑,内心矛盾冲突多,控制不住地想很多,影响到上课,还有一些消极的行为模式等因素,判断徐某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徐某非常焦虑、抑郁和压抑呢?笔者认为徐某目前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首先是由于徐某对班主任过分依赖,喜欢处于班主任的视线下,只要班主任对其的关注稍微少了一些,就会很受伤。最近感觉班主任对自己有些冷淡让他很不开心,这是徐某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

其次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父母亲平时工作很辛苦,常常忙到半夜,与徐某的交流沟通很少。父亲平时的要求过于严格,对徐某疏于认可和鼓励,更多的是批评和指责。母亲是个没有文化的家庭主妇,不知道怎样和儿子交流,也很少与其交流,徐某常常因此感到不能被理解,很孤独。因为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太少,导致徐某对班主任的关心过分敏感。

还有徐某的个性和心理因素:徐某存在很多不合理的信念,明显地以自我为中心,并且自以为是,认为班主任不可以忽视自己,要时刻关注他。认为取得进步或者做得好是理所应当的,不值得高兴,但要是没有做好就是罪大恶极,不能被原谅。个性方面的原因:徐某性格内向,自我价值感低,敏感多疑,喜欢自责和抱怨,喜欢关注生活中的负面信息,积累了很多委屈和痛苦,很压抑。

三、咨询过程

1.以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为理念

后现代疗法的理念由美国后现代心理学家格根提出。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认为探求绝对真理的惟一性的哲学已不复存在,只存在着各种形态的哲学;强调差异性与个别性、多元多样性、非中心化、零散化、机遇、混沌、不确定性、流动与生成。强调人对社会自适应中呈现的多样性,有自在的意义,排斥一致性和普遍性经验对人类生活的描述和引导;强调人的本质、心灵、理性都是一种文化的、语言的建构物,接受内驱力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该生对班主任的情感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师生情,徐某把自己的所有情感寄托在班主任身上,情绪已经有些失控,甚至影响到上课。因此要让他重新看待自己与班主任的交往和情感,学会换位思考。

师:你怎么看待你对班主任的这份喜欢,还想要娶她做老婆的呢?

生: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她已经成家了,还有孩子,孩子都上学了。我以后想要娶一个像班主任的女生做老婆。

师:看样子你对班主任的喜欢程度真的很深,对班主任的情况了解得也很多。我很好奇的是是什么因素让你对这位班主任如此喜欢甚至有点着迷的呢?

生:刚来的时候班主任对我特别好,特别关心我,我很感动、很开心。从来没有人对我这么好。但现在班主任对我有些冷淡了,让我很不开心,影响到上课,有时候会恨班主任,怎么对我的态度变化这么大。

师:你刚才说从来没有人对你这样好,包括你的爸爸妈妈吗?

生:我爸爸妈妈的工作都很辛苦,常常要忙到夜里十二点多……我感到自己很不争气。(说到这里,忍不住哭泣不止,平静下来后很不好意思)

师:每个人都有很多复杂的情感,或高兴或伤感或自责或内疚等。情到深处泪自流,不论是喜极而泣也好,伤心委屈也好,流出来的眼泪都是宝贵的。我能感受到虽然爸爸妈妈平时很忙,可能顾不上和你多沟通多交流,但是你依然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对你付出的深情。尽管如此,你还是很渴望被关心被爱护,这时候班主任的关心和呵护正好满足了你长久以来的期待,所以你对班主任才有了这份特别深的感情,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

生:(一边点头一边说“是的”)

师: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你会怎么做呢?你会不间断地时刻关注同一位学生吗?

生:(思考了一会)不会吧,班里还有很多需要关注的同学。

师:嗯,老师自己也有身体不舒服和情绪低落的时候,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调整修复,这段时间可能就顾不了别人了。

我建议徐某多换位思考,感觉会不一样。第二天徐某很高兴地来到咨询室分享他的喜悦,说昨晚回去后给班主任写了封信,把自己的心情和她说了,后来班主任与他聊了一节课。班主任说自己最近忙于班级的事务,虽然已经觉察到他的异常,但是没有找他,是想让他不要太依赖老师。徐某说现在心情好多了。

2.运用叙事来外化压力和压力带来的影响

徐某在咨询的过程中多次提到压力很大,而且他把自己感到压力很大理解为不正常现象。于是我运用叙事的外化技术帮助他看清压力。叙事疗法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人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可以让当事人的心理得以成长,同时还可以让咨询师对自我的角色重新进行统整与反思。

师:你说的那个压力是什么?

生:压力就是责任,要撑起一个家,要好好读书,才能有稳定的工作。小时候我读书很好,总是第一名,所以希望自己可以一直成绩好,不然会被他们说“小时候成绩挺好,长大了就不行了”。

师:压力就是责任,要去撑起一个家,要有稳定的工作,担心被别人说长大了的你不如小时候的你成绩好,不知道这么大的压力曾经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

生:经常会很紧张自己学不好,考不好,害怕被他们说,很担心成绩下降,担心自己高考时什么学校都考不上,以后找不到工作。

师:听起来压力让你很辛苦,带给你很多担忧和紧张。我很好奇这么大的压力是怎么产生的呢?

