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2013-04-29 00:36:49镇江市润州区纪委、监察局
群众 2013年9期
关键词:三资进程党风廉政

镇江市润州区纪委、监察局

城镇化快速推进,客观上给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带来许多未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摆在纪检监察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镇江市润州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围绕群众权益的各类矛盾日益突出,涉及征地拆迁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有所上升。润州区纪委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访问群众和基层干部,对全区13个村、10个涉农社区、139个村民小组进行了全面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创新思路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

集体钱多了,大把花钱的问题也滋生了。随着各类补偿的到位,村集体资产急剧增大。2007年底,全区集体资金仅7537.39万元,2012年底增至25926.4万元。23个拆迁村资金、资产5000万以上的有12个,1000万以上的有8个。多年来过惯了紧日子,面对集体资金成倍激增,一些村干部对非生产性开支的把关开始放松,大把花钱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村突破村级“零招待”的规定,2012年招待费高达10多万元。个别村非生产性开支从2007年101.19万元,2012年急增为216.19万元。同时,基层干部利用职权侵占集体“三资”的案件也明显增多。

农民如愿进城了,矛盾和信访也增多了。润州原为城市郊区,2008年以来,拆迁总面积500万平方米,拆迁居民28899户,目前城镇化率已达94.77%。多年期盼的进城梦实现了,而围绕利益诉求、权益保障的矛盾却迅速上升,群众信访增多。2008-2012年,全区共收集信访总量2665件次,突出的是征地拆迁类1746件次,占信访总数65.5%。有的村干部利用房屋征收补偿、拆迁安置、失地农民数据库申报等政策的自由裁量权,破底线讲人情,违规操作;也有的利用职权之便,通过抢搭房屋获取拆迁补偿和安置费用,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

居住集中了,民主监督的力量却分散了。农民搬进了安置房,相比较原来的村落,居住集中了,但不方便监督了。原先在农村守着几亩田,空闲时间比较多,可以经常去看看公开栏,参加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而现在没土地了,单靠社保又不行,大家都在想法子就业,或者打短工,很少有空。这也影响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正常参与工作,以及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的组织开展。公开栏的地点设置也很为难,往往一个小区杂居了原先七八个村的群众,而原先一个村的群众分散安置在不相邻的好几个楼群,亟待改进公开方式以方便群众民主参与。

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临新问题的原因分析

城镇化推进速度快,原有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心的调整跟进滞后。在村改居、农民变市民的社会大变革过程中,必然相伴诸如补偿政策、安置政策及就业、扶困等群众关心的事项,特别是这一类新社区并不同于传统老城区。农民进了城,心里放不下的仍然是集体的资金资产。这是农民群众的核心利益所在,能不能保值增值,能不能从中不断受益,会不会被乱支滥用,群众心里都惦记着。城镇化进程中,党委、纪委也关注到这方面的变化,但跟进不紧、跟进不快、跟进不坚决,应对新情况新矛盾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所采取的措施不多。

城镇化进程中较多关注矛盾化解工作,但对整合监督力量以适应变化跟进滞后。应该说,各级较为关注土地房屋及价值补偿等信访问题,但对基层组织管理(包括党风廉政建设)本身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应对明显不足。原先已经形成规范并执行落实得很好的村级民主制度,整体拆迁安置后,不能适应新要求,新的制度和规范亟待建立完善。突出问题包括:一是在居住较杂的条件下怎样有效解决公开信息到户到人,二是在群众就业无较多空闲时间的情况下怎样把民主监督有效组织起来,三是在集体资金资产急剧增大的情况下怎样修订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的制度,四是在增加了城市社区管理新职能的情况下怎样把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联系得更紧密更有效更管用。

城镇化带来管理环节的增多,对基层干部的廉政教育和约束跟进滞后。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干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村改居之后,以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又将承担管理重心下移的大量工作。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基层自治活动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而且,村改居的新社区还承担着传统城市社区所没有的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的权力和责任。但基层组织权力、责任的增长并不可能伴随等量的廉政意识自然增长,权力运行失去监督必然产生腐败。对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的教育和约束,仍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

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路径选择

构建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廉政教育机制。一是扩大教育的覆盖面。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勤廉典型先进事迹宣讲等,强化普通党员和领导干部遵章守纪的意识。二是拓展教育的形式载体。针对拆迁安置、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把握重点时段,发送廉政短信提醒村(社区)干部。对街道、村两委干部均建立任前廉政谈话制度。三是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在抓好权力观教育同时,汇编涉及农村基层干部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党纪条规,特别是财务管理、土地法规、拆迁制度等相关规定,督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执行。

构建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阳光公开机制。一是突出村级事务公开。对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均纳入公开范畴,并不断丰富公开载体,细化公开要求,逐步探索村级财务开吏情况的逐笔明细公开。二是突出权力运行公开。凡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必须公开议事决策的全过程,注重收集、整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处理情况再公开。三是突出“三资”信息化公开。将村(社区)集体三资全部纳入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建账核算,做到统一清产核资、统一账户管钱、统一票据管理、统一资金结算、统一会计核算。通过检查N报一整改,切实提升“三资”信息化管理水平。

构建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一是规范民主监督。以村民监督委员会为主体,整合其他民主监督机构的职能,重点对村级财务、重点项目实施、专项资金使用、非生产性支出等进行监督检查。将涉及征地、拆迁、民生工程项目投入等事项纳入民主决策议事程序。二是深化专业监督。探索施行定期巡审制度,即巡查+审计。对所有村(社区)的财务情况每2年审计一轮,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切实进行纠正、规范、查处。同时强化专项巡查,由区纪委牵头,重点对征地、拆迁、安置经费的管理、发放情况组织专项巡查。三是加强制度监督。找准腐败高风险部位和关键环节,以决策和执行为重点环节,以人、财、物管理为重点领域,细化量化预警指标,在村级勤廉指数测评中予以体现,测评结果与村(社区)干部的经济收益、提拔任用相挂钩。

构建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市场运行机制。一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确“三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成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村委会与企业实行双轨制,逐步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转型期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二是推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确定村级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股权配比、股权人范围、收益分配方式,实行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三资”按人折股量化,人员按股分红,村民变股民。三是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对标的在一定数额之上的物资采购项目一律纳入招投标范围,并以街道为单位建立集体资产阳光交易平台,统一管理村级工程建设、资产资源处理等事项。

猜你喜欢
三资进程党风廉政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8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6:20
淮委召开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治淮(2019年2期)2019-03-15 01:07:28
论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方向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55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研究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3:57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进阳光财务——嘉兴市农村三资管理主要做法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三不”与“三无”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2:02
落实“两个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2-25 14:56:09
2014年我国认定150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江西农业(2014年12期)2014-04-15 08:26:27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民主与科学(2014年3期)2014-02-28 11:23:03