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13-04-29 11:43
会计之友 2013年9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

【摘 要】 文章根据前人对费用粘性的分析方法,利用2007—2011年的76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观测数据验证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费用粘性的行为。为了找出影响费用粘性行为的因素,分别利用两个外部因素: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以及两个内部因素:股权集中度与自由现金流量来验证其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与费用粘性为负向关系,而股权的集中可以降低费用粘性,自由现金流量的增加则会增大费用粘性行为。

【关键词】 费用粘性; 通货膨胀; 股权集中; 自由现金流量

一、引言

类似于经济学中的齿轮效应,近年来,财务学上提出了新的概念:成本粘性。成本粘性是指业务量增加1%时成本的增加比例大于业务量减少1%时成本的减少比例①。这不仅是财务理论的一个创新,也是对传统的成本形态的一个挑战。成本粘性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揭示了成本与业务量的非对称性,与传统的线性成本模型有较大的区别。与成本粘性相对应的还有费用粘性问题。费用粘性的研究中一般使用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以下简称销管费用)作为研究对象,销管费用较成本更容易控制,也更能体现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因此,学者们更加着重费用粘性的研究,而费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费用粘性的研究也显得意义重大。

二、文献回顾

国外对费用粘性的研究较早,在1993年,Banker等人在对美国航天业的研究中发现其费用的增减与收入不是同比例变动,而与收入变动的方向有关系②,但是却没有提出“粘性”的概念。到2001年,Anderson等在美国上市公司“商品销售费用”进行研究之后,认为企业确实存在着费用粘性。随后,Mark C.Anderson,RajivD.Banker和Suryan.Janakiraman(以下简称ABJ)通过对Compustat数据库中1979年至1998年在美国上市的7 629家公司的年度数据“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管理费用”(SG&Acosts)的分析,发现销售收入每增加1%,费用增加0.55%;销售收入每减少1%,费用却减少0.35%,从而证明了美国上市公司费用的确具有不对称性,即当时所称的“费用粘性”③。这成为了“粘性”概念真正意义上的提出,其后,Subramaniam和Weidenmie(2003),RajivD.Banker等(2006),Calleja等(2006)分别从行业以及国别进行了研究。

我国对成本粘性研究最早的当属孙铮、刘浩(2004),他们通过对我国1994—2001年的292家上市公司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当销售收入增长1%,费用增长0.5597%;销售收入减少1%,费用只减少了0.0578%④,证实了成本粘性的存在。此后,刘彦文、王玉刚(2009)、万寿义、王红军(2011),马文超、吴君民(2012),钟冬琴(2012)等都对费用粘性进行了研究。其中,万寿义、王红军对我国740家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管理层自利行为和销管费用粘性存在正相关关系。钟冬琴对自由现金流量、债务治理与费用粘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自由现金流量可以减少管理层的代理成本,降低费用粘性,但该观点只进行了规范性探讨,并没有给出经验证据。

由于文献显示,制造业的费用粘性最为显著,并结合费用粘性行为的本质,本文拟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进行证明,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三、研究假设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管理层自利、公司结构等原因,企业往往很难及时调整费用与收入的比例,并出现费用的增减与收入的增减不对称的现象,即业务量增加时增加的费用比业务量减少时减少的费用大。国内外的学者对费用粘性的研究也表明,费用粘性普遍存在,而且制造业的费用粘性最显著,因此提出假设H1。

H1: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费用粘性。

较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促使企业看好今后的市场前景,企业即使目前的收入有所下降,但这也许只是暂时性行为,管理层可能仍然要求增加产能,以适应后期的旺盛需求,随之费用也会增加。此时,企业的费用粘性就会大大增强,较快的宏观经济增长时期,会促使企业更大的费用粘性。据此,提出假设H2。

H2:宏观经济增长强劲时期,费用粘性会增强。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相对较高,除了物价上涨,平均工资水平也上涨较快。销管费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员工资,当公司收入增加,会聘用更多的销售与管理人员,形成较高的销售与管理费用,而当收入降低时,公司可能会以为收入的降低是暂时情况,不会立即裁减人员,销管费用也不会立即下降很多。因此,假设较高的通货膨胀会产生更高的费用粘性,即假设H3。

H3:通货膨胀对费用粘性有正向影响。

根据Shleifer和Vishny(1986)的研究,大股东比中小股东更有管理公司的积极性,并且更有能力监督经营者,从而解决内部人控制行为⑤。从理论上讲,所有权人对经理层的监管是有一定成本的,债权人与中小股东往往采取搭便车,只有股东的持股比例较大时,付出监管成本才是一种理性行为。本文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企业,大股东越有控制费用的积极性,尤其在公司业绩下滑期间。本研究利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集中度的表现,提出假设H4。

H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企业费用粘性低。

管理层自利行为主要是指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并不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假如企业拥有较多的自由现金流量,管理层更多地选择并购来扩大公司规模或者提高管理层的薪酬待遇,而不是将自由现金返还给股东。由此,本文利用自由现金流量与收入的比值代表管理层自利行为,假设自由现金流量越多,管理层自利行为越强,费用粘性越大。

