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本收益视角分析内部控制实施

2013-04-29 04:32郭倩倩马倩蒋卫东
会计之友 2013年9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权衡收益

郭倩倩 马倩 蒋卫东

【摘 要】 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实施以来,上市公司不同程度地依据该规范制定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且公开披露,但存在一个问题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不高。无疑,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会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增加,而目前来看并没有给多数企业带来直接的现实收益。这样会导致内部控制可能并不是上市公司的自愿选择,而是迫于政府监管部门压力的无奈选择,严重影响了这一制度的高效运行。文章分析了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带给企业的成本与收益,以及两者的权衡,试图为后期的实证研究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思路。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 成本; 收益; 权衡

一、引言

通过查阅巨潮资讯网、上交所和深交所网站上所公开披露的上万个内部控制制度与公司治理相关文件,笔者发现一个事实:2007年以前,有极少企业制定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经过粗略的估计,2007年以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上市公司比例不足百分之五。另外,2007年至今的一段时间内绝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公开披露其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披露内部控制制度的上市公司不足二百家。在已经公开披露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相对于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来说,都还有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比如,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并不具有完全独立的身份,还处于CEO的领导之下。陈汉文(2010)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不高,处于VI级水平。这些事实的存在也许在说明一件事情:内部控制并不是上市公司的自愿选择,而是迫于政府监管部门压力的无奈选择。那么无疑要考虑到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所要付出的成本以及获得的收益。如果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成本大于收益,那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必然是公司的最佳选择;反之,则可能是被迫选择,因而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就会受到质疑,这样一来上市公司则可能纯粹处于应付政府的状态,必然在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的时候,只局限于做表面文章。那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要付出哪些成本以及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又能获取哪些收益?上市公司又该如何权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成本与收益?

二、内部控制的成本

如果说市场能够无成本地解决一切问题和争端,那么内部控制的实施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的实施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如下一些成本的增加。

(一)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成本

高成效的内部控制必须要有制度的保障,让公司内部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依制度而井井有条地进行。制度的设计一般要经历较为长期的不断修正,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杂项费用,因而上市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往往照搬照抄其他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查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时会出现经营领域等相差很大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却极为相似的原因。然而,进行制度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政府管制和制度制定成本,也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否则,无效的制度设计必然造成后期更大的资源浪费。

(二)控制环境改造成本

控制环境包括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说包括:员工的诚信度、道德观和能力;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管理层授权和职责分工、人员组织和发展方式以及董事会的重视程度和提供的指导①。控制环境是上市公司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它主要的影响对象就是人,可以说控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实施的成效。所以,实施内部控制,就必须对其生存环境进行一番改造,成本自然包括:对企业文化的培养;对员工素质的塑造;管理层的定期培训;岗位和职责权限的适当设计等。

(三)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

内部控制再实施方面要求上市公司对其治理结构做出重大调整,比如:要求改变董事会的结构,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对于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作用的大小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但也变相增加了董事会的规模。Linck(2005)发现萨班斯法案实施以来,2001年至2004年间,董事会平均规模增加了7%。此外,实施内部控制的其他要求:董事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必要的活动;高管要对内部控制运行状况发表声明;上市公司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进行定期检查和提出改进的建议;外部审计师要针对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进行审计等。诸如此类的要求无非需要通过权力分散和部门专职化提升内部控制的实施效率和效果。然而,Altamuro和Beatty (2010)发现实施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以后其费用(direct costs of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ion)大幅度增长了。

(四)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后续完善成本

内部控制一旦实施以后,就需要定期审核、鉴证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发现问题之后就需要立即应对,以弥补缺陷。持续的监控不仅来自于专门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也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位员工、管理层和外部独立审计等。内部控制的持续监控和完善,需要上市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如内部审计、财务部门等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实施。在竞争日趋全球化的快速经济时代,成本的增加,无疑会导致公司整体竞争力的下降。

(五)各种隐性成本

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远远不止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其他的成本依然有很多,如:由组织分权、职责分离等带来的组织冲突,导致部分资源被浪费到冲突和解决冲突上;内部控制实施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机会成本,这些资源用在其他地方也许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因为内部控制实施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导致的企业竞争力下降;内部控制的实施也会导致依赖心理的加强,控制不力或组织合谋会纵容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而过于依赖内部控制的公司如果放松警惕就会遭受更大规模的损失。