生:(想了一会)害怕被否定,有时候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3.运用焦点寻求例外的技术克服消极定式

徐某抱怨说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学习不在状态,不可避免地要去关注周围同学的聊天内容,很怕与自己有关,怕别人注意自己、评论自己,更怕被忽视。很担心这样下去会使成绩更加糟糕,最后什么学校都考不上。

从这里可以看出徐某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不想被关注,一方面又期待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因此可以说徐某的躯体症状——尿频,正是他自己心理暗示的结果。他不敢喝水,因为每次喝过水都会强烈地想去厕所,而这个不断地去厕所的症状使得他不得不成为大家的焦点,虽然让他很是苦恼,但同时却也满足了他希望被关注,害怕被忽视的需要。

短期焦点治疗(SFBT)能够把咨访关系一步定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上,超越了原因探索为心理咨询所设的鸿沟。它由精神分析发展而来,采用了经典的或长期疗法的许多原理和技术。短期焦点治疗通过缩小治疗目标、加强治疗的“主动性”,针对患者的某一主要冲突,即焦点问题,从而使疗程明显缩短。它是一种更为现实、实用性较强的分析性心理治疗。

生:我不敢喝水,每次喝过水后都会强烈地想去厕所,然后就要去,去了又没有。

师:以前有没有你喝了水而没有去厕所的经历呢?

生:有过几次。

师:我想起来昨天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你中途都没有去厕所,我很好奇在这几次例外的经历中,你是怎么成功地做到不去厕所的呢?

生:我如果能转移注意力的话,可以做到不去。

师: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克服你的尿频症状?

生:我也很想做到,但是我做不到。我只有少数的时候能做到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不去厕所,但是平时就做不到了。

师:如果尿频的症状的存在对你而言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你觉得它存在的这个意义会是什么?

生:(一段思考中的沉默)

这次的辅导非常有效,使徐某对自己的“我想做到,但是我做不到”这句惯用的表达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能由之前的抗拒改变,到愿意接受改变,愿意面对现状,并且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是内化了父母对自己从不表扬肯定,做好了则认为理所应当,做得不好就会批评责怪,所以在自己的成长中,成功的事情往往得不到注意,但是失败的事情、做得不好的事情却记忆深刻。他表示愿意改变自己,多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多肯定、鼓励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如实、确切、积极地描述,把“我想做到,但是我做不到”变成“我想做到,但现在之前做不到”或者“我想做到,我要怎样才能做到”。

4.运用森田疗法克服不断涌现的想法,保持平和心态

森田疗法是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的适用于神经质症的特殊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鼓励病人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这样,病人心里的动机冲突就排除了,痛苦就减轻了。

生:我想要找到改变的方法,我有点不太相信自己能像其他人那样做到不想那么多。今天突然有些肚子痛,以前每当紧张的时候就容易有这样的症状。其实很想有个人能当我倾诉的对象,多听听我的心声,但是又不太可能,担心别人听多了就会不耐烦。

师:当你有很多的想法和念头出现时,你就只是看着它,就像看着天上的云一样,不批判、不指责,任其来去,不挽留、不拒绝。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这样能帮助你专注于当下。

四、咨询结果

总体来说徐某的变化还是很大的,由没有明确的目标到目标非常明确,第六次来咨询的时候,他说:“我今天来是想找到方法,我决定要改变了,我要快乐、积极、有目标、有动力。”来访者能够进行自我觉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最后一次咨询他对自己的情况作了一个总结:“我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曾经给自己贴了很多标签。我发现我之前不是在想着过去发生的事情,就是想着未来的事情,很少有专注于当下的时候。”班主任反映徐某的情绪稳定多了,不会那么“纠缠于”班主任的关注了。后来徐某顺利地参加了高考,成绩很好,算是正常发挥。

五、咨询反思

这是一年前做的案例,在一次嘉兴市的同伴督导过程中,大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值得思考的,同时也是我所关注的问题。比如:目标架构的问题,辅导作业的反馈,对来访者进行咨询预约等。通过交流探讨,我觉得这些事项在发展性咨询时能够很好地实施,因为来访者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改善人际交往,提高自信心水平或者提高学习效率等,可以按照预设一步一步发展下去。但是本案中的来访者每次都会带来新的问题,那么要继续解决上次遗留的问题还是处理新问题?根据人本主义和后现代的理念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我觉得咨询师更应该关心的是人,而不是所谓的问题,应该急来访者之所急。虽然来访者每次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不同的症状都是他最核心问题的体现。咨询师若能通过与来访者一起探讨其问题的不同表现,帮助他更好地看清自己,提升他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将会有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

我在整个咨询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咨询无定法,灵活最重要。把来访者当成他自己生命问题的专家。咨询师不会比来访者更清楚他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解决方式是对他最好的,来访者的人生道路要他自己走出来而不是由咨询师为他作决定选择方向。因此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的时候,一定不能以专家的身份自居,觉得自己比来访者更高明,可以为他指点人生。

所以咨询师要时刻“放空”自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以好奇的态度去对待来访者,好奇他是怎么对待自己,怎么对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欣赏他在面对困难时的那份坚持和努力,让来访者看到自己一直以来陷在痛苦里却对自己不放弃是很不容易、很宝贵的。通过问话,将来访者的问题外化,帮助来访者以新的眼光看待自己,从而变得更有力量,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正因为此,我非常认同杨凤池教授的观点,他说咨询的过程一定不能太急,要先跟后带。先要跟在来访者的后面,陪伴他,支持他,满足他的情感需求,多倾听,多鼓励他自我探索。当来访者能够很好地回答“你想要怎么样呢?”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方向了。这个时候咨询师可以跟上来,带领来访者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帮助来访者扫除前进途中的一些阻碍。正因为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地参与了全部过程,对自己的认识会变得更清晰,对自己问题的思考会更到位,对自己作出的选择执行起来才更有力量,效果才更持久。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中学,嘉兴,314408)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