H5:自由现金流量对费用粘性有正向影响。

四、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及数据来源

由于我国2007年开始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了保持会计披露的一致性,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采用2007—2011年共5期数据。由于成本粘性的主要变量均为临近两年的增长率,故样本选用来自上海和深圳上市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11年年报数据。很多公司虽然是2007年才上市,但为了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吸引投资者,往往也公开其2006年的年报数据,因此,本文选用的2006年数据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不大。创业板上市公司从2009年才上市,样本中剔除了创业板公司与2006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并剔除了数据不全的公司样本。公司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来自中经网。本文总共得到768家公司6年共36 864个数据,形成2007—2011年共5期30 720个观测值。

(二)模型选取及变量定义

1.费用粘性存在性检验模型

本研究对费用粘性的检验模型采用Anderson(2001)及孙铮、刘浩(2004)都使用过的经典检验模型,这一模型也成为学术界对费用粘性检验的标准模型。

2.宏观因素与费用粘性的关系检验模型

本文研究的宏观因素主要是指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增长,分别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从前面的模型中可以看出,费用粘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β2上。因此,可以建立宏观因素对β2的回归模型:

(三)描述性统计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列。表2中给出了研究变量2007年至2011年的均值、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与标准差等统计数据。其中,收入、销管费用与自由现金流量由于绝对值较大,其标准差也很大,模型中已经利用对数进行了平滑处理。

五、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费用粘性存在性检验:

本研究使用Eviews7.0进行回归分析,模型(1)、(3)和(5)的回归结果如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是存在费用粘性问题的,并且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当收入增加1%,销管费用增加β1%,即0.4108%;而当收入减少1%时,销管费用减少(β1+β2)%,即0.2352%。这验证了假设H1,也与前人的结果相吻合。

利用模型(3)对假设H2,H3进行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β3与β4的值均为正数,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宏观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对费用粘性均有负向影响,经济增长率与通胀率越高的年份,费用粘性反而越小,并且该模型是属于时刻固定效应模型,如果不考虑固定效应,通货膨胀因素的显著性将大于10%,也就是不显著。本研究的结果与假设H2、H3不符,该结果与孙峥、刘浩(2004)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但与刘彦文、王玉刚(2007)的研究结果比较契合。刘彦文、王玉刚(2007)也对宏观经济与费用粘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公用商贸、石油化工、生活消费品行业的费用粘性与宏观经济为负向关系,而家电、机械制造等行业与之为正向关系,总体影响不确定。前几位学者在讨论经济增长率时,发现其与费用粘性是正向关系,这可能是因为本文研究样本、年份与之差异较大。2007—2011年,虽然遭受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民经济整体上仍然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同时,通货膨胀率也增加较快,控制物价水平已经成为国家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企业整体发展较好,即使出现业绩下滑,管理者也能迅速调整成本,说明管理者治理效率较高。

模型(5)是对假设H4与假设H5进行检验,从系数上可以发现,β6与前面的模型(3)是吻合的,都为正数,且在1%水平下显著。β5系数为正数,在10%水平下显著,而β6的系数为负数,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股权集中度与自由现金流量对费用粘性的影响方向相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费用粘性行为越小,表明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销管费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降低费用粘性行为。该结果与刘武(2007)的结果相一致。而自由现金流量越大,给予管理层自利的机会就越大,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牺牲公司价值,增加管理者薪酬,增大销管费用支出,提高费用粘性行为。但由于β4与β5的系数较小,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自由现金流量对费用粘性的影响有限。该结果与假设H4、假设H5相符。

六、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费用粘性行为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该理论对人们长久以来对成本只是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分类有了新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费用粘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可以找到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因素,据此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提升企业价值。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外部的宏观经济环境对费用粘性有较大的影响,宏观经济增长率越快,通胀率越高,管理层会更加注重企业的费用控制,降低费用粘性。内部的股权集中度则可以增强公司治理效率,降低费用粘性行为。自由现金流量越大,管理层自利行为越严重,费用控制力越弱,费用粘性越强。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样本选择上只涵盖了制造业上市公司,主要是因为前人研究表明制造业费用粘性最强,但这样就不能表现其他行业的费用粘性问题。其次,在选择研究变量过程中,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各选择了两个变量,实际上影响费用粘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选择的变量对费用粘性行为整体的解释程度不够。最后,本研究着重于经验数据研究,较少讨论费用粘性行为的理论影响因素,使之认识不够全面。

【参考文献】

[1] 万寿义,徐圣男. 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的经验证据——基于上市公司实质控制人性质不同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4):70-86.

[2] 刘武. 我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王明虎,席彦群.产权治理、自由现金流量和企业费用粘性[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9):68-74.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
浅谈通货膨胀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外汇储备对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对通货膨胀的几点反思
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剖析及其对策探究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