三、内部控制的收益

考虑到两个问题:上市公司为什么需要内部控制制度?为什么需要标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就不得不谈论内部控制的实施收益。需要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护上市公司免受可控的损失;需要标准化内部控制的原因是:标准化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投资者的横向比较,有利于降低信息流通的成本,也有利于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和考核。具体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带来增量的收益。关于内部控制的收益,关键就在于其能够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依据内部控制实施的初衷,它有助于企业实现其业绩和利润目标,防止资源损失,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它要受到董事会、高级人员和企业内部其他员工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又在约束、规范着经济事项的开展和人的行为。这样一种过程对于企业目标实现作用的大小,有赖于管理层的重视和利用程度。但是,无论是依据COSO委员会的报告、不同派系学者的研究,还是各国的实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尚还没有人提出过严正的质疑。实际上,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为了在降低交易费用的同时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而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个控制机制(刘明辉、张宜霞,2002)。这样一套机制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将企业维持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避免走弯路和遭遇突然袭击。尽管这种收益难以量化,但是它的确存在。

第二,内部控制有利于监督上市公司合法经营,并维护企业形象,对企业无形资产具有重大的贡献。这个方面的收益主要是说内部控制有利于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免受意外的损失。比如:内部控制可以督促上市公司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否则触犯法律,遭受处罚会造成其名誉受到损害,甚至受到其他不良影响。当前,在全球化的经济热潮面前,每一家上市公司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如何得到社会的认可、如何在竞争中稳中求胜,这是每家上市公司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要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这是赢得顾客信赖的首要因素。组建公关小组,进行企业形象设计,游说政府等都是从外部环境的改善着手,而内部控制则是从公司内部环境的改善着手去解决问题的,孰优孰劣暂且不说,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却能得到相同的效果,也可谓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内部控制也会为其他利益相关方带来正的外部效应。首先,内部控制的实施有利于保障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不受损害。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披露为广大中小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开辟了又一新渠道。一般来说,内部控制的好坏对于上市公司的效用会在一个很长的期间内慢慢发挥。信息的及时披露有利于中小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治理状况,从而为长期投资决策提供帮助。其次,标准化以后的内部控制有利于降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比较成本,降低信息流通成本。最后,标准化的内部控制也有利于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和考核。

四、内部控制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鉴于内部控制成本与收益难以准确量化,因此笔者只能粗略地权衡其成本与收益。

如图1所示,C线代表成本线,B线代表收益线。由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成本线应该呈递减,这是由于企业最初开始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的成本是最大的,几乎是上述所有成本的总和,而到了后期可能仅需要维持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成本,因此后期的成本应该维持在一定的低水平。对于收益线,应该呈递增。内部控制制度最初是不可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现实收益的,几乎为零,其现实收益只能伴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运行才有可能逐渐实现,在第n年,其收益与成本可能达到均衡状态,而n年后,收益则会大于成本,且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这样看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一项长期投资,而绝非短期能够获益。使两者尽快实现均衡的方法不外乎两个:一是不断降低成本即成本线下移到C′;二是不断提高收益即收益线上移到B′。对于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由于不同的企业实际情况不同,笔者只能提供一种最简洁的思路,但最重要的是要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最适合企业自己的制度,不要盲目地模仿或照搬其他企业的制度。

五、结论与建议

对于是否应该在上市公司范围以内实施内部控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还存在很大的争论。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实施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上。支持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全范围内实施的一方认为内部控制实施的长期收益必将大于短期的高成本;反对的一方则认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过高,收益过低,给上市公司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不是减轻它们的负担。由于缺乏具体的数据,对于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收益,在此无从准确计量,更无法在总体上去权衡得失。但事实表明,在利润的驱动下没有哪家上市公司会做一些平白无故增加成本的事情。参差不齐的内部控制实施状况,也许是一项新制度实施必然经历的坎坷完善期;也许是内部控制并不具有普适性,最终会在部分上市公司中流于形式。无论如何,这些都需要实践去验证,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对于内部控制的实施决不能无视上市公司的不同现状。在标准化的同时要有一些弹性,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具体执行上,要允许不同的上市公司有不同的侧重点。只有上市公司切实感受到新制度带来的利益大于实施的成本,才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可。如果一项旨在减少上市公司出错成本的制度,最后变成了上市公司的负担,难以相信这项制度能够得到很好地实施。如何指导上市公司制定有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如何监督和考评有弹性的内部控制实施状况,也是相关监管部门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参考文献】

[1] 陈汉文.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09):制定、分析与评价[N].上海证券报,2010-06-11.

[2] 黄京菁.美国SOA 404条款执行成本引发争议的评述[J].会计研究,2005(9).

[3] 刘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2(8).

[4] James S. Linck. Effects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on Corporate Boards[D].University of Georgia,Working Paper.,2005.

[5] Altamuro Beatty How does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ion affect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49):58-74.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制度权衡收益
权衡“轻”“重” 吃透密度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探析
中小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分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基于探索与开发权衡的地磁仿生导航搜索方法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