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电子教材研发及应用实效初探

2013-04-29 00:44张洁郭馨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教材素养

张洁 郭馨蕾

【摘 要】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材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新的技术条件和教学环境下,应该呈现怎样的样貌?具备哪些特征?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乃至学科特征各有怎样的关系?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自2011年3月起积极参加了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主持的系列课题,亲身参与了电子教材的研发和教学应用研究。通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笔者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解答。

【关键词】 电子教材;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9-0017-03

研究概况

笔者参与的电子教材研发和教学应用研究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从2011年3月起到2012年8月底,为文献调研、产品试用、实验方案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经过多方面准备,我们选定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第二小学为实验学校,确定了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品德与社会》学科为实验科目,以采用iOS移动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为硬件载体,以iBooks Author电子书制作软件编写多点触控式电子教材,以及以iTeach互动教学平台为配套软件的实验方案。希望通过为期一学期的准常态教学实验,更加深入地探索与电子教材相关的各种问题。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我们经历了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即电子教材的系统开发和对比教学实验阶段。为初步检验电子教材的教学效果,我们选取了一所与定福庄第二小学在生源特征、师资水平及其他教学条件都基本一致的学校,在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两校5年级学生的品社学科学业水平、媒介素养水平等进行了前测和后测。除了关注教材形式、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外,我们也特别关心教学方法是否会对电子教材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为此,在其他环境及条件相同情况下,我们对5年级2班学生采用“先讲授-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对5年级1班学生采用“先实践-再讲授-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在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我们分别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影视制作知识、技能及媒介素养水平等指标进行了测量,以检验教学效果有无差异。

2013年1月底,在定福庄第二小学开展的两项教学实验顺利结束后,我们的课题研究进入第三阶段,即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以及对下一阶段研究进行规划和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系统回顾了上一阶段研究中电子教材的开发过程及两项教学实验开展的情况,初步总结了电子教材的编写规律,撰写了两项教学实验的研究报告。根据阶段性的研究结论,我们着手制定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案,并将于2013年9月起,在全国更多地方开展更多学段、学科的基于更多种软硬件环境的电子教材实验研究。

主要发现

电子教材的种类、特点及发展趋势

根据第一阶段的广泛调研及产品试用,我们发现,目前已经面世的电子教材,根据其与纸质教材的关系或创新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完全基于纸质教材,在内容及版式上没有任何改变,只是通过电子化的教材管理平台在原有教材的相应部位嵌入音频、视频、3D模型等多媒体资源,同时允许读者在阅读电子教材时记笔记、划重点、手写输入,甚至进行社交分享等操作。

第二,以苹果公司iBooks格式电子书为代表的多点触控式电子教材。这种多点触控式电子教材更加充分地发挥了电子设备的独特优势,能够更好地与学科特性或教学设计相配合,创新程度较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这种教材的设计、制作难度更大。此外,这种教材通常与特定的终端设备绑定,跨平台使用的难度较大。

第三,与前两种教材相比,美国探索教育公司(Discovery Education)推出的科学教育(Techbook)系列电子教材更加前卫。其最大特点是建立在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之上,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而且可以兼容一个学校的任何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机等。

详细对比三类电子教材的特征,我们认为,第三种电子教材更符合电子设备的传播特性,因此应是电子教材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通过对电子教材开发及营销大军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教材出版社、高科技企业和传统媒体公司特别是电视台或影视制作机构三支力量,细分起来不难发现,传统教材出版社享有独一无二的图文内容资源,高科技企业则享有技术优势及传播平台,影视制作机构则掌握着电子教材急需的多媒体资源及多媒体传播经验,要设计生产出理想的电子教材,需要这三类机构通力合作、深度融合,这无疑是整个教材生产流通体系变革的信号。

对电子教材教学效果的初步检验及反思

限于研究条件及自行开发电子教材的可行性,我们最终选择以现有纸质教材为蓝本,用iBooks Authour电子书制作软件尝试开发多点触控式电子教材用于实验研究。令人欣喜的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子教材学习的实验班学生不论在品社学科的学业成绩标准化测试中,还是媒介素养水平的变化,都比使用纸质教材上课的对比班学生要优异。而且,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差异构成显著差异,因此,我们可以说采用电子教材进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业表现及媒介素养水平的提升。此外,在对实验班的课堂教学观察及学生代表的焦点小组访问中,我们都发现学生对电子教材这种极具时代特征的学习形式充满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教学效果优异的原因。

