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珮珺
阿呆:哎呀,你们听说了没?今天最高气温又超过40度了!这已经连着三四天都是那么高的温度了,真是热得能烤焦人了!
小曼:没错,今年夏天真是太热了,一出门,灼热的空气瞬间扑面而来。
瑞瑞:配合这天气,大家何不与我一同去剧院看音乐剧《妈妈咪呀!》,索性狂热一把!
阿呆:《妈妈咪呀!》?我怎么记得是一部电影?
瑞瑞:对,电影是2008年上映的,是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的。因为这部音乐剧一直盛演不衰,所以才有机会被搬上大银幕。
小曼:我看过这部电影,当时是冲着里面的主演去的,演母亲唐娜的是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而和她演对手戏的男主角之一的山姆的扮演者就是上任的“007”皮尔斯·布鲁斯南哦。
阿呆:哇,这个组合光听上去就让人倍感期待呢。
瑞瑞:电影的确非常出彩,不过我认为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去看看音乐剧版的《妈妈咪呀!》,舞台版的魅力与大银幕完全不同呢。
小曼:我记得这部作品里面的歌曲都是瑞典的阿巴乐队(ABBA)的歌曲吧?
瑞瑞:是的,阿巴乐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非常火,有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比如《舞会皇后》(DancingQueen)、《胜者为王》(The VinnerTakes It All)等歌曲,都是传唱不衰的佳作。
小曼: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就超级喜欢《舞会皇后》这首歌呢,绝对朗朗上口。
瑞瑞:是的,观众们原本对这些歌曲就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妈妈咪呀!》也被称为是“点唱机”式音乐剧(Jukeboxmusical)。
阿呆:“点唱机”音乐剧?为什么这么称呼啊?
瑞瑞:这主要是因为这一类音乐剧中的音乐都是来自热门的流行歌曲,可以说是先有音乐再有故事的。
小曼:我明白了,就是有点类似于歌曲串烧的性质吧?
瑞瑞:没错,其中有些作品是取自同一个歌手或乐队,例如我们现在说的取自阿巴乐队的《妈妈咪呀!》,以及采用皇后乐队(Queen)的《摇滚万岁》(We Will RockYou)等,当然也有些并不限定于一个歌手或乐队,而是用了许多曾经风靡的歌曲组合而成的。
小曼:原来如此,那这类音乐剧不是很容易获得成功吗?因为用的都是流行金曲呢。
瑞瑞:也不尽然,虽然有些此类作品获得了成功,比如《妈妈咪呀!》和《泽西男孩》(JerseyBoys),但也有作品很快就由于反响不佳而匆匆下档了,所以并不是说这类由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组成的音乐剧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阿呆:我觉得阿巴乐队能想到用自己的音乐作品为基础创作一部音乐剧,从而扩大乐队和歌曲的知名度,还真是有远见呢。
瑞瑞:这你就猜错了,当时提出这一想法的并不是阿巴乐队的成员,而是这部作品的制作人朱迪·克雷默(JudyCraymer)。
小曼:哦?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快说给我们听听。
瑞瑞:朱迪在之前曾经参与过《猫》的制作,后来她加入了蒂姆·莱斯(Tim Rice)的制作公司任执行制作人,由此与阿巴乐队的成员班尼·安德森(Benny Andersson)与比约恩奥瓦尔斯(Bjorn Ulvaeus)相识。其实在《妈妈咪呀!》之前,朱迪已经与阿巴合作过一部音乐剧《象棋》(Chess)了,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引起关注。
小曼:我听说过,是伊莲·佩姬主演的吧?
瑞瑞:是的,《象棋》并没能获得预期的成功。可朱迪并没有气馁,她希望能做一个全新的令人激动的故事,不是讲述阿巴乐队故事的剧目,而是一部真正的原创音乐剧。
阿呆:所以班尼和比约恩就兴致勃勃地同意了?
瑞瑞:不,恰恰相反,刚开始朱迪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们时两人并不积极,也许是由于之前作品并不成功的原因,但他们至少没有一口回绝,还是参与到了制作中。
小曼:其实我觉得要有一个好故事能把那些独立的流行歌曲完美融合进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很容易弄巧成拙的。
瑞瑞:的确,所以对于朱迪来说,一个好的故事剧本就显得极为重要,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凯瑟琳约翰逊(CatherineJohnson),朱迪的要求是这是一部发生在当代的讽刺浪漫的喜剧,要积极健康和阳光。
阿呆:可光凭这些要创作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又要从几百首歌曲中挑选合适的与故事完美融合,这真是太难了。
瑞瑞:没错,所以朱迪希望凯瑟琳能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也就是说没有了这些歌,故事会一样精彩和动人,而凯瑟琳也确实采纳了她的建议。
小曼:那她是要先熟悉阿巴乐队的音乐,然后找灵感吧?
瑞瑞:是的,凯瑟琳在反复聆听和了解歌词之后,发现阿巴的歌曲包含了强烈的戏剧性,早期的歌曲纯真简单,富有青春气息,后期则变得成熟而富于思想。于是她想出了这个关于两代女人不同的爱情观,以及轻率的爱和成熟的爱所产生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的故事,再在中间穿插了友谊、愿望的达成等内容。
阿呆:听上去还挺曲折的。并不是简单的喜剧呢。
瑞瑞:嗯,而且凯瑟琳和朱迪一致认为这样的内容设定能够在所有人的心中引起相应的共鸣,对任何年龄段、不分男女、不论国籍,都能产生一股不容忽视的吸引力。
小曼:那她们是怎么取舍歌曲的?有什么标准吗?
瑞瑞:她们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改变它们,而是去融合,歌曲是用来加强剧本的表现力度的,它们的出现要完全符合故事发展到某一个程度时的节奏,这可是很难把握的。
阿呆:有了故事和音乐,接下来就是要找导演找演员排练制作了DE?
瑞瑞:对,说起这个也是《妈妈咪呀!》这部音乐剧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导演菲丽达·洛埃德(Phyllida Llovd)也是位女性,也就是说《妈妈咪呀!》制作团队中极为重要的三个人都是女性。而且朱迪还把她们三人和剧中的人物联系起来,觉得可以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妈妈咪呀!》在1999年首演后立即获得巨大轰动,当时的观众都起身在过道上跳舞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是什么样的盛况。
阿呆:那我们的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如何?能听懂吗?
瑞瑞:当然能。歌词和对白都是翻译整理成中文的,而且还加入了不少本土特色和笑料,演员也都非常出色,值得一看。
小曼:哇,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感受一下现场演出的热情了!
阿呆:我也是呢,我看我们就别在这儿孵空调了,走,现在就去买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