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则向我们表明,对学生学业水平及媒介素养水平的积极影响,并不是由电子教材这一单一因素导致的。事实上,在相同的电子化教学条件下,“先讲授-再实践”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达成知识维度的教学目标,而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则在“先实践-再讲授-再实践”的教学方法下更易达成。

综合两项教学实验的结果,我们发现,电子教材因其形式新颖、功能多样,更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目前确实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媒体认知、表达能力,缩小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方式之间差距等多种积极作用,但教材的形式再怎么变化,也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事实上,无论在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下,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进永远是达成教学目标必须关注的问题。

电子教材只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一环

如果说为期一学期的电子教材开发及教学应用实验,只是说明了电子教材能够在教学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对学生学业产生积极影响,那么,这样的结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实在非常有限。事实上,对我们课题组的人员来说,亲身参与电子教材开发及教学应用实验,更大的意义在于切实摸清了电子教材的应用条件,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指导规范和建设路径。

例如,电子教材的有效运用,离不开硬件设备载体,那么,这些大量出现在教学环境中的设备应该如何存放、保养、管理,才能既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数据安全,也增强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为此,我们编制了《设备登记表》,为实验班级配备了平板电脑集中充电和存放的设施,制定了《设备使用规范》等。电子教材的价值只有在网络环境中才能得到体现,那么如何建设教学所需的无线网络环境,特别是按照教学需求计算合理的网络带宽,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参考美国教育部发布的“带宽计算器”,为学校快速、准确估算自己所需的带宽提供参考。电子教材与纸质教材相比,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互联互通性,然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软件及投影环境配合。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教学管理软件都还不够成熟,我们通过教学实验对教学管理软件应当具备的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学环境的改变需要新型的人事制度支撑,如设立专门的设备维护岗位,我们根据教学实验的实际需要草拟了岗位技能标准,为学校招聘恰当的人才提供了建议。

总之,通过亲身感受,我们日益发现电子教材是教学环境全面信息化之后才能开出的花朵,离开了教学环境全面信息化的土壤,电子教材既没有生存的根基,也不会结出美好的果实。

人员媒介素养水平是制约电子教材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除了硬件环境、配套设施要全面跟上电子教材的应用需求外,人员素质特别是媒介素养水平也是制约电子教材发挥正面积极作用的重要因素。媒介素养一词在这里既包含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强调人在与各种媒介技术打交道时,懂得确保自己身心健康、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能够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意识和技能。

在我们的教学实验中,我们发现尽管目前北京市中小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学生们触网的年龄也越来越早,但是学生们运用电脑查找资料、整理信息、收发邮件等技能都严重不足。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得不拿出专门的课时,对学生的进行专门培训。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强调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打字训练、图文制作技巧,还专门培训学生在使用平板电脑时保持正确的坐姿,注意用眼卫生,使用网络资源时,要尊重知识产权,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等。为系统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我们编写了《数字时代学生入门指导手册》,尝试为学生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学习规范。

除了学生需要系统的帮助之外,教师也迫切需要升级自己的职业素养。为此,我们开发了《数字时代教师入门指导手册》,帮助教师一方面掌握各类软硬件的使用方法,激发教师尽快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探索新时期教师应当注意的新问题,如设备的外观、教学信息的管理、课前测试的流程、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除了学生、教师之外,各级教育管理者和学生家长同样需要学习新技能,并转变固有观念。离开教育管理者及家长的深刻理解和支持,电子教材的发展同样举步维艰。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验研究,我们感到电子教材的发展其实只是教学环境整体变革的一部分。要顺利实现这场转变,我们需要为社会各界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和学习内容,然而我们目前的研究离完成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在新一轮的研究计划中,我们会努力在更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尝试检验更多类型的电子教材的应用效果,并致力于总结提炼电子教材的编写规范及各类型应用条件的建设方法。

参考文献

[1]美国中小学电子教材研发、实施现状调查报告[R].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机制与实验研究项目组,2012.

[2]中国大陆中小学电子教材研发、实施现状调查报告[R].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机制与实验研究项目组,2013.

[3]数字时代学生入门指导手册[R].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机制与实验研究项目组,2012.

[4]数字时代教师入门指导手册[R].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机制与实验研究项目组,2012.

[5]八问电子教材:电子教材研发热点问答录[R].北京基础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机制与实验研究项目组,2012.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媒教育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教材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基于PLC的冲压